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村的经济
从农业大寨的典型,到工业经济发展时代的先行者,再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先进,长江村经历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三十年前,长江村是个小地方,人穷地薄。村民的祖先以捕鱼为生,在苏南被称为苏北。上世纪70年代,长江村是学习大寨、学习华西的典型,成功创造了“三粮双百棉”的奇迹,实现了农田高产。1984年,长江村走上了乡镇企业发展之路。凭借“四贷”战略,1989年成功成为千万元村,1994年成立省集团。
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业——艰苦奋斗,成功——八方支援,信誉——效益为本,发展——永不自满”的企业宗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拥有电梯导轨、型钢、耐指纹板、建材、港口机械、造船、房地产开发、四星级酒店等产业,享有进出口权,是具有一定自主产品研发能力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集团下辖长江润发(机械)工业园、长江润发(东区)工业园、长江润发(宿豫)工业园三个示范工业生产园区。拥有1家上市公司和2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机构,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资产22亿元,年综合效益超亿元。
2007年实现销售额25亿元,使一个农业示范村成为国家级民营企业500强中的经济强村。回顾长江村30年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村里的变化,人的变化,经济的变化。1.村庄改造——将贫穷落后的小渔村改造成现代化试点示范村。二是人变——把文盲半文盲的普通农民变成有文化有知识的现代公民。三、经济变革——摘掉原有的贫困村帽子,成为张家港市的经济强村。2007年,长江村总产值25亿元,综合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全村经济总量比改革开放前增长400多倍,人均收入增长1.000多倍。如今,长江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