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假酒是什么情况?
这取决于所涉及的情况。如果酒是真的,只是模仿别人的商标,就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如果酒是假的,用酒精和水勾兑,其行为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则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是销售假酒违法,超过5万元的是刑事案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主观上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获利的目的。行为人的故意表现为在生产领域故意制造伪劣产品。销售领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销售的产品中故意掺杂、掺假;二是明知是假冒伪劣产品还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款;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衍生问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1,客观要件
侵权的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2.客观要素
客观上,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一般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法》、《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有关产品质量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有关行业标准、规章。3、主要要素
犯罪主体是个人和单位,表现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4.主观因素
主观上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获利的目的。行为人的故意表现为在生产领域故意制造伪劣产品。销售领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销售的产品中故意掺杂、掺假;二是明知是假冒伪劣产品还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