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金“火柴世界”收藏馆简介
附近的中小学都把他家的藏书作为爱国传统教育和科普知识的第二课堂。他曾经用10万根火柴棍做了一个上海港的立体模型。上海港务局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他“海港艺术家”荣誉称号。时隔50年,广东肇庆任伟胜选留日归来,立志“经三十二业救国”,于1879在佛山文昌(后迁至岗洼)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取名“乔明火柴厂”。由于销售时间紧张,经日本大阪公益株式会社同意,以火柴制作和销售的名义,将该公司的“舞龙”火花图案作为商标使用。为了尽快消除洋货的影响,乔明火柴厂在生产第一批火柴的同时,设计了自己的“太和舞龙”商标。这两种比赛在国内出来之后。又称第一,距今已有100多年,均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然而,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能在哪里找到它呢?这位热心的藏族朋友告诉李永金:“有一位60多岁的收藏家,喜欢收集邮票、火花和香烟牌子。他有中国最早的火柴商标。”
李永金对这个人来说是个陌生人,所以不方便去拜访他,所以他恳切地写信要买它。老人也很坦诚,愿意放弃自己所爱的,但这个价格相当于李永金近三个月的工资,他犹豫了片刻。妻子胡的收入也不高,但知道丈夫此时的心情,她说:“收藏火柴是高尚的,珍宝难求。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李永金终于如愿以偿,买下了两幅极其珍贵的中国最早的星火画框。至此,一套完整的反映中国火柴工业发展历史的火柴藏品已经就位,成为代代相传的艺术瑰宝。许多学校师生参观了“火柴博物馆”,并称赞说:“李先生收藏的火柴是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缩影。沿着它的轨迹,我们看到了民族工业的奋斗,科技的发展,也领略了文化艺术和人文景观的风貌,民俗风情的趣味。李先生做了一件大事!”李永金手里有一张“联络图”,与全国100多家火柴厂的设计师建立了沟通联系。一有新产品,这些朋友就会给他发信息。我们单位出国考察的同事也在海外为他征集高档火柴。一些不认识他的火柴厂家送他特别高档的火柴。5月,1990,“首届上海民间精品收藏展”在上海美术馆揭幕。上海火柴厂被李永金不计名利的收藏事迹所感动,立即组织工人加班加点,专门制作了两根“超级火柴”送去展览。这两个比赛,命名为“巨无霸”,制作精良。头黑红相间,茎干浑圆,就像一公一母,成双成对。长方形黑头火柴,长430mm,宽20mm,直径25mm,各有特色。因为只做了两个搭配,可以称得上优秀。其他五颜六色的搭配,如三角形、六边形、八角形、圆柱形、长方形、书形,也让人大开眼界。
近年来,李永金对古代点火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原始社会,只有历史记录,没有实物。火刀和火石流传了几千年,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在城市中消失。李永金认为,从用火刀生火到发明火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应该在火柴博物馆中占有一席之地。找了好几年都找不到,却遇到一位热心人,多次往返浦东远郊,寻找老房子被拆的地方。最后,我找到了一把皮包火刀,送给了李永金,这让他非常兴奋。
1995年,听说朋友王援藏,专程来送行。小王说:“等你从西藏回来,我给你带一份当地的礼物。”李永金笑着说,“没必要告别。我只需要一把火石刀和火石。”王一直记着的这句话。进藏后,他利用假期多次深入牧民定居点。他看到一个老牧民送的藏式火刀,说明来意,花钱买下。这种火刀装饰精美。牛皮袋上镶嵌着一串小银珠和一串小铜珠,中间镶嵌着一颗大的镀金珠。古色古香,充满民族风格。李永金视这把火刀为珍宝。
目前,他已经从全国各地收集了10多把火刀,有的镶嵌珍珠玛瑙,有的饰以镀金的浮龙和祥云,有的刻有吉祥的文字,寓意吉祥。许多人认为火石刀和火石不值钱,但在李永金火柴博物馆,它显示了其不可估量的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海外,近年来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崇尚自然,于是古典火柴又复活了,出现在奢华的宴会上、亲朋好友的聚会上、情侣的手中。到目前为止,李永金已经收集了许多这样的经典火柴。可惜他还缺一根能烧很久的火柴。据上海媒体报道,李永金淡泊名利,收集火柴。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的一位技术人员看后深受感动,专门给李永金写信,说:“我在美国带回了一根漂亮别致的壁炉火柴,一包90 * * *的棍子送人了。”
一个朋友的老人90岁生日,李永金为老人过生日。桌子上的大蛋糕里有90支彩色蜡烛。这种壁炉火柴是用来依次点燃一根蜡烛,直到全部点燃,火柴还在燃烧,赢得满堂喝彩。普通火柴杆3厘米长,只能燃烧几秒钟。而李永金收藏的美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壁炉火柴,比普通火柴长约10倍,可连续点燃3分钟。李永金还有一系列不怕风浪的神奇火柴。在水里泡久了,拿出来面对10的大风,却一招火烧,妙不可言。另一种高温匹配更胜一筹,可以瞬间产生2000摄氏度的高温,为地处偏远野外的铁轨焊接修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