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编钟的历史?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以三人为一组,能奏出旋律。商代编钟造型独特,柄中空,与内腔相通,编钟表面饰有简单的动物面孔。近年来,在严新墓中发现了一套五个编钟,可以组成四音音阶序列。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最辉煌、最完美的乐钟,有“乐钟之王”的美誉。1978年,当埋藏在墓中2411年的曾侯乙编钟出土时,中国乐坛、考古界为之震惊,世界也同样为之震惊。用它演奏的音乐征服了因斯布鲁克古代音乐广播奖的评委也就不足为奇了。

编钟为什么会灭绝?从宋代到清代,编钟的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逐渐被淘汰。清代宫廷铸造的编钟不仅形制不同于传统编钟,而且音律也相差甚远。

编钟的历史

编钟出现于商代,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宋代以来逐渐衰落。

编钟的形状。

编钟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因能奏出与歌唱相同的旋律,故称“歌铃”。按钟的大小依次挂在木制钟框上,用木杵敲响。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以三人为一组,能奏出旋律。商代编钟形制独特,柄中空,与内腔相通,钟面有简单的兽面装饰。近年来,在严新墓中发现了一套五个编钟,可以组成四音音阶序列。

编钟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西周中晚期,编钟已从三五个发展到八个,能发出相隔三度或三度音程的两个音。当时,钟常被用于宫廷宴会,被称为“钟鼓之乐”。春秋中后期增加到九、十三人一组。

1978湖北省睢县郊区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了六十五口钟。被誉为中国古代编钟之王,每只钟身都刻有错金印章铭文,正面刻有“曾侯一扎石”(曾侯左毅)。

2000年2月,湖北省荆州市战国楚墓出土了两套2300年前的大型编钟,每套由14件组成,材质为青铜,高0.72米。

秦汉以后,历代宫廷音乐所用的编钟多为圆形,形状变化很大,每个编钟只能发出一种乐音。经过500多年的黄金时代,它从盛兴衰落了。

隋唐时期,编钟不仅用于“雅乐”,隋《九乐》和唐《十乐》中的“清乐”和“西凉乐”也有使用,很少在民间流传。唐代诗人在他的作品中曾描写过编钟的美妙声音,洪亮、铿锵、悠扬。

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清代,编钟的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逐渐被淘汰。清代宫廷铸造的编钟不仅形制不同于传统编钟,而且音律也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