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冬季蔬菜的历史

天津的冬菜制作始于清代,盛于民初,发源于沧州,盛于静海。据说在1401-1425年间(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叫常的船夫,偶尔会把大白菜放在鱼篓里,用盐腌制。酸菜又脆又鲜又好吃。受其启发,他后来大量制作销售,畅销不衰,被称为“纪庄子冬菜”。这就是天津冬菜的雏形。后来沧州一位咸菜师傅搬到静海,改良了纪庄子的冬菜,做了“什锦菜”,卖得更旺了。

此后,庄子周围村庄的冬季蔬菜作坊激增。1736-1795(乾隆年间)运河沿岸以常家为主的静海县几家冬菜作坊,借鉴天津酱园五香酱菜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改进冬菜的加工工艺,制作出口感更好、耐贮性更好的冬菜,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酱菜品种。乾隆后期,陈官屯和纪庄子一带的冬菜已成为流行的风味食品,并开始出口,被称为陈官屯冬菜或静海冬菜。

民国初年,纪庄子村常家后裔常福元创办了“庆昌德酱坊”,专营冬菜。1927(民国16年)酱料店更名为“山泉涌”,在天津西北角关家糖坊胡同设立经营机构,批发零售,并在三元村建仓库存放原料和成品。生产的冬菜叫“人马座”,官方注册。同年,在香港建立了一个村庄,向东南亚出口冬季蔬菜,很受欢迎。从此,陈官屯、纪庄子一带的冬菜名声大噪,天津等地的一些商人在此设作坊生产经营冬菜,静海冬菜进入了产销黄金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静海冬季蔬菜生产发展迅速。自1965起,天津食品进出口公司在本县设立冬菜加工厂,名称为“天津冬菜”,出口商标为“长城牌”。出口量大增,技术不断提高,决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