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亭酥饼来自哪里?
西亭酥饼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的特产。西亭酥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酥、甜、香、美的独特风格。
西亭酥饼是产于千年古镇西亭的传统特色食品。它创建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每个西亭酥饼不到两厘米厚,却有十八层。干吃的时候,感觉又脆又脆,又香又甜。泡食,层次不乱,汤汁不浑,气味清香,而且纯正可口,营养丰富,健脾开胃,颇受人们喜爱。
清光绪初年(约1880),一位名叫冷春喜的镇江商人来到西亭镇谋生,开了一家名为福兴店的茶餐厅,做了一种又脆又甜的食物——酥饼。没想到生意清淡,没几个人感兴趣。为了在同行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冷某聘请了技术娴熟的茶艺师开发出酥饼新配方,并招募弟子传授技艺。他命名为“酥饼”,以精制白面粉、绵白糖、纯精制白油、去皮白芝麻为主要原料。他在色、香、味、形这四个字上动了不少脑筋,所以很快就独树一帜了。也是缘分问题,因为西亭是清末状元、后来在北洋政府农林工业身居要职的张謇的祖籍。今年,他回老家探亲祭祖时,品尝了仅几步之遥的福星店的饼干。他一边称赞他们,一边兴致勃勃地为店铺写上了“福龙茂”的名字,寓意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张状元到北京时,还把酥饼作为家乡的土特产赠送给达官贵人、驻华使节和在京外商,从而使福龙毛酥饼闻名遐迩。
由于世态炎凉,福龙茂脆皮店几经沉浮:抗日战争时期,几乎毁于炮火,陷入萧条;解放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1炉再次关闭;直到祖国改革开放后,这种尘封已久的传统食品才被挖掘出来,恢复生产,并正式注册了“西亭酥饼”商标。
西亭酥饼以选料纯正著称,也离不开工人师傅的精心操作。从和面到烘焙有28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饼胚贴在黄泥炉壁上后,用优质无烟煤烘烤一个半小时以上才出炉。这样做出来的酥饼只有形态完整,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真是开胃。
几十年来,西亭酥饼厂从一个只有三个工人、三个黄泥炉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0多名工人和一批先进设备的食品厂。并不断创新,制成椒盐、硒等新品种的酥饼,更受人们欢迎。1989年初,西亭酥脆荣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西亭酥脆品牌进入江苏省著名商标行列。当地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西亭酥脆十八层,能明明白白示人,又甜又脆,爱恶人。”这大概是对这种传统美食最凝练的写照和褒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