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经济形势
从1954到1964,粮食总产量在2850万公斤左右徘徊了11年。1965年粮食首次突破4000万斤。但并未企稳,在1969跌至3500多万公斤,是一个明显的下跌期,年跌幅为3.3%。
1970恢复到近4000万公斤。从1971到1975,稳稳的过了4000万斤。1976后总产量5000多万公斤,其中1979,总产量达到5923.5万公斤,长期处于持续稳定上升阶段。1988年粮食总产量为59195000公斤,仍略低于1979年的水平。
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万公斤,创历史新高。1991受干旱影响,粮食产量仍达7235.4万公斤,1992年升至7534.5万公斤。耕地亩产量从1949年的67公斤提高到1985年的254公斤,增长279%。然而,粮食产量波动很大。其中,1949至1953期间为逐步上升阶段,总产量从17945千公斤直线上升至3024.5万公斤,年均增长13.9%。建国前,商南县的工业以手工业为主,生产工具简陋,产品不多,主要是一些自产自销的火纸、皮纸、草绳、铁农具、铜器皿、金银饰品、竹家具、木船等。有酿酒和染布(土法染色)的作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南县逐步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地方工业。其大致发展过程经历了从1949年到1951年的恢复阶段(准备阶段);初始阶段从1952到1957;发展阶段从1984到1992。其间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一个是三年暂时困难时期从1959调整到1961;第二次调整是从1979到1981年;第三次是1989到1992的整改。
1957有13家县办工业企业,其中1家为国营(报纸印刷厂),其余12家为私营工商企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它们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从1958到1965,先后建立了面粉加工厂、农机厂、副食品加工厂、云母矿等工矿企业。1966至1976、10“文革”期间,商南经济损失惨重,但在工业方面,号召“一机三机”。与此同时,建立了9个新的工业企业。县酒厂、石棉制品厂、机电设备厂、油漆化工厂、水泥厂、工艺织布厂等重点企业都是在这时创办的。1978至1992,新建罐头厂、造型材料厂、大理石厂、水晶厂、化工厂、金红石选矿厂等重点工业企业。
1981年工业总产值6673万元(按1990不变价格计算,7535.72万元,占比35.06%)。其中全民工业总产值22701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220万元,联户和个体工业总产值21.829万元。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7.29%,人均收入29.39元。
1991年,轻工业产值42501万元,重工业产值2422.9万元。1991,商南县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73家。其中国有企业18家,集体企业55家。轻工业42个,重工业31个。固定资产原值33,665,438+0.3万元。职工平均实现利税1061元,上缴利税736736元。全民所有制工业24999元,集体所有制工业11930元,工业总产值884.8万元。按所有制分,全民所有制3265438+万元,集体所有制2896万元,联户和个人274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5426万元,重工业3422万元。
2013年,“工业经济三年赶超计划”和促产保产措施全面落实,帮助企业获得贷款和融资1095万元。百伦彩印、华瑞微晶玻璃等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天河泥、玉龙大理石等6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共计24家,新认定陕西省著名商标3件、名牌产品4件。县工业园区新增企业12家,企业总数44家。幸福路、木河寺路一期工程完工,秀水路、创业路路基工程完工。总投资95.9亿元的硅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富氢高端水开发项目进展顺利。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有序推进,县工业园区新成立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41亿元,增加值1.4亿元,分别增长35.7%和28%。出口创汇6654.38亿美元,居全市首位。
2013年,县财政设立农业产业化资金3000万元,全县启动建设7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神马农业产业园、富水农业产业园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油茶、生猪三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新开发无性系茶园2000亩、油茶2万亩,养殖大户810户,新命名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家。农村转移就业8.06万人,增收9.83亿元。茅河等7个新农村和油坊岭等9个扶贫项目进展顺利。全县新建基本农田9512亩,治理水土流失129平方公里,新建加固河堤15.5公里,脱贫8300人。绿色商南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造林和特色经济林建设5.6万亩,实施森林管护任务301.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5%。农业总产值21.71亿元,同比增长5.3%。2014,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正式授牌,金丝峡、任家沟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通过省级验收,金丝峡5A级景区通过省级初检,闯王寨景区5月1日正式开园,成功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青山文笔峰景区开工建设。全县年接待游客321.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54.38+0.576亿元,同比增长654.38+0.3%和654.38+0.5%,其中金丝峡景区接待游客36.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54.38+0.28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商南县第三产业的发展。
2065 438+0165438 2004年10月27日,陕西省金丝峡景区获92分,顺利通过资源等级评定,进入5A级旅游景区创建预备名单。
2015春节前后,商南县旅游业异常火爆,实现了假日旅游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目标。* * *接待游客30.6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54.38+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2%和36.87%。其中,金丝峡景区接待游客21000人次,门票收入91400元。农家乐接待游客6800人次,收入超过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