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精和甜味剂有什么区别?

阿斯巴甜(又名甜蜜素)是在1965“偶然”发现的。它是由L-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合成的白色粉末。它的甜味感觉不错,口感接近蔗糖,甜度约为蔗糖的150-200倍。阿斯巴甜的甜味比糖精更天然,因此受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青睐。而且由于甜度高,用量少,提供甜味的同时又不含太多热量,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宣传为低热量的饮料中,也推荐给超重和糖尿病患者。\ x0d \ x0d \阿斯巴甜主要被邻苯二甲酸和天冬氨酸降解,对正常人无害。但对于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由于其代谢缺陷,体内苯丙氨酸过多会影响患者的发育,因此PKU患者应禁用添加阿斯巴甜的食物。而且使用阿斯巴甜的食品,必须在商标或说明书上印有警告,说明不适合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 x0d \ x0d \阿斯巴甜在体内降解过程中也会产生甲醇,因此这种甜味剂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结果指出了其动物毒性并报道了个体不良反应。如何引起头痛、疲劳、性格改变、恶心、呕吐、关节痛、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还可增加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尽管有这些报道,一些国家的食品安全部门在评估了上述信息后认为阿斯巴甜作为甜味添加剂是安全的。原则上,除了孕妇和哺乳母亲,阿斯巴甜是一种安全的糖替代品。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每日允许摄入量为50 mg/kg体重,欧洲为\ x0d \ \ x0d \ 20mg/kg体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x0d \ x0d \糖精又称糖精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是美国科学家在1878年发现的,很快被食品行业和消费者接受。糖精比蔗糖甜300到500倍。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稳定。缺点是风味差,口感苦,限制了它的应用。糖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唯一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合成甜味剂,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量大幅增加。\ x0d \ x0d \糖精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 x0d \ x0d \ 1958,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开始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当时糖精在美国被广泛使用,因此被列入最早的675种“GRAS”食品原料名单。\ x0d \ x0d \ 1972,美国FDA基于一项大鼠长期喂养实验的结果,决定取消糖精的“公认安全”资格。\ x0d \ x0d \ 1977,加拿大一项多代喂养实验发现,大量糖精可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为此,美国FDA提议禁止使用糖精,但这一决定遭到了国会的反对,并通过了一项法案来推迟禁令。\x0d\\x0d\ 1991,FDA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撤回了禁止使用糖精的建议。但由于上述原因,在美国使用糖精仍需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品含有能使实验动物致癌的糖精”。\x0d\\x0d\在国际上,糖精的使用也因为这些关于大鼠致癌作用的研究的发表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欧美国家的糖精使用一直在减少。然而,一些人仍然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糖精是安全的。\ x0d \ x0d \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减少糖精的政策,规定不允许在婴儿食品中使用。目前JECFA规定糖精的ADI值为每天0-5mg/kg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