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仁录~ ~易中天的
曹操是“汉奸”。?
“汉奸”曹操多半是被逼出来的。?
现在想来,项羽的时间还是比较自由的。当时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还在萌芽阶段,实验时间不长,秦死了,人们也就没把那件事当回事。天底下只能有一个
一个皇帝,不管是神、是人、是猪、是狗,都必须绝对忠诚,否则奸、匪的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分封天下,分封诸侯,五霸继位,七侠共存,楚羌南征,秦巴西征,主盟会议的提交,是男是女。诸侯自由宣战,媾和,结盟,收税,不把天子放在眼里。文人与武士,游侠与刺客,自由自在地周游列国,游走于诸侯之间,择其师而为之,根本不把陆官衔当回事。田子方甚至攻击魏王,说学者之间不需要互相争论,马上去他国。弃原君如弃草鞋。总之,那个时候,只要一个人有实力,有能力,有能力,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即使我们运气不好失败了,也没有人会说闲话。所以虽然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陈胜向皇帝宣战,战败,也没有人说他是寇,是匪。不像宋江等人,即使被拉拢,也摆脱不了土匪、土匪的帽子。?
这是一个不断征服,战争频繁,相互吞并,弱肉强食的动荡时代。也是一个英雄和虎豹的时代。它可能对弱者不公平,但它为强者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世界。所以不管怎么说,项终于放开了自己的脾气。即使他失败了,他还是一个体面的失败者,那么多人对他顶礼膜拜,怀念他。相比较而言,曹操就落后多了。就算他成功了(其实他已经很成功了),还是会被画成一个大白脸。?
曹操似乎注定只能是一个“坏人”。?
曹操,又名孟德,谥号阿藏,沛国桥县人,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志》说陈寿是西汉宰相曹参的后代,这是无稽之谈。因为曹操本来就不应该姓曹。他的父亲曹嵩只是曹腾的养子。曹嵩和曹腾没有血缘关系,就算证明曹腾是曹参,和曹操有什么关联?事实上,曹嵩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在当时是一个谜,连陈寿也只能说“生老病死无从判断”。所以连知道亲生父母的曹操都弄得有点“来历不明”。?
曹操生活在一个糟糕的时代。他生在东汉,长在凌帝。他生于永寿元年(公元155),在平三年(公元174)入仕。桓、灵帝时期是汉朝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所谓“丧期”,几乎就是君昏庸奸诈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时代,做一个“好人”真的很难。他要么是被陷害的,要么是个懦夫。曹操不想被杀,不肯胆小。当然,他必须是一个“坏人”。总之,曹操是因为来历不明,生不逢时而倒霉。?
其实曹操的时代和项羽的时代大相径庭。即使他出身富贵,也不一定能有所作为。自从我们的流氓英雄刘邦在组织上让天下为尊,他的曾孙皇帝刘彻在思想上让天下为尊之后,那些有着英雄气质和高尚精神的虎豹,无论是文是武,思考问题还是做事,都被清理干净了。收拾的方式还是大棒加胡萝卜,只是胡萝卜有了流苏,大棒变成了狼牙棒,沾了血。太史公司马迁只是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得罪了武帝的虎威,被判贪污罪,使其有男有女有男。农民宜颜没有说话。他只是在别人议论国事失败的时候微微翻了下嘴唇,被认为是“屈尊俯就”(肚子里诽谤朝廷和令尊),应该处死。难怪当时长安有50万人,俘虏16.7万人。怪不得大夫让石坚写信打东西,马字写的少了点,吓死他了。所有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才华横溢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也就是所谓的“秦煌汉武,唐宗宋祖”。在他手里,汉帝国的疆域扩大了一倍多,达到500万平方公里。因此,他常被视为英雄。但我想,在他铁血战士铁拳的统治下,英雄业绩是偶有,但英雄气概不会有。?
