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8550三极管(s8550晶体管)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晶体管s8550的知识,也会对晶体管s8550进行分析解答。如果你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问题,关注这个网站。

s8550的工作原理

S8550工作原理:电源Ub通过电阻Rb施加在发射极结上,发射极结正偏置,发射极区大部分载流子不断越过发射极结进入基极区,形成发射电流Ie。Tri-transistor,全称应该是半导体三极管,又称双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

s8550的定义

s8550作为音频放大器,用于录音机、电动玩具等电子产品中。晶体管8550为普通晶体管,为PNP硅晶体管,电压低,电流大,信号小。它的作用是将微弱的信号放大成幅度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电子进入基区后,首先集中在发射极结附近,逐渐形成电子浓度差。在浓度差的作用下,电子流扩散到基区的集电极结,被集电极结的电场拉入集电极区形成集电极电流lc,小部分电子与基区的空穴复合。扩散电子流与多重电子流的比率决定了三个电子管的放大能力。

如何检测电磁炉三极管s8550和s8050的质量

晶体管S8550是PNP晶体管,S8050是NPN晶体管。

将数字万用表转到二极管位置,用万用表的红色表笔接触三极管的任意一个引脚,然后用黑色表笔测试另外两个引脚,然后反过来,用万用表的黑色表笔接触三极管的任意一个引脚,然后用红色表笔测试另外两个引脚,直到测试出以下结果:

如果三极管的红色唱针接在其中一个管脚上,另外两个管脚都是导通的,有电压显示,那么三极管就是NPN型三极管,红色唱针接的管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B。

在上述测试中,万用表黑色探针接在其中一个管脚上的电压略高,所以这个管脚是三极管的发射极E,剩下一个管脚的电压是三极管的集电极C。

如果三极管的黑色唱针接在其中一个管脚上,另外两个管脚都是导电的,用红色唱针测量时有电压显示,那么三极管就是PNP三极管,接在黑色唱针上的管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B。

用上述方法测试时,万用表红色探针接在其中一个管脚上的电压略高,那么这个管脚就是三极管的发射极E,剩下一个管脚的电压就是集电极c。

扩展数据

8050是NPN管,8550是PNP管。它们的耐压、功率、频率都是一样的,只是极性不同,所以很好的互补。

晶体管是半导体的基本元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的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由两个PN结组成,这两个pn结在一个半导体衬底上彼此非常靠近。两个PN结把正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边是发射极区和集电极区。排列方式为PNP和NPN。

相应的电极从三个区域引出,即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极结,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极结。基极区薄,而发射极区厚,杂质浓度高。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区“发射”空穴,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因此发射极箭头向内。

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发射”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发射极箭头是向外的。发射器箭头指向外面。发射极箭头指向直流电压下PN结导电方向。硅晶体管和锗晶体管有两种:PNP型和NPN型。

三极管的封装形式和引脚识别

常用三极管的封装形式有金属封装和塑料封装,引脚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放置仰视位置,使三个引脚形成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从左到右依次为ebc对于中小功率的塑料三极管,使其平面朝向如图所示的自己,三个管脚向下放置,那么ebc从左到右依次为。

百度百科-三极管

晶体管S8550可以用什么晶体管代替?

S8550可以直接用PNP晶体管9012,2N5401,2N2907代替。这些晶体管的功率和电压都在S8850的允许值之内,形状和引脚排列都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替换。

在某些情况下,如检测或切换时,可替换为9012、9015、2N5551、3DG12等。在某些电路中,S8050的放大要求很高,不能随意更换,必须用原参数管更换,否则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扩展数据:

三极管的选择和更换;

1.首先,比较参数。如果不知道参数,可以先在网上搜他的规格。

2.知道参数,特别是BVCBO,BVCEO,BVEBO,HFE,ft,VCEsat的参数。通过各种参数的对比,找到同类产品。

S8550特性:

1.耗散功率PCM:0.625 W;

2.集电极电流ICM:0.5A;;

3.集电极-基极电压VCBO:40V。

百度百科-三极管

晶体管s8550和晶体管s8550d有什么区别?

S8550和S8550D的主要参数相同,后面的字母D表示管道放大倍数β的大小。带字母D的,放大倍数β一般在200以上。字母越靠后,β越大。比如很多S 8550s标注为D331,其β一般在200-300之间。

。这类电子管一般用作电子开关,对β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可以互换使用。它们的参数如下:BVceo=25V,Pcm=1W,ICM = 1.5A..它们都有相同的引脚排列。你面向模型,管脚从左到右依次是:发射极、基极、集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