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二安指的是李清照,中国宋词婉约派的代表,狂放派的代表。
济南二安指的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佑安),是宋代“婉约派”和“狂放派”的代表人物,两人都是济南人(李清照的章丘,辛弃疾的历城)。清代神韵派大师王世贞将李易安、心有安称为“济南二安”,并说:“易安婉约,少年安豪放。都是济南人,难以为继。”(《花花草草被摘》)
辛弃疾(1140 . 5 . 28-1207.10.3)南宋爱国诗人。原字探夫,改为佑安,中年名住稼轩,故取名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姚强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有600多首诗。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诗人、爱国者、军事家、政治家。
“铁板铜琵琶,继东坡唱不归河,美琴悲凄,河北南宋不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在阳元山辛弃疾墓前的对联,刻在铅山瓜山后面。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钦佩的文武全才。
1161年,辛弃疾从22岁开始,带领2000多名家乡兄弟起义抗金。他以报复国耻、收复失地为终身事业。20年后变成铁马,像老虎一样吞了万里。但人到中年,却屡遭诋毁,赋闲20年,直至悲愤而死。
从1181到1207,他基本上是在上饶岱湖和前山漂泉过着悠闲的生活,期间有6年的从业和解聘,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的任尚和岱湖、漂泉之间。而住在湖中的也去朴泉短暂停留。飘泉是这位爱国诗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
1180年,41岁的辛弃疾被任命为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使节时,打算在上饶建一座花园式庄园,安顿家人。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开始修建带湖的新房和庄园。他根据岱湖周围的地形,亲自设计了“高处造屋,低处开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一生勤政,以田为主。
于是,他把岱湖庄园命名为“稼轩”,取名“稼轩居士”。当年11月,由于被弹劾,他的官职被暂停,带湖的新房刚刚竣工。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中年后的悠闲生活。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是辛弃疾经常去寻古幽静的地方。鹅湖山脚下的鹅湖寺就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边。1175著名学者朱、、陆九龄、陆九渊召开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会”(鹅湖第一会)。鹅湖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文化胜地。辛弃疾经常去鹅湖消遣。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人们经历了失去故土和亲人的痛苦,这是生活在安定环境中的人无法想象的。作为作家,李信夫妇用大量的笔墨表达了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他们作为宋人的责任感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