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个好地方吗?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海岸线漫长,山脉众多,水域辽阔,岛屿星罗棋布。青岛之所以被称为“帆船之都”,优越的自然条件当然是第一位的。比如在中国,没有一个沿海城市有35个海湾,没有一个城市同时有69个岛屿,没有一个城市能有5000座以上海拔100米的山峰。所以青岛人打开窗户,就是山景,就是海边。青岛市也是一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的“欧洲海洋城市”。历史遗迹遍布大街小巷,还有500多座异国风情的花园洋房,这在中国版图上当然是绝无仅有的。所以青岛人讲自己的城市,因为这里的“山、海、岛、湾”最有特色。

小山

青岛的山有自己的味道,风格和特点。比如崂山,以登山“刻苦”著称,山相连,所以两千多年前就叫“崂山”。再来,浮山。人在海上航行,远眺家乡的群山,最感慨的莫过于浮山。因为从远处看,浮山的九座小山一字排开,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漂浮在海面上,所以叫“浮山”。此外,还有水帘山、观象山、管亥、双山、丹山和北岭等等。人们可以通过名字猜出它。

青岛的山多为花岗岩,树木突兀、参天、茂密,非常适合居住。换句话说,这样的生活环境在全国都不多见。

从青岛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中最早有人居住的山是惠山和青岛山。惠山是明清时期的名字,现在叫太平山。因其面临黄海之外的太平洋而得名。在这两座山中,有两个原始村落,一个是钱慧村,另一个是青岛村。会前村址现为中山公园东园,青岛村址现为迎宾馆、青岛路、江苏路、常州路。到上世纪初,这两个村大约有1000名村民,他们是青岛的原住民。

第一批青岛人以海上捕鱼为生。胶州湾、青岛湾、汇泉湾、浮山湾都是青岛最早的渔场,也是渔民修船修网的地方。后来,青岛人开始在山里种植农作物,如小麦、棉花、大豆和花生。

青岛人最早的房子也是“石屋”,屋顶用海草和麦秸覆盖,墙壁全部是花岗岩。当然,也有简单的半地穴房屋,称为“地穴”。1897年冬天德军入侵青岛的时候。青岛的中国传统民居几乎都被拆了,只剩下“老衙门”和“天后宫”两个标志性建筑。随之而来的是一片片欧式风情的别墅洋房,漫山遍野。于是,青岛有了独特的“青山”与“红瓦”相结合的“原生城色”。

山居奇观

青岛的建筑大多依山而建,其建筑体量随着山体的起伏而变化,成为山体的精致“装饰品”。这和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的建筑不同,很少有南北向的房子。因为青岛地处海角,丘陵众多,依山而建显然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基本设计原则。当然,这种设计原则也会体现在一些经典建筑的细节上。其实更神奇的是,这些城市建筑设计原则还包括气象、海洋、河流、地震等一些因素。

所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青岛的建筑无论是什么方向,其建筑的主立面基本都是朝向东南的,而东北或西北方向的山墙和屋檐都比较高耸。因为青岛每年主要有两个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东南风不仅给青岛带来了凉爽的海洋性气候,也带来了大量的雨水。所以青岛也是以夏天潮湿出名的。而西北风带来的是干燥寒冷的内陆和积雪,但建筑北立面的积雪会因为很多山脉的逐渐遮挡而大大减弱。基于这样的条件,青岛建筑的瓦坡比同纬度的欧洲建筑要小。而且很多老房子北侧的窗户比南侧的窗户小,螺旋楼梯多位于北侧。在南面,不仅有大窗户,还有内外走廊和阳台。更何况还有老虎窗和独特的木框,既达到了通风的效果,又通过木框吸收了大量太阳的热量,增加了人文色彩。

因此,青岛的山是一种城市资源,是城市美丽轮廓的自然脉络。

青岛的海之所以深情、浪漫、迷人、辽阔而不平淡,让人深思和流连。这是因为青岛的海离城市更近,更自然,更友好,更丰富。

对于青岛人来说,海不仅是一种对城市的依赖和向往,也是城市空间中的“留白”。它每天都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城市的节奏和呼吸每天都伴随着船桨声和光影。

海是青岛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的原色和广告色,也是青岛人最喜欢的颜色。比如在青岛所有知名企业的商标中,几乎都有海的运动和色彩。和海尔、海信一样,“海”字不仅在企业商标上,也在企业名称中。再比如青岛啤酒、澳柯玛等。他们不仅“结合”了啤酒花和海浪,还“结合”了海洋和青岛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不得不说,青岛的海,不仅有着天然的色彩,我们还能时常感受到一种壮阔与豪放。青岛海,春天的蓝色声音,夏天的爱,秋天的兴趣和冬天的梦想。

第一批青岛人以海上捕鱼为生。胶州湾、青岛湾、汇泉湾、浮山湾都是青岛最早的渔场,也是渔民修船修网的地方。后来,青岛人开始在山里种植农作物,如小麦、棉花、大豆和花生。

