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亿部5G手机出口国外。为什么中国能在相关领域领先?

商业化只有1年。目前,中国5G用户从无到有已经达到2.4亿,位居世界第一。记者65438+2月25日从中国电信院了解到,从去年5 G手机市场仅占0.2%,到今年6月165438+10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占比接近70%,主流手机市场已经完成了从4G到5G的过渡。

然而,5G带来的并不全是阳光,它的瓶颈也早早出现。受配套技术、设备和易用性的限制,个人应用发展滞后,以至于大部分人对5G仍不“感冒”。什么时候才能出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会交流”的消费级个人应用?这不仅是加快发展新5G基础设施的唯一途径,也是行业的必修课。

R16标准落地有助于5G更好的使用。

商用到了1周年,5G最新版本R16标准已经在今年正式实施,R17标准已经获批,最快明年就可以推出。在新的基础设施政策的机遇下,5G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新标准让5G信号“更强”,自动驾驶和远程医疗更灵敏,5G手机用户有望摆脱电量焦虑...5G标准的演进也使其从“可用”向“易用”转变。

中国企业正着力展示中国的科技实力。三大运营商共同主导制定了30多项具体的5G技术标准,涉及增强移动性、超级上行核心标准等一系列关键标准领域,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前沿领域的话语权。

中国联通网络研究院无线四室主任张忠浩解释说,R15标准支持的延迟约为10毫秒,R16标准将其降低到3毫秒左右,使自动驾驶和远程医疗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加灵敏。

5438年6月+今年2月,北京发布首批5辆无人驾驶道路测试预告,这也是北京首次允许测试主体在开放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测试。这是因为R16标准的落地。

“R16标准还可以更好地支持大规模天线和多天线协作。”张中雨表示,未来大家的直观感受是5G信号“更强”

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曾担心过电池的寿命。“R16标准是让手机更省电,在业务不忙的时候为了省电可以自动让手机进入半睡眠状态。”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芳说。

植根研发,5G用户突破2.4亿

中国通信企业除了参与5G标准的制定,还站在了全球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成为5G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只有扎根才能在阳光下成长,加强技术研发才是中国企业在5G领域不断壮大的根本。华为2019的R&D投资高达1317亿元,其5G专利数量已超过6300件。

事实上,中国通信企业正在占领更多的技术高地。近三年来,中兴每年的R&D投入超过6543.8+02亿元,vivo、OPPO、小米每年的研发支出也高于100亿元,成为保证中国企业技术领先的支撑。

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其5G专利数量已超过6500项,位居全球第一。在被国外持续压制的芯片领域,中兴现在拥有超过4100的芯片专利,实现了超过100的芯片自主研发设计,覆盖了通信网络的所有关键产品。目前,中兴通讯已在全球获得55个5G商用合同,并与全球90多家运营商展开5G合作。

“截至今年6月11,vivo已经申请了2000多项5G专利。”vivo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搭建技术基础,5G的发展才能日新月异。中国信通院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目前我国已开通70多万个5G基站。今年以来,5G手机出货量654.38+4400万部,占总出货量的565.438+0.4%,成为绝对主流。

“到今年65438+2月20日,中国5G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4亿左右。”中国信通院负责人也表示。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在中国的发展及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显示,今年5G将直接拉动经济总量81.09亿元,间接拉动经济总量21万亿元。

5G消费级应用依然匮乏。

并不是所有的阳光都伴随着5G,它的瓶颈也早早出现。部分应用受众较窄,物联网等4G网络环境也能实现。爆款应用不待见的情况凸显,显示5G个人应用发展滞后。

除非患了重疾,普通人显然没有远程手术的机会。至于VR影院、AR游戏、8K视频,设备普及率仍然极低。5G智慧停车、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领域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应用是5G独有的,这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一套先进的激光雷达就要10多万元,几乎等于汽车的价格。5G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在相关技术上取得突破,才能普遍落地。”清华大学车辆与交通研究所教授杨殿阁告诉记者。

除了下载速度更快,5G和4G在日常使用体验上也难分伯仲。显然,配套的技术和设备等制约,使得5G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叫好不叫座”。

根据工信部数据,目前国内4G用户仍超过6543.8+02亿。面对100元起的5G的套餐价格,很多人还是没有理由选择贵的而不是够用的。

除了突破技术难关,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也表示,5G会因为速度和流量的提升而变得媒体丰富,5G个人应用需要好玩、好用。

目前普遍预测,三大运营商联手打造的5G消息,作为5G时代第一款面向个人的富媒体应用,出道后可能会成为一款大爆款应用。

显然,只有出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会交流”的5G个人应用,让大家真正感受到5G的“节奏”,才能加速5G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