曹操活在桓、陵的世界里,情况每况愈下。汉朝和它所代表的制度里里外外都散发着尸臭。事实上,自从王莽篡位富国之后,汉朝就再也没有重整旗鼓。外戚擅权,宦官独断专行,军阀独霸,奸臣想尽办法夺权,贪官想尽办法赚钱,老百姓只好吃观音土。道德的滑坡更是雪上加霜。当时的民谣说:“赐一秀才,不识书,赐一孝子,君父必分居”;“直如弦,死在路边,弯如钩,逆着印”,可见诚信不诚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一点都不奇怪。既然一个王朝、一个制度容不下君子,那就只能培养小人;既然听不到真话,大家都得说假话。当大多数人鬼鬼祟祟或畏首畏尾,当乌龟胆小如鼠或老鼠挖洞,当权力傲慢唯物,卑鄙被鼓励高尚被打击,这个社会就很难有什么英雄气质和高尚精神,也很难产生虎豹。是的,只有狗和羊。庸俗的狗是由粗糙的狼退化而来,平庸的羊是披着羊皮的狼,是黄鼠狼。
这时候如果突然出现一只老虎或者豹子会怎么样?大家都会把它当成不祥的怪物,就像童话里的鸭子认为小天鹅是丑小鸭一样。但鸭子们只是嘲笑丑小鸭,那些庸俗的狗和平庸的羊就会蜂拥而至,为老虎或豹子画一张大脸。?
这就是曹操的命运。?
曹操的命运似乎早就决定了。?
曹操小时候也是个“问题少年”。他年轻时和项羽、刘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比他们更喜欢读书。史书记载,曹操年轻时“好飞鹰为走狗,游荡不休”。他叔叔受不了。他经常提醒曹嵩要管教儿子。曹操知道了这一点,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来对付他那爱管闲事的叔叔。有一天,曹操看到叔叔从远处走来,立刻歪着嘴。叔叔问他为什么,他应该是突然中风了。叔父立即又去报告曹嵩。当曹嵩叫曹操去看一看,没有动静。曹操趁机说,我不会在任何风里!就因为我叔叔不喜欢我,就说我坏话。底部有这样一个“狼”的故事。曹嵩自然不相信他叔叔后来说曹操的话。?
说实话,曹嵩很少过问儿子的教育问题。曹操自己的诗里说:“移民无三,没听过朝廷语言。”所谓“三迁”,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不受不良影响而三迁。所谓“上朝”,就是孔子的儿子两次走过庭院,孔子叫他去教育他,一次学诗,一次学礼仪。好像曹操小时候爸爸妈妈都不怎么管教他,所以没有家教。所以他“放荡于任侠,未能治业”,与刘邦年轻时的“好酒好色”、“不务家产”并无太大区别。?
曹操的死党袁绍、张淼等人也是类似的角色。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恶作剧,事情非常出格。有一次,一户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甚至想偷新娘。他们先是躲在别人的花园里,天黑了,突然大声喊:“有贼!”"参加婚礼的人跑出了房子,而曹操趁乱钻进了洞房,抢走了新娘。匆忙中没走好,袁绍就陷入了多刺的灌木丛中,动弹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大叫:“贼来了!”袁绍一急,猛地跳了出来。曹操诡计如此之多,难怪《三国志》说他“少机智,有权数”。?
这么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很可能是不讨人喜欢的,很多人都不把他当回事(这在世人看来并不奇怪)。但是,邱认为曹操是一个“人才”,将来会是唯一一个平定天下的人。因为曹操虽然调皮不守规矩,但他不是一般的流氓或者纨绔子弟。他“才华横溢,力量强大,能够伤害他人,博览群书,特别擅长兵法”,这正是乱世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乔玄很看好曹操,也很信任他的妻子。还建议他和许绍交朋友,看看许绍怎么说。?
徐绍,字将军,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是当时最著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每月初一,他经常发表对当时人物的评论,称之为“月旦评论”和“月南月旦评论”。不管是谁,一旦被封号,就身价百倍,在世俗中流传,以为很美。要知道,在汉魏六朝时期,评人是社会上的一件大事。任何人想要进入上流社会,都必须经过权威批评家的鉴定,从而决定自己的价值,就像今天的欧美艺术市场,只有权威批评家称赞的艺术作品才能卖出高价。曹操自然希望得到徐绍的称赞。但不知曹操太坏,曹操得到的评价众所周知:“一个管理天下的得力大臣,乱世中的奸臣。”据说曹操为了得到徐绍的评语,费了不少心思和功夫,无论曹操如何请求,徐绍都不肯开口。最后,许绍被曹操逼得想出了这句话。但就这样,曹操的一生,虽未盖棺,却已决定。?
显然,许绍也看出了曹操是个人物。至于是成为一个有能力的大臣还是汉奸,那就要看他是在人间还是在乱世了。所谓“治天下之能臣,乱世之奸臣”,也可以理解为治天下之能臣,扰天下之奸臣。这样,强奸能不能做,就看曹操的主观意愿了。这里就不讨论了。?
