吴柏恒的一生

吴柏恒此时也下了一招妙棋。他邀请了一位名叫范任的律师向南京国民政府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经审定,取得“逸雕牌”炼乳商标注册证。1926年秋天,工厂正式投产后,真的没事了。随着国内首批国产“勾调牌”炼乳的上市,立即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白天抓雕的信号一天比一天响。1929年获国货展一等奖。1930获得西湖博览会特等奖。“逸雕”炼乳名声远扬,生意兴隆。

老鹰一展开翅膀,就感到不安。眼看“猎鹰”成了“鹰”的敌人,英国公司“纳斯英瑞”再也扛不住了。英国“纳斯英瑞”公司专门聘请了一位名叫葛福来的律师,他也向南京国民政府商标局投诉:“‘逸雕’商标是假冒的‘飞鹰’。虽然两个商标略有不同,但都是飞鹰的标志,包皮和商标的红字也是抄袭“飞鹰”品牌,容易让人误解。”再者,提出任何与鹰相似的鸟类的商标都会被误认为“飞鹰”,所以应该撤销“捕鹰”的商标权,这也太离谱了。“逃雕”和“飞鹰”的主人终于开始“打官司”了。“玩法”没赢,不甘心的“飞鹰”当然不想就此罢休。它只好用“抓雕”来战斗,但此时它不再遵守游戏规则,而是又出了一个馊主意。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飞鹰”使出了第一招:低价出售。当时“飞影”炼乳原价每罐6到7毛钱(165438+1块钱0.5毛钱),降价后在温州以每罐5毛钱倾销。一时间,“飞鹰”真的“抢”了不少客户。“刁刁”怎么受得了这口气?尽管对手财大气粗,但吴柏恒也下定决心将炼乳降价至每听五毛钱,并在上海、宁波、绍兴、福州、厦门等地同时降价。

这招就行,结果还是“飞鹰”而不是“抓雕塑”。原来由于制作规模小,《逸雕》的销量只有《飞鹰》的千分之一。降价后销量不大,损失比较小。而“飞鹰”的情况正好和“抓鹰”相反,自然输得很惨。坚持了三个多月,“飞鹰”再也输不起了,只能在尴尬中放弃。

“飞鹰”见自己的招数接连失败,于是决定用毒药来诋毁“雕爷”的名声。

1933年,英国公司“纳斯英瑞”指使福州阿斯特洋行购买1000多箱炼乳,故意变质后储存并投放市场销售。就这样,吴柏恒先生接到了福州阿斯特洋行老板的电话。洋行老板在电话里一针见血地说:“为什么你们厂生产的获奖炼乳都是劣质的?”“先生请冷静,我马上派人去解决。”吴先生和蔼地回答。第二天,吴柏恒先生派工厂会计陈玉玺带着2万元钱到福州,把市场上变质的炼乳全部收回。然后邀请福州所有的商业大亨到本市的望江酒家参加吴百衡举办的宴会。席间,突然听到“轰!”在岷江上。嘣!”一声巨响,大亨们朝窗外望去,只见闽江上一艘船上的船员正把一箱箱货物往江中推。同时,他们也听岸上围观的人大声议论:“吴百恒厂生产的炼乳真的很注重质量。4万多罐变质商品宁愿扔掉也不降价卖!"大亨们听到这里,才知道刚才的响声是吴柏恒雇人把变质的炼乳扔到河里时发出的声音。各路大亨都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吴柏恒先生真是讲信誉!“事后,吴柏恒还赔偿了福州阿斯特洋行的全部资金损失。洋行老板看到吴百衡先生如此果断地处理变质炼乳,也是发自内心地佩服,说:“吴百衡先生为人正直,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