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主食黑面包,味道粗糙难吃,却是民族坚韧的体现。

邱琳公司的哈尔滨俄罗斯乐吧,是国内大规模生产的,最接近俄罗斯口味的食品,因为它本来就是俄罗斯人到哈尔滨后做的食品,但是你至少要吃四五次才能适应它的口味!因为是传统工艺,所以用“老面肥”做发酵剂,小麦粉和其他小麦种子(如燕麦或荞麦)稍微混合做坯发酵十几个小时,然后放在炭炉里烤。

那么,哈尔滨邱琳公司的俄罗斯乐吧是什么味道呢?一般来说,酵母发酵的香味比较浓(对肠胃有好处),略酸略咸,甚至略苦,而且太硬,可以长期存放不变质。初来乍到的读者肯定会觉得这个食物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标准,但是习惯了之后就会喜欢,而且很饿...但这种面包叫“百乐巴”,大概相当于我们中国的馒头。

图中的这种“黑乐吧”是经过多次面粉比例调整和配方改变后制成的,口感和营养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俄罗斯的“黑勒巴”,又称俄罗斯的“窝头”!现在营养学家说它健康、有营养、富含膳食纤维...甚至可以“刮油”减肥,建议多吃...那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更别说和天天吃大鱼大肉差不多了。节假日胖三斤的人几乎都是超重,但“黑勒巴”毕竟是个“馒头”!连续吃一个月看看?保证能吃下整个肘子,减肥计划就泡汤了。不用说,即使在五六十年代,我们的祖先的食物里也没有多少面粉和大米,每天吃的都是窝窝头!每个人都梦想每天吃米饭和白面...俄罗斯也一样。谁不想天天吃“伯乐巴”呢?但问题是小麦产量很低,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普通人收割的小麦不够全家人吃。不去壳不去糠只能磨...但这还不够吃。还需要加入一些黑麦、燕麦等杂粮(按我们的理解是“杂交面”),一起磨碎,烤成面包,也就是“黑勒巴”。

图为“黑乐吧”第一名牌:博罗迪诺黑乐吧,旁边的盘子里放着“香菜籽”。

穷人苦中作乐,还把俄罗斯的“窝头”分成等级或品牌效应。据说最好吃的“黑勒巴”是“博罗季诺黑勒巴”(现在也是俄罗斯第一款面包,但制造技术和材料远胜当年)。据说拿破仑皇帝在1812年率军入侵俄罗斯时,曾在莫斯科西郊的博罗季诺村与俄军交战。博罗季诺修道院的修女(外国修女)在“杂交面”中加入“法国香籽”(欧芹),烤出一种特殊味道的黑面包(正宗的“法棍”,带有香籽),受到俄罗斯士兵的好评...于是“博罗季诺黑勒巴”一举成名。

“博罗季诺黑勒巴”是名牌,那么最差的“黑勒巴”是什么?列宁格勒战役,苏联人民每天只供应125克黑勒巴!也有统一的门票供应。图中的纸是面包券。边上有叉子吗?纸币是你一次收到的数量。你必须把它撕下来...每天都要去食品发放点领取...125g是什么概念?连三两都不到,而且这种黑面包还掺了15 ~ 25%的木屑,甚至是某种矿石粉!它的目的是不容易消化,让“黑面包”在胃里呆一段时间,一会儿就不饿了,但这种东西不仅配给很少,而且一点营养都没有。872天的围城,列宁格勒几十万军民饿死!

美国援助苏联的“垃圾午餐肉”上的商标已经印上了俄文。

其实不光是列宁格勒,乌克兰在德国入侵苏联两个月后就被德国人占领了,苏联失去了“粮仓”!年轻男女已经报名参战,没有人在农场耕作...全国缺粮,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的副食品。战士战斗在一线,每天吃着没有营养的“黑勒巴”。他们从哪里获得体力?为了消灭* * *(至于战后敌对,另当别论)的敌人德国,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紧急粮食。除了“午餐肉”,罐装肥猪肉更受苏联士兵的欢迎。

美国罐头食品企业的女工在分猪肉。

猪肉切好后,需要调味腌制,才能装罐清蒸。

流水线作业,腌制好的猪肉会分罐称重,然后放入大蒸锅熟化,冷却!

成品包装后运往苏联。

罐头里的东西就像图片里的一样。它用香叶、黑胡椒和盐调味。勺子里的白色糊状物是浓缩猪油。苏联地处寒带,需要吃大量高脂肪食物御寒。美国人也知道苏联人的生活习惯,所以大量生产肥猪肉罐头支援苏联。

美国的粮食援助确实帮了苏联大忙。至少前线士兵可以边吃黑黎巴嫩边吃几块肥肉,可以补充不少能量。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面包基本上就是图中那种夹着奶油,撒着椰奶的“高级甜点”,最差的就是切片当早餐的“吐司面包”,但是苏联人吃的黑棒和这个大不一样!就是吃起来粗糙,味道不好,难以下咽的东西。由于小麦产量低,种植面积小,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吃到白面粉。底层人民只能想尽办法用其他杂粮填饱肚子。没有它他们还能吃什么?这只是食物短缺的问题。为什么没听说过:加拿大黑面包,美国黑面包,澳大利亚黑面包...?因为这些国家都是产粮大国,所以作为基本粮食的小麦并不短缺。

德国黑面包也是整个二战德军的硬核野战口粮。

无独有偶,德国也有黑面包,和俄罗斯黑面包差不多。德国工业化之前,老百姓也吃。当他们进入工业化后,普通人的品味也提高了。他们想在黑面包上涂上蜂蜜来改善口感(甜味会带来快乐),但是德国产不出多少蜂蜜。后来德国人发明了“人造蜂蜜”,就是蔗糖(德国没有甘蔗,只有甜菜)和果糖加一点葡萄糖。

战争早已过去,但“黑勒巴”仍是俄罗斯人的日常主食之一,只是营养成分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俄罗斯小规模生产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出口量世界第一!“白勒巴”随时都可以吃,但是俄罗斯还是愿意吃黑勒巴,有点像山东人愿意吃杂粮煎饼。

伏特加、酸黄瓜、黑勒巴是俄罗斯人餐桌上的灵魂食物。

有一点,自然环境越差,越能创造出先进的文明,因为贫穷会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无法改变,但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可能俄罗斯人几百年前就吃“贝雷巴”了,所以不能称之为“战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