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本的铁道车辆技术专家

朱思本,上海奉贤县人。1918 2月25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父亲朱是南京陆军测量局的技术员,所以从小就受到科技的熏陶。1921年,朱思本被送到东南大学附属小学的幼儿园,后在这所小学、实验中学、大学工程学院机械系学习,直至1940年7月毕业。这所兼具小学和中学教育的实验学校,一直重视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牢记“勿忘国耻”的明确指示,深知“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他从小立志为强国而努力学习,并在这种环境下塑造了科技救国的信念。

大学毕业后,朱思本决定投身于铁路事业,并在铁路元老应尚才先生主持的铁路机务标准设计部实习,参与标准厢式货车的设计,开始了他一生的铁路车辆工程生涯。7月1941任工务员,调入桂林铁路停车整理委员会工作。在此工作期间,他对被称为“世博会”的中国铁路车辆的品种之多、技术之落后印象深刻,认识到发展铁路工业必须有中国自己的铁路车辆制造业。为了掌握车辆制造技术的先进知识,1945年初,朱思本获得了美国铁路公费实习资格,在美国CB&工作;q铁路公司机务段、大修厂实习蒸汽机车修理,后转入美国通用运输公司驻芝加哥设计室和东芝加哥工厂学习车辆设计制造技术。1946年8月回国后,在南京铁路通用机器厂工作。

1947年5月调到湖南株洲机械厂筹备处,承担了修复日军轰炸损坏的机车车间和新建车辆车间的监督工作。1949夏,株洲提供修机、修客、修货车、支援前线的工厂设备。

建国后,朱思本受到党和政府的信任、关怀和重视。历任衡阳铁路局株洲铁路厂(现株洲电力机车厂)总工程师、车间主任,衡阳铁路局机务处、车辆处总工程师、科长,铁道部厂务局设计处总设计师。1953任齐齐哈尔车辆厂代理总设计师,1956调回铁道部任机车车辆工业管理局设计处四级工程师。后历任铁道部援外办工程师、铁道部工业总局副总工程师。同时担任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机车车辆委员会主任。他是美国铁路工程学会(AREA)的终身会员,是世界知名的机车车辆专家。创造自己设计制造车辆的历史,为开发车辆产品奠定基础。

建国后,朱思本受到党和政府的信任和重视,深受鼓舞,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改变我国铁路车辆技术落后、品种型号不适应铁路运输的局面,他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客货车辆,并在1952负责设计P50型50吨棚车。

1953年8月,机车车辆制造业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机车车辆工业管理局管理,确定了设计主导工厂制。货车设计设在齐齐哈尔车辆厂,朱思本调任副总设计师,代理总设计师。他带领设计人员设计了B11车顶冷藏车,由武昌车辆厂试制,经铁道部鉴定后投入批量生产。解决了旧冷藏车运输过程中冻猪肉上层软化的问题,保证了运港冻品的质量,获得了一机部新产品奖。时至今日,车顶冰箱式冷藏车仍被广泛使用,是我国冷藏货物运输的主要工具。在设计中,朱思本亲自教授并使用了“力法计算”的强度计算方法,使车辆结构合理,重量减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以后的客货车辆设计中推广使用。

开发出口车辆

1959年,锡兰(今斯里兰卡)政府提出从中国购买大量各种客货车辆。根据订货的技术条件,朱思本考虑到国内地处南亚沿海,高温潮湿的海洋性气候下钢材容易腐蚀,尤其是链钩和真空刹车没有资料和材料,国内没有经验,交货期紧迫。于是他亲自组织技术人员同时设计实施。这批车辆包括125客车和995货车,长期以来在斯里兰卡使用情况良好,受到斯里兰卡有关方面的好评。这是中国首次向资本主义国家出口铁路客货车辆,是铁路车辆商业出口的良好开端。

65438-0970,朱思本从五七干校调到铁道部援外办任工程师,负责为坦赞铁路制造客货车辆。为了节省运费,他提出了把整车改成大部件、零件运到坦桑尼亚再组装成整车的运输方案,把客车改成新转向架挂在外面的新设计方案。前后制造客车5种,货车100辆,货车13种2100辆,在坦赞铁路上使用良好,为国争光。1940-1945之前,我在交通部机车标准设计司、停车整理委员会、第三汽车总站厂、铁路汽车总站厂实习,任公用工程师、助理工程师。

1945-1946美国百灵通铁路(c . b . &;QRR公司)和达美运输公司(GATX)。

1946-1949原交通部铁路通用机器厂、株洲机器厂指挥部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车间主任。

1949-1950衡阳铁路局株洲铁路厂总工程师、车间主任。

1950-1952衡阳铁路局机务段、车务段总工程师、副科长、科长。

1952-1954铁道部机务总局厂务局设计处、科主任设计师、校对。

1954-1956第一机械工业部齐齐哈尔工厂副总设计师、代理总设计师。

1956-1958第一机械工业部机车车辆工业管理局技术部、设计部四级工程师。

1958-1969铁道部工业总局技术部、设计部四级工程师、车长。

1969-1970五七干校。

1970-1972铁道部援外办工程师。

1972-1979铁道部工业总局技术司工程师,生产司副司长。

1979-1986铁道部机车车辆工业总局副总工程师。

6月退役1986。1朱思本。铁路机车车辆管理改革与经济承包制实现刍议。铁路运输与经济(6)。38660.66666666666

2朱思本。引进高强度车钩和大容量缓冲器制造技术的必要性和适应性。铁路车辆,1986(9)

3朱思本。为耐候钢的推广应用做出新的贡献。铁路车辆,1987(3)

4朱思本。径向转向架和减少轮轨摩擦损伤。中国铁道学会学术会议论文。北京:中国铁道学会,1990。

5朱思本。高速铁路客车需要新技术和新材料。中国铁道学会学术会议论文。中国铁道学会,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