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马兰杰坎德铜矿
马兰杰坎德铜矿是目前印度最大的露天有色金属矿山。该矿床位于比哈尔高原中央邦巴拉加特东北90公里处。当地地势平坦,海拔575米,矿床所在的7座山丘,相对高差50 ~ 70米。
Malanjekander位于中央邦德棘西北部,Balagat略偏东北,矿床一般位于北纬22°线上。该矿床为中元古代“斑岩”铜矿床,含矿石7.89亿吨,品位为铜0.83%、钼0.004%、金0.2×10-6、银6×10-6,其中含铜0.84%的矿石可露天开采4.48亿吨。矿床呈弧形,长2600米,宽142米,深900米。主要由花岗质岩石(黑云母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中的原生矿物组成。这些岩石的年龄为(1684±67)Ma和(1816±73)Ma。蚀变包括绢云母化、长石化、绿泥石化、绿片岩化、硅化、钾蚀变和钠蚀变。主要的原生铜矿物是黄铜矿。矿体顶部有氧化矿帽(753.2万吨矿石,铜品位0.8%)。
马兰杰坎地区的岩石类型包括Chilpiget组的变质沉积岩、花岗闪长岩和粗面岩脉。变质沉积岩由砾岩、长石粗砂岩和千枚岩组成。花岗闪长岩以不规则岩体的形式出现在马兰杰坎德尔周围,面积约为130km2(图7-12A)。根据野外证据,Sharma和Kumar (1969)认为花岗闪长岩Bechill的Pigat组岩石是古老的。
马兰杰坎德尔周围的花岗闪长岩中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带。强烈的微斜长石使岩石的外观呈现明显的粉红色。交代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和交代作用。
铜矿化局限于岩体中的交代带(图7-12B)。交代带呈弧形带状展布,长约2.5公里,宽约200米。矿化主要发生在交代花岗闪长岩中狭窄连续的应时矿脉中。应时矿脉长约2公里,厚约50米,呈拱形。其北为西北-西南-东南,其南为东北-西南。矿脉分支向南,北部有断层。普遍存在广泛分布的中型裂隙,沿某些裂隙可见强烈的角砾岩化现象。
图7-12 A:马兰杰坎德周边地区地质图B:矿化区地质图
(引自地质科技动态,1990,第11号,M.S.Naik,1989)
黄铜矿是主要的铜矿物,以粗粒浸染状与黄铁矿共生,在应时矿脉中常呈块状不连续脉状和细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也以微细浸染体或斑点的形式存在于交代花岗闪长岩中。黄铜矿和辉钼矿少量存在。自然铜局限于氧化矿带和原生矿带之间的接触带,通常与黄铜矿共生。次生矿石矿物为孔雀石、浅蓝色和浅蓝色。
大多数矿化的上层岩石已被氧化。氧化带沿着应时矿脉延伸。氧化深度从40米到100米不等。
根据穿过已矿化的应时脉和交代花岗闪长岩的三个钻孔资料,富矿化局限于应时脉,弱矿化产于沿应时脉接触带的交代花岗闪长岩中。
有三条主要的矿化应时矿脉,它们平行并在顶部分叉。中央矿体顶部较宽,深部较窄。北部矿体顶部呈指状分叉;矿体底部变宽。
2.探索和发现
在1882,有报道说这个地区有古老的洞穴。1886,印度地质调查局的工作人员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孔雀石。1916某公司开始小规模开采,很快停产。另一家公司在1937做了类似的努力。1943年,印度地质调查局的人员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并建议对该矿床进行全面调查,但认为该矿床的储量相当小。
1962至1963,中央邦相关机构进行了电阻率测量,发现异常,并钻了三个孔。印度地质调查局在1966 ~ 1967进行了大比例尺填图,在1968 ~ 1969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1969 65438+10月钻出第一个钻石洞。1970后期,经研究初步成果(当时已钻7个浅孔),认为长1000m、深150m范围内矿石约3200万吨,铜品位0.78%,但两侧和深度仍可延伸。从1970结束开始系统钻井,一直到1974。1974结束时,提交了项目的详细报告。1977年6月,印度政府批准了该项目。1979年8月开始剥离,1982年7月投产。露天开采设计能力为每年200万吨矿石和21600吨铜(精矿含铜量)。设计矿坑的储量为5880万吨,铜的平均品位为1.2%,银为6×10-6,金为0.2×10-6,钼为46×10-6,即含铜70万吨。
发现矿床后,勘探工作一直在进行。至6月1983 11,已完成矿床金刚石钻探27100m,均为斜孔,平均孔深350m,最大孔深566m,深部未指出。当时探明并粗略估算储量为7600万吨,平均铜品位为1.23%(取0.45%为截止品位)。另估算储量3000万吨,平均铜品位1.10%。即,* * *含铜1265000t。
由于近期连续钻探矿体,上盘已查明大量矿石储量。在这些挂帮矿石中,约12万吨位于原设计矿坑内。经钻探证实,矿体连续延伸深度超过计划矿坑深度两倍。根据1990的报告,钻探仍在继续。根据已做的工作,当地地质学家计算出该矿床仍有海拔2.8亿吨的矿石储量,铜的平均品位为1.3%(截止品位为0.2%)。矿石总储量增至3.66亿吨,铜平均品位1.16%(截止品位0.2%),即有铜424.56万吨。如果平均品位降低,储量可以增加。有人计算过,平均品位为0.83%(仍以0.2%铜为截止品位)的矿石储量至少为7.89亿吨,即655万吨铜。认为如果继续研究矿床深部,矿石储量可达6543.8+0亿t(铜的平均品位为0.83%或0.84%),即可能有830万~ 840万t铜金属。
3.摘要
马兰杰坎德尔铜矿的发现和扩建没有采用任何先进技术,工艺也不复杂。重要的是地质学家的毅力和他们对以前结论的谨慎态度。1943,印度地质调查局工作人员做了调查,认为该矿储量不大。然而,20年后,中央邦的相关机构和印度地质调查局认真开展了地球物理勘探和大面积测绘。在地球物理勘探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后,不断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钻探,终于将该矿床逐步扩大为一个大型露天采矿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