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的特产
水果的质量很好。旬邑苹果以其个大、色艳、汁多、味甜可口而闻名。尤其是“寻宝”牌红富士,色泽艳丽,肉质多汁,酥脆香甜,风味独特,堪称果中极品。先后有11个主栽品种和130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农博会和评比奖项,居陕西各县区之首。水果远销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市场,并出口加拿大、英国、西班牙、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深受消费者青睐。
第一,优越的自然条件。旬邑县海拔960-1350米,无霜期180天,年平均气温9℃,年降水量600毫米,日照时数2390小时。而且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环境无污染,病虫害轻,是国内外公认的,并被生产实践验证为优质苹果的最佳适宜生长区,可与意大利都灵、都灵相媲美。
二是优良的品种结构。按照建设苹果专业强县的规划要求,从建园开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新品种、新技术”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注重规模发展,另一方面注重优良品种培育。主要品种有红富士、乔纳金、秦冠、嘎拉、美国8号,其中红富士占基地总面积的75%。
三是优化的管理水平。基地建立之初,坚持种植管理标准化,加强果农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四大”关键技术和苹果套袋技术。苹果套袋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广优质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实施病虫害防治,建立了5个配套生态示范园和有机苹果示范园,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有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绿色食品”苹果基地获证25万亩,欧盟有机苹果获证3200亩,EUREP—GAP获证3000亩。
第四是苹果品质最好。生产的“浔宝”牌苹果,个大直立,色泽鲜艳,汁液丰富,香甜可口,先后获得1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水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市场,并出口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第五,鲜明的文化特色。结合装袋技术。该县大量推广粘贴苹果,粘贴字数超过3亿字,果面上露出福禄犀首、十二生肖图案、北京福娃等吉祥祝福语,使苹果成为文化的载体和艺术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旬邑县地庙镇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因其海拔高、光照时间长、夏季雨量充沛、秋季气候凉爽、空气干燥、红土土壤、大葱生长习性适宜,形成了大葱生长的最佳适宜区。当地人种植大葱已有数千年的丰富经验。生产的大葱个头全,洋葱和鳞茎白而亮,厚而嫩,麻辣鲜香,清香可口,葱量大,葱汁浓。它们是烹饪美味佳肴的绝佳菜肴,深受人们的喜爱。地庙镇每年种植大葱1500多亩,产量2300多吨。
地庙里的洋葱又被称为“鞭葱”,因为它看起来像一根鞭子。它麻辣清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有机成分和微量元素,药用价值很高。每克洋葱含蛋白质1g,糖6g,脂肪0.3g,维生素A 11.2mg,维生素A 0.2mg,2003年底,苗大葱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交会上展出。深圳世博会各界人士对花子馍赞不绝口,花子馍又称心连心、旬邑特色小吃。据考证,华子小笼包起源于周代的礼制小笼包,流行于旬邑民间节日、生日庆典、婚丧嫁娶、建房等活动中。因为是纯手工制作,味道很浓,所以深受大众喜爱。
华子馒头的制作工艺复杂。将最好的小麦粉发酵成面团,取适量的干面粉、食用碱揉匀,使面团的酸碱度呈中性、顺滑,然后揉成圆条状,捞起面粉备用。将面团反复揉成馒头,用手压成直径约15cm、厚约5cm的面饼,一面涂上猪油,取两块面团,相对盖好,压实,用十字刀分成四份。取其中一个,双手捏住两个底角,轻轻拉伸成条状,底部同向缠绕,做底座。做好抽屉后,大火蒸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煮熟后的花馍,两瓣分开,心连心,洁白如玉,美丽可口。糍粑是旬邑的地方美食。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糯米糕是由中国最古老的“粉饼”演变而来,到唐代趋于定型。因为蒸煮袋是用蒸煮袋蒸的,所以叫蒸煮袋。
蒸煮袋的制作工艺复杂,原料是糯米和大枣。制作时,取一定量糯米,用冷水浸泡2-4小时。米芯泡好后,用清水洗净,控制水分。取一定比例的大枣洗净备用。先在铁箅子上均匀铺一层枣子,取三分之一的米铺在枣子上,以此类推。最后均匀铺一层枣,枣上盖一层白布,加锅盖焖蒸。在蒸炖的过程中,火力和加水很重要。刚开始用大火猛加热,每隔30分钟浇一点温水在米饭上。一小时后蒸熟,文火炖3 ~ 5小时左右。米枣交融,色鲜、软、粘、甜,枣香。吃起来甜如蜜,沁人心脾,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