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传统厂商的新动力品牌,奇瑞iCAR为何后来居上?
如果提到自主品牌,还是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那你就真的落伍了。根据最近公布的3月份汽车销量,比亚迪不仅超越南北大众之和,问鼎中国车市头把交椅,奇瑞集团销量也悄然冲到自主品牌前三,超越长城和吉利,仅次于比亚迪和长安。
为什么要单挑奇瑞和比亚迪来讨论?
即使奇瑞销量占比1/3,但不得不说,这几年奇瑞的大招也不少,不仅量大,而且奇瑞和比亚迪一样,还有几手重要的牌可以打。
除了王朝网和海洋网车型谱系的进一步丰富,比亚迪仰望品牌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即将推出的F品牌和腾势品牌也将陆续带来不错的增量。
作为曾经的“黄埔军校”和自主品牌的旗手,奇瑞这几年一直靠出口业务发家。看到这些年朋友的帮助和造车新势力的搅局,提前实现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目标,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终于在4月初北京水立方举办的奇瑞新能源之夜上祭出了重磅武器,赋予了集团All-in新能源的力量和高端明星之路。
这一次,主角终于转向了iCAR,作为奇瑞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儿子。ICAR的故事其实可以从其商标注册追溯到2003年,连iPhone都无法与之抗衡。可以说,这种远见的背后,是奇瑞在造车理念上的非常超前。
当然,iCAR品牌的出现也难免让人产生疑问:奇瑞需要一个新能源品牌吗?关于这个新能源品牌,奇瑞打算怎么做?
然而,毕竟我们做的就是我们做的。在残酷的竞争环境和高度内卷化的汽车市场下,奇瑞面临的现状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观致。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个世界还需要新的汽车公司吗?”今天,奇瑞再次成为被告。无论是领军者比亚迪、吉利、央企之肩长安,还是一直被冠之以赵岩侠义风范的长城,都已经在新能源品牌上完成了多梯次布局。
那么奇瑞的机会在哪里?
关于是否需要一个新品牌的争论实际上已经从奇瑞现在推出iCAR的节点得出了结论。无论是领头羊比亚迪,还是曾经的“一哥”吉利,抑或是追随者长安、长城,都纷纷布局自己的新能源品牌。比如,比亚迪除了母品牌,还有一个尚未出现的F品牌;吉利有氪,有银河;长城有欧拉和魏牌;长安有奥伊塔,深蓝,启源,即将公布。
相比之下,奇瑞在新能源的自主品牌上相对缓慢——奇瑞新能源依然使用奇瑞标准。因此,这次iCAR的发布可以看作是奇瑞在新能源市场的积累。
按照官方的说法,iCAR将以场景智能为核心价值,赋能用户的汽车生活。大家要注意“场景智能”,这个以后要考。iCAR在奇瑞内部的定位是“努力成为智能电动乘用车的普及者”。当然,值得注意的是,iCAR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广义的开放的全球生态系统,将传统的线下。为了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营销和用户生态,星途品牌推出了星纪元的一系列高端新能源产品,奇瑞专注于大众化的家庭用户,捷途专注于多元化和跨界。
可以说,在奇瑞体系内,iCAR有着清晰的战略定位。一个扁平的logo,拼图拼成的“I”符号,非常巧妙。
在产品方面,iCAR不仅公布了未来6款车型的产品规划,此次亮相的还有两款产品,包括一款iCAR GT概念车和一款名为iCAR 03的硬派电动SUV车型,后续还有轿车、SUV、MPV等车型。
关于Logo的应用,在大灯、轮毂、尾灯等设计上有很好的融合感。,但作者希望这种融合体现的是真正核心上的“我”,而不是形式大于内容。
当然,作为传统厂商,奇瑞需要实施新能源的战略转型,更多依靠系统能力实现整体提升。在技术方面,主要表现为平台战略。iCAR不仅拥有技术平台、供应商资源,甚至制造系统,还拥有相关的电气化技术。另一方面定位为“智能电动车普及者”。作为传统汽车企业的新生力量,iCAR是一个更年轻的品牌,它天生就带有互联网基因。
依托E0X高性能电动子平台衍生的专属架构,iCAR CTO单红艳发布了i-MS多元魔方新能源架构和i-VA生态。