成为人物,素质自然;在什么世界,都是运气。?
曹操倒霉了。他遇到乱世,当了汉奸,就在劫难逃。其实曹操一开始是想做一个有能力的大臣。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升任孝宗。孝顺是孝子,诚实是老实人。有了这个头衔,你就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就像现在有了学位就可以报考公务员一样。不久,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统帅,负责洛阳北部的治安。这个差使,官不大(工资400石),权力不多,但责任大,麻烦多。因为天子脚下,有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没有一个是可以惹的。然而,首都当地的安全无法维持。于是曹操一到,就翻修府衙,造五色棍,每门旁挂十几根。"那些违反禁令的人将被用棍子打死."几个月后,果然死了。建硕的叔叔,被灵帝宠信的宦官,依仗侄子的热权,无视曹操的禁令,公然禁止夜行。曹操也不含糊,立刻用五色棍打死了这个家伙。这是杀鸡儆猴。从此治安状况大为好转,曹操在朝野声名鹊起。
大约从174到189,曹操还是想当大臣。历任洛阳北都督,济南校尉(老城在山东省历城县东),标军中校尉。在此期间,他被免除一次职务,两次辞职,三次被召去谈判。在宦海沉浮中,他看透了朝廷和官场。他清楚地看到,东汉末年无望,天下之乱不可逆转。即使不乱,腐朽的朝廷和官场也不需要什么“能臣治天下”。曹操曾上书朝廷,力谏时弊,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身为洛阳尉,执法如山,打击豪强;作为济南宰相,他消灭了官僚,安定了地方。这一切都没能整顿平台,力挽狂澜,也没有产生。
影响有多大。他的一切努力对衰落的王朝都无济于事;对于一个暴虐的权臣来说,就像摇树,就像向石头扔鸡蛋。之所以没有造成杀身之祸,只是因为曹嵩是大后台。但朝廷以“能师古”为借口,派他去做一个有职无权的闲职官员,也就不难看出他的用心了。曹操素以《任侠酒色》闻名,而此刻却被称为“能学古知”,似乎颇具讽刺意味。曹操学问不错,但长于管理天下。不用其长其短,其实并不想?利用他。?
曹操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看来能治理天下的大臣不能当大臣,曹操只好当他的奸夫了。?
其实当汉奸可能比当大臣更过瘾。?
做一个称职的部长不容易。第一是忠诚,第二是能力。忠诚无能叫平庸,有能力不忠诚叫奸诈,都不是有能力的大臣。但是,光有忠诚和能力是不够的,大家必须承认这一点。这第三项是最难的。因为嫉妒别人的能力是官场通病;怀疑手下的忠诚是皇帝的通病。所以,历史上有本事的大臣,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要么是生前被贬,要么是死后被骂,以至于生前死后都没人说闲话,也就是诸葛亮。?
可是,诸葛亮活得好累啊!?
诸葛亮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是不成形的。在一般人眼里,他家老先生很帅。无论发生什么,结果都是事先预定好的。计划也很现成,甚至很早以前就写好了,装在袋子里,就等着到时候执行者打开。我不用亲自上阵杀敌,也不用担心这个。就戴个大头巾,摇个鹅毛扇,泡壶菊花茶,摆个棋盘,然后“有说有笑好酷。”?
其实诸葛亮的心理压力很大。刘备和诸葛亮的相遇,一直被认为是仁义道德的典范。尤其是著名的“三顾茅庐”,千百年来一直被那些想当官装腔作势的文人羡慕得要死。其实他们君臣之间的猜忌和防范,没有一天不是藏在心里的。毕竟君臣关系不是朋友,最信任的人往往同时也是最怀疑的人。因为双方在一起这么久了,彼此接触很深,也很了解对方。这不能不小心。看白帝城委托孤儿的说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内心不设防,信任偏激。其实就是怀疑和防范。刘备对诸葛亮说,我把儿子托付给我丈夫了。王先生觉得他还行,就帮他一把;如果没有,就废了他,取而代之(如果继承人可以补,就补;如果是无能,可以自己拿)。这是胡说八道!刘禅的无能,这是显而易见的,还用看吗?无非是知道诸葛亮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而他的儿子又没用,放心不下,故意说实话,把他放在军中。智者诸葛亮当即表态:“我敢竭其力,奉忠节,而后死。”他决心帮助智力相当于高中生和初中生的阿逗。?
