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
从生产环节看,很多企业以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如服装、鞋、食品、五金、玩具等。在这些企业中,贴牌生产非常普遍,往往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自主技术,但企业觉得有利可图,没有风险,所以比较热情。根据2004-2005年对广东省东莞市企业的调查,许多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的压力和动力,特别是一些被认为是“科技型企业”的企业没有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主动意识。试想一下,这些科技公司没有创新的冲动,其他公司就更难指望了。
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之间没有互动。
中国的产业集群经过二三十年的成长,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产生了一些基于制造工厂感的知名区域品牌。然而,许多区域集群对区域品牌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互动缺乏认识,使得我国区域自主品牌的建立处于不尽如人意的状态。一些集群企业依托区域品牌和区域技术支撑体系,相互模仿,不注重品牌创建,有很强的“搭便车”心理。企业的自主品牌没有对区域品牌形成更强的支撑,没有形成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互动的效应,从而使集群品牌衰落。比如金华火腿业、景德镇陶瓷业等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行业,旗下几乎没有知名的企业品牌。江西景德镇陶瓷产业没有强化单一品牌,自主品牌意识薄弱,使其拥有者地位受到佛山、潮州的挑战。由此,“中国瓷都”的称号于2004年授予广东省潮州市。
商界缺乏打造品牌的理论和经验。
因为国内大部分企业,甚至很多大企业,都没有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和人才,企业缺乏品牌建设的理论和经验。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品牌高度相似。我国品牌众多,但核心价值观不清,缺乏个性,品牌气质趋于雷同;品牌不会带来销量。很多品牌很有名,但是并没有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没有把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扎根在消费者心中,也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持续销售。因此,广告一停,销售额就会下降。该品牌极具防御性。一旦出了问题,马上就崩溃,甚至内部人事变动,导致品牌贬值;品牌价值很难实现持续增长。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对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缺乏清晰完整的认识,导致品牌建设的盲目性,花了很多钱做广告,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没有把品牌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没有做长期有效的规划。曾经的名牌秦池酒、爱多VCD昙花一现,很快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自主品牌的建立要建立以品牌核心价值为核心的品牌识别系统,然后利用品牌识别系统指挥和整合企业的一切营销价值活动,同时利用品牌战略和品牌结构不断促进品牌资产增值。
缺乏有效的品牌保护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直缺乏商标和品牌保护意识,导致缺乏有效的品牌保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缺乏对商标的保护。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很多有前途的商标都是外国公司先注册,产权落到别人手里。其中没有“英雄”自来水笔、“红塔山”香烟、“康佳”彩电等国内知名品牌。在与外国投资者的合资企业中,不重视保护民族品牌。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或收购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本土品牌来培育自主品牌占领中国市场,并将其束之高阁,以至于很多在中国有增长潜力的自主品牌被封杀。
此外,由于改革开放时间短,受长期经济体制的影响,尚未形成完整的品牌建设体系。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的观念没有及时转变,职能没有明确界定,没有对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和相关政策的支持给予一定的重视,没有积极引导企业品牌的建设,从而使一些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失去了创造品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