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郎商标

客家文化保持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发展,传承至今。以桂东南客家聚居地之一陆川县乌石镇为例,客家人在广西的生存、发展和文化传承影响巨大。客家人一般以家庭、宗族为单位生活,保持自己的文化习俗和习惯,发扬勤劳、朴实、勇于探索、团结奋进的精神。客家人经常外出谋生,四处流浪。他们身在异乡,处于弱势,必须加强内部团结,而语言是维护内部团结的最好手段。正如客家祖训所说,“卖祖田不如卖祖言。”他们把不会说客家话视为忘本、背叛祖先的行为,婚俗往往以会不会说客家话为前提。语言在婚姻中起着“鹊桥”的作用。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客家人的后代顽强地保留着客家话,并代代相传。即使在非客家地区,即使在海外国家。客家人崇尚中华正统文化,讲究郡望,尊重教育,尊重礼教,其中最突出的有。在客家人的心中

只有来自中原的人才是光荣的,有地位有面子的,这是他们长期正统观念在中原的一种表现形式。

客家人尊重教育的具体表现是非常重视读书人,往往集中整个家族和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孩子读书,所以有“乞讨也要孩子读书”的名言。客家地区家族祠堂前的石旗杆,就是客家人对宗教尊崇的明证。崇文重教与重德在精神上是一致的,说明客家人想通过读书实现“做田舍郎,黄昏时做皇帝的殿堂”的梦想,跻身统治阶级,进而推动为国礼乐教育,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至于客家人所倡导的正义,其核心内容是国家和民族的义。明清以来,客家人开始从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向外扩张,大量迁往四川、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也漂洋过海迁往台湾省和东南亚。客家人在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艰难困苦不亚于他们的祖先从中原、江淮南迁,并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依靠“尊重真理”的精神克服困难,逐步赢得了建设新家园、发展新事业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