陈寿说刘备的托管,“心性无罪,君臣诚意最高,古今轨道也盛。”这种说法要么是奉承,要么是无脑。正如孙胜所说,如果你是贤惠的,就不需要说这些废话;如果委托一个非人类,就相当于教唆他人造反。“幸运的是,刘禅是黑暗和虚弱的,他没有猜测的危险。诸葛亮之策,足以止异端,故同异之心,无以起。”这只说对了一半。刘备能把一个孤儿托付给别人,全是因为诸葛亮的信任、忠诚和谨慎,没惹出什么麻烦。但是说刘禅从来没有怀疑和嫉妒是不对的。诸葛亮死后,蜀汉各地的人都很想念他,想为他建一座庙,但刘禅拒绝批准,说这是“前无古人”。可见,刘禅心里是嫉妒诸葛亮的。其实一个人只要当了皇帝,就会嫉妒比自己能力强的大臣,越弱智越嫉妒。因为所有的傻子都一样,只要手握大权,高人一等,就会自我感觉良好,自我吹捧。一旦发现你的男人比你强,你就会恼羞成怒,就会想赶紧走。刘禅也是一样。只是有贼心无贼胆,无贼胆无贼力。所以我得在诸葛亮死后做点小事情,发点力。
事实上,即使刘禅对诸葛亮是真诚的,那也是无聊的。这家伙太蠢了。这不仅愚蠢,而且无情。沦为阶下囚后,被移至洛阳,封安乐郡。一天,请他吃饭,席间他特意表演了蜀国的歌舞。蜀国的老臣们看到后,都泪流满面,只有刘禅还在吃喝,还在“笑”。司马昭感慨地说,一个人的冷酷怎么会到这种地步?(人的无情可以更惨)!又有一天,问他:你很想念舒吗?立即回答说:“我在这里很开心,但我不想舒。”当我听说这件事时,我告诉刘禅,如果下次我再问,我会告诉他,我们祖先的坟墓远在甘肃和四川,没有一天我不想的。
闭上眼睛。后来,司马昭又问了一遍,刘禅照他说的做了。司马昭说,我怎么听起来像是一句真诚的话!刘禅马上睁开眼睛,惊喜地说,没错,就是他!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了。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保命装傻。但即使装傻也是无情的。事实上,除了成语“不思进取”之外,刘禅对中国的历史没有任何贡献。协助这种事有什么意义??
所以诸葛亮很累。我们要征服世界,哄孩子,却又怕老的怀疑,小的不开心。我们能不累吗?其实诸葛亮不是军事家,而是管家。他要亲自过问,亲自指挥事情,这叫“动手”。这当然是天性谨慎,也是天性使然。如果他不这么做,怎么可能独揽大权,人民不怀疑?他真的很怕犯错!?
过度疲劳严重损害了诸葛亮的健康;沉重的压力使他吃不下也睡不着。诸葛亮曾在桌子上给刘禅写信:“受命的那天,我睡不好觉。”公元207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倒在北伐途中,享年54岁,比曹操少了十二年。诸葛亮的身体本来就很好。陈寿说自己“长八尺,仪容大异其人”,是个了不起的丈夫。不过度劳累,精疲力尽,怎么可能壮年就死了??
诸葛亮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实际上已经筋疲力尽了。蜀与魏交战,与吴相持不下。蜀使到魏军营,司马懿不问军务,只问饮食。当他听说诸葛亮天一亮就起床,直到深夜才睡觉,他不得不扪心自问20多棒的罚款,他的结论是:“天亮就要死了。”
做一个能干的大臣太累了,做皇帝不好。?
当皇帝当然好,但也要看怎么做,能不能做。如果你像刘勰(狄咸),你还不如不做。如果你像袁术一样,你会死的。?
袁叔,这个人很牛。他来自一个贵族家庭。太爷袁安,张帝时司徒。曾曾叔叔常远,一个普通人;祖父唐远,曾任司空、司徒、太尉;父亲袁峰,司空;魏源叔叔,一名教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的东汉官制,是百官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个。袁术的祖上,曾祖父、曾祖父、曾祖父、曾祖父都担任过三公的职务,所以被称为“四代三公”,是当时官场上炙手可热的显赫家族。?