在i-MS架构的加持下,平台带宽从4300mm到5200mm,可以完全覆盖当前行业卡主流产品的机身长度;动力版本方面,提供包括后驱、四驱、纯电、增程在内的多种动力形式;电压平台还提供400V和800V配置。当然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扩展坞功能,提前嵌入总线和硬件,支持如摄像头扩展、中央杯架扩展、辅助仪表扩展、后备箱扩展等。这意味着针对各种用户场景,后期的修改和可玩性大大提高,使得各种品牌和产品真正有用,而这也会带来更多的用户话题。让APP不再是一个空架子,UGC成为更现实的可能,让线上用户生态成为新的营销驱动模式,帮助厂商进行产品的后期改进和升级。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商业逻辑正循环。
ICAR作为孵化于传统车企的新生力量,不同于以往的PPT造车,不依赖于供应商深厚的自研能力,帮助企业在持续改进和提升客户满意度方面获得关键卡位,如智能热泵系统、一体化电驱动总成、全铝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等。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采用整车控制域和座舱驱动域分离的结构,整车神经网络更加发达,不仅可以有更强的感知,还可以轻松处理海量数据,提高驾驶安全性。更大的惊喜在于,官方宣布将每月发布迭代体验,这意味着车辆体验将像现在的手机一样保持常见和新颖。
此外,奇瑞近年来加快上游产业整合,进一步增强话语权,实现技术突破,打破产能瓶颈。奇瑞全新电池品牌ENER-Q将覆盖全动力类型、全材料体系的所有应用场景,适应性强,安全性高,性价比高。同时,作为奇瑞的股东之一,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与奇瑞也建立了更加紧密的业务和技术合作关系,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钠离子电池将首次在奇瑞车型上投入量产,这将意味着奇瑞未来的车型将有更大的成本探索空间,尤其是经济型产品,或将获得关键的竞争优势。
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除了产品和技术之外,渠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意味着其营销模式的形式。值得关注的是,虽然iCAR在创新方面与新势力不相上下,但并没有盲目选择新势力的直销模式,而是仍然与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然而,与传统的4S商店不同,iCAR的营销终端将建立一个新的零售渠道,名为i-Space,预计在早期阶段。
当然,渠道的拓展也是跟着产品节奏走的。除了概念车iCAR GT,代号为iCAR 03的硬派SUV电动车也被iCAR定义为“新能源时代的AllRoad产品”。虽然奔驰在上海车展上带来了电动版的大G-EQG,但毫无疑问,对于平民来说,iCAR 03更能实现更多人的诗和遥远的梦想。
总的来说,这也是一款标新立异的产品。首先,新车在外观设计上方正硬派越野。虽然还是概念车,但离量产也不远了,与不久前发布的捷途旅行者遥相呼应。后者以旅行风格为主,前者在硬朗造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赛博朋克”风格,更适合城市的交通。
接近全封闭式造型的前脸,在科幻的设计风格下衬托出“冷”的感觉,但同时车身后部原本的备胎位置也演变成了方形的收纳箱,足以装载两套钓具和户外帐篷,让人感受到亲切的场景体验。
从车身基本结构来看,智能自适应电动四驱的动力基本可以转化为2.5T燃油发动机,提供10种驾驶模式,内置全铝大梁提高了车身刚性,宽轮距1630mm,很可能是一款“中型SUV”。新车还有前液压减震、后全铝H臂悬架、前后轮轴扭矩智能分配等。说了这么多硬核参数,硬核越野能力并不是这款车最重要的卖点。相比之下,休闲和网络名人效应带来的疏离感,可能才是更多人的真实需求。
即将30岁的奇瑞即将大展宏图。作为奇瑞旗下的第四个品牌,依托奇瑞25年的造车经验,iCAR确定了6款车型的产品阵容,涵盖轻型越野、轿车、SUV、MPV等品类,以圈层的方式为年轻消费者提供能激发荷尔蒙的产品。
虽然入股Luxshare对奇瑞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意义重大,但也有传闻称奇瑞即将代工苹果汽车。然而,对于一直对iCAR商标垂涎三尺的苹果汽车来说,率先发起攻势的奇瑞iCAR势必会让前者感到巨大的压力。无论如何,奇瑞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本文来自浩作者车晶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