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是谁发明的?
早在方便面发明之前,在古代,东西方的人都是炒熟面条,配汤食用。在中国,类似的面食被称为“意面”或“傅毅面”(也就是台湾省所说的“意大利面条”)。相传清代易炳寿在家为母亲祝寿。由于客人众多,厨师着急之下误将煮好的鸡蛋面放入沸腾的油锅,只好舀起来配汤端上桌。因为客人们吃完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下来了。早期的方便面仍然用一面和傅毅面包装。
至于非油炸方便面,可以追溯到中国西汉三年(205年前)韩信军发明的面条。韩信率领654.38+万大军在靠近黄河的河阳,准备进攻河东的西魏国王魏豹时,为了解决军粮供应问题,发明了将荞麦粉和小麦粉糊起来,煮成八成熟的大饼子,切成宽条。这种面包不仅方便随身携带,而且只要用水煮就可以吃,所以也可以算是方便面的最早形式,就像中国古代的烟叶是香烟的最早形式一样。
现代的方便面,已经成为方便食品,是台湾日本人安藤百夫[2]于1958年在大阪府池田市发明的。安藤百夫发明方便面后创办日清食品公司,销售“拉面鸡汤”(香港称“日清面”;中国大陆是“日清老祖宗鸡汤拉面”),原价35日元,但马上出现仿制产品,导致降价竞争。
安藤很快意识到,为了保持新产品的声誉,市场必须标准化。1960年打赢了方便面的版权官司,次年注册了“鸡辣面”商标。1964年,安藤成立拉面行业协会,将方便面专利转让给行业。安藤表示,此举是为了将产业做大,从而为普通人提供价廉物美的方便面。
摩登时代
日清公司发明方便面后积极向国外发展。1963首次与韩国三阳食品合作,1968与台湾省国际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鸡汤味面条。原来的活力面在台湾省卖得不好,是因为沿用了日本的配方。经过调味和面条口味的调整,成为台湾省的畅销产品。大多数顾客购买他们的物品是为了宵夜或用鸡蛋烹饪。一度,“胜利面”几乎成了这类产品的代名词。但由于经营不善,胜利最终退出了市场。截至2005年,过去的国际食品公司中只有一家胜利面馆继续在高雄市新兴区经营,但它已经退出了方便面市场。
方便面虽然在亚洲广受好评,但在1960年代后期的美国却无法顺利打开市场,因为一般美国人没有烧水的习惯,而且家里的餐具主要是盘子。为了让不习惯用碗的人消费方便面,日清公司发明了以发泡聚苯乙烯为容器的杯面,于1971在日本上市,价格为100日元(0.25美元),是当时袋装方便面价格的3倍多。
采访期间,这种杯子在体育馆和赛马场都有出售,由于价格昂贵,并不受欢迎。最后只能在一些不得不夜间值班的单位销售,比如消防队,日本自卫队。为了打开市场,安藤百福与东京市中心的三越百货合作促销,创下了4小时卖2万份的纪录,为日本人接受杯面奠定了基础。因为杯面走的是高价路线,食材包括冻干法制作的虾米,叉子也是餐具。东京街头推广让杯面在关东站稳脚跟。1972年2月,日本发生赤军连劫持人质与警察对峙的浅草山庄事件。杯面一炮而红,因为警察上了电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