袁术出身高贵,忍不住牛皮红,不把别人当回事,包括他的弟弟袁绍。袁绍和袁术都是袁峰的儿子。袁绍年纪大了,却是小老婆生的,也就是所谓的“小妾”。袁术是弟弟,但却是“一流”,所以自视甚高。军阀割据时,袁绍、袁术兄弟都曾向自己的士兵进贡。不过关于袁绍的实力比较强,威望比较高,人缘比较好。所以很多诸侯豪杰都依附袁绍。袁术恼羞成怒,大骂诸侯不知明辨。他没有跟随他,而是跟随了他们的奴隶袁家!并上书公孙瓒,说袁绍是丫鬟之子,非袁家后裔。这不仅激怒了袁绍,而且影响极坏,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然而,就是这么一件狂妄自大,头脑简单的事,让他每天都梦想着当皇帝。孙坚有一张诏书,在189年起义时被太监张让等人丢失,后被孙坚获得。袁术一听,便将孙坚夫人作为人质,强行带走。有了这个宝藏,再加上误听了一些民间传言,他觉得中国下一个皇帝应该是袁术。公元197年春天,袁术终于按捺不住,正式称帝。此时曹操已经手握狄咸,迁都许昌,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袁殊哪里能出来跳平衡木?自然,我得收拾这个小丑。袁术又哪里是曹操的对手?结果自然是失败再失败。公元199年,一败涂地,与人疏远的袁术,终于发现皇帝已经做不下去了,决定给袁绍玉玺。因为舍不得扔掉宝贝,随便送人,他觉得送给弟弟更合适(这时他又认了袁绍做哥哥),而且他也是袁家的人。然而,就连这个想法也无法实现,因为曹操已经派刘备在下邳(今江苏邳州市)拦截,等他死。袁术无奈,掉头回淮南。当他逃到距寿春(今安徽省寿县)80里的江亭时,终于病重。唉,他才当了三年半皇帝,还是假的。没有人承认袁术据说死得很惨。他死时,身边没有食物。问了厨房,回答说只有三十几棍的麦屑(音胡,一棍十斗)。厨子端上了麦屑,袁术却咽不下。当时是六月,烈日炎炎,酷热难耐。袁术想喝一口蜂蜜糖浆,但是他不能。袁术一个人坐在床上,叹息了很久,突然尖叫起来:我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大喊一声后倒在床下,吐血而亡。?
袁术应该知道这会发生在他身上。早在他刚有当皇帝想法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劝他不要。
鲁莽行事,胡作非为。与他关系较好的陈贵不同意,而他的部下项燕、张帆、张承和孙策也从江东写信表示反对。说有三分之二的天下,还是向殷投降。龚铭比不上周文王,汉献帝也比不上殷纣王。他怎么能取而代之呢?张承代表张帆,问他能不能赢得天下,“德不在众”。如果众望所归,天下拥戴,就是庶人,也能成就王道霸权。意思是当皇帝和当太子党没关系。可惜这些苛刻的建议,袁术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他真的被利益蒙蔽了。?
袁术最蠢的地方就是,在所有人都想当皇帝又不敢出头的时候,他恨不得做个出头鸟。要知道,中国文化的传统之一就是“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尤其是在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成为众矢之的。袁绍等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尽管心痒也要忍着。曹操更是心中一亮。孙权劝他当皇帝。他一眼就看穿了孙权的鬼眼,说娃娃是想在火上烤我。袁术没明白。他认为只要出人头地,他就占了上风,别人也无可奈何。所以,就像先注册伟哥的商标,先宣布自己是皇帝一样。没想到,皇帝的头衔不是商标,他也不是伟哥。结果他不仅自焚了,还自焚了。?
其实当不当皇帝和先赢没关系。重要的是当时的实力和条件。而且,即使条件成熟了,也要装模作样,假装拒绝,假装卑微,三次放下,才假装服从天意和民意,勉强接受。当然是虚伪了。但是中国人就是买。没有这种虚伪,就会被认为是无耻。袁术没有条件和实力,完全无视这些既定的操作程序。这不仅是曹操等人的敌人,也是中国文化的敌人。再加上他“生性高傲,自尊其事”,“不修法”,“奢侈无度,贪得无厌”,更是不得人心。在他的统治下,江淮空虚,百姓相食。他天天吃山珍海味,他的兵却冻死饿死。这样的混蛋,不失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