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方面应该忌讳什么?财务分析的六大误区是什么?
2.因此,分析内容要突出当前财务状况的重点,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影响当前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指标变动较大的主客观原因。
3.只有这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和分析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和措施。
4.遮遮掩掩、抓胡须抓眉毛的做法,必然是“瞎骑瞎马”,写出来的财务分析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是流水账,把难以理解的现象罗列出来;充其量只能是简单介绍一下,所以像繁文缛节一样的财务分析对企业挖掘潜力,改善管理没有任何价值。
5.避免雷同。每个时期的财务分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6.内容上突出重点,瞄准目标,形式上灵活新颖多样,是财务分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首要条件。
7.形式僵化,千篇一律,甚至把前期的指标数据改来改去搞个“填空”之类的八股文,是财务分析的大忌。
8.财务分析本来就专业,形式死板,内容单调,可读性必然会减弱。久而久之,财务分析必然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9.要振兴财务分析,充分发挥其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的作用,财务分析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创新求实。
10.从题目来看,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财务分析×××年×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月×日×月×日×日×月×日×月×日×日×月×日×日×月×日×日×月×日×日×月×日×日×月×日×日×月×日×日×日×月×日×日×日×月×日×日×日的单一格式
11.在表达方式上,可以分句描述,也可以穿插表格;可以是三段式(概述、分析、建议),也可以是分析、建议、整改;这种分析既可以纵向比较,也可以横向比较。
12.简而言之,财务分析不应拘泥于单一模型。
13.不要只是堆积数字。如果没有生活情境来解释指标的变化,就难免没有数字的对比。但如果只是罗列指标的变化,局限于会计报表中数字的对比,就谈不上数字差异的原因了。此类财务分析只能是财务指标变更说明或财务指标清单的副本。
14.这种空洞、枯燥、死板的“分析”肯定不会流行。
15.避免表面现象。我们知道,一些严重的缺点、漏洞和隐患往往隐藏在看似不错的指标背后,或者说一些宝贵的优势被一些缺点冲淡了。
16.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就事论事;要善于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捕捉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性,采取客观的态度,克服“先入为主”的思想,通过对大量详实信息的反复推敲和确认,以及粗中有细、去伪存真的加工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17.比如只需要对指标的比较口径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以确定其定价、标准、时间、构成、内容是否具有可比性。
18.没有可比指标的对比,只能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人误入歧途。
19.报喜不报忧,是财务分析的生命。
20.为了诊断和观察企业的经济运行,维护企业的健康运行,就要敢于揭短、揭发,不耽误“病情”,做到“对症下药”。
21.不谈成绩就跑不了,也谈不上问题。
22.因此,财务分析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揭露企业存在的问题;既要探究影响当前财务状况变化的客观因素,又要注重找出影响当前财务状况变化的主观原因。
23.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分析,能扬长避短,扬长避短,努力挖掘企业潜力,开源节流。
24.避免不及时上报财务分析,这是企业领导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最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最有效途径。它的指导价值在于它的时效性。
25.企业的经济信息瞬息万变,久而久之的财务分析会大大降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
26.财务分析的报应和会计报表的报告是同步的、制度化的。
27.避免过于专业。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改善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质量服务的。领导当参谋,让老百姓知道自己的财务,这是一种手段。
28.因此,财务分析要尽量淡化专业味,少用专业术语,多用通俗词汇,避免矫揉造作、高深莫测;直截了当,简明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