青岛人最早的房子也是“石屋”,屋顶用海草和麦秸覆盖,墙壁全部是花岗岩。当然,也有简单的半地穴房屋,称为“地穴”。1897年冬天德军入侵青岛的时候。青岛的中国传统民居几乎都被拆了,只剩下“老衙门”和“天后宫”两个标志性建筑。随之而来的是一片片欧式风情的别墅洋房,漫山遍野。于是,青岛有了独特的“青山”与“红瓦”相结合的“原生城色”。

山居奇观

青岛的建筑大多依山而建,其建筑体量随着山体的起伏而变化,成为山体的精致“装饰品”。这和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的建筑不同,很少有南北向的房子。因为青岛地处海角,丘陵众多,依山而建显然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基本设计原则。当然,这种设计原则也会体现在一些经典建筑的细节上。其实更神奇的是,这些城市建筑设计原则还包括气象、海洋、河流、地震等一些因素。

所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青岛的建筑无论是什么方向,其建筑的主立面基本都是朝向东南的,而东北或西北方向的山墙和屋檐都比较高耸。因为青岛每年主要有两个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东南风不仅给青岛带来了凉爽的海洋性气候,也带来了大量的雨水。所以青岛也是以夏天潮湿出名的。而西北风带来的是干燥寒冷的内陆和积雪,但建筑北立面的积雪会因为很多山脉的逐渐遮挡而大大减弱。基于这样的条件,青岛建筑的瓦坡比同纬度的欧洲建筑要小。而且很多老房子北侧的窗户比南侧的窗户小,螺旋楼梯多位于北侧。在南面,不仅有大窗户,还有内外走廊和阳台。更何况还有老虎窗和独特的木框,既达到了通风的效果,又通过木框吸收了大量太阳的热量,增加了人文色彩。

因此,青岛的山是一种城市资源,是城市美丽轮廓的自然脉络。

城市

比如青岛的山是古代史,那么青岛的海就是古代史,而青岛的城就是近代史。

事实确实如此。青岛的山,托起的是古老的人类故事和神话传说。比如汉代的驯虎山上童养虎的故事,秦始皇游崂山的传说,李白留下的著名诗句“致吴王山的蒙”以及张三丰、丘处机在崂山修行的故事。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蒲松龄那些历久弥新的故事,崂山道士,翔宇。在老城区的山头上,还能找到明初建立的篝火墩等历史遗迹。

青岛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从1897的德占时期开始,至今仍只是一座“百年青岛”。这个青岛城市的格局和以前不同,就是以山和海作为城市的参照系,城市建在山海之间,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山海魅力,吸收蓝色的光和海的色彩。于是,经过百年的洗礼和建设,一座海滨城市从海上崛起,屹立在山巅,成为祖国的东方门户。

欧洲之城

青岛一直被称为“东方瑞士”和“世界建筑博览会”的城市。其城市品质也概括为“红瓦绿树、碧海青山”。也就是说青岛在瑞士很安静很小,有各种典型的建筑。城市里大片的红瓦屋顶,指的是建筑的规模和风格;绿树成荫的街道构成了山峰和弯道的深度;碧海青山作为城市的两大“动态背景”呈现在世人面前。所以所有去过青岛的游客都感叹这里的山海是天然的。其实这就是青岛的美和魅力,也是欧陆风情。

有人说,青岛最美的地方,是它城市里的建筑紧紧贴着大海,道路随着大海的弯曲不断延伸。还有人说,青岛的山把城市和大海拥抱在怀里,红瓦碧海。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事实上,青岛这座城市是山海的有机结合和填充。没有这壮丽的城市风光,青山碧海就会缺乏灵性。

城市语言

青岛有各种各样的“城市语言”。比如青岛的历史建筑多为两三层;大型公共建筑、单体院落建筑多;山花、墙壁、玄关、阳台、老虎窗,风格各异;有些景观建筑,或者街道的中心建筑,有很多半圆形的转角和塔楼;街道中心有许多大树、公共绿地、花园和古建筑。由于山与路相连,路与路之间多石阶,主干道旁多树枝,多行道树。这些都是一座城市的“特殊语言”,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现在。

在这些“城市语言”中,我们不能忽视自然景观给我们的城市带来的独特的“语言效应”。例如,青岛有许多海湾、岬角、海滩、岛屿和码头;然后有很多小山,山上有很多公园,还有很多上山的小路。

曾几何时,如果青岛人的餐桌上没有海鲜,那将是难以想象的遗憾。所以青岛人的餐桌上有很多海货。青岛的姑娘颜色多,美女多。如此多的创意“城市语言”,青岛有着鲜明的“城市个性”,丰富多彩的“城市表情”。我们说,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城市,青岛是美丽的,开放的,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