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开发分为东西两部分,总用地面积9.8平方公里。母市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沿边开放城市,国家确立的科教兴市试点城市。自治区80%以上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在开发区附近,各类专业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发区交通便利,紧邻三条国道和京兰铁路,东临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开通了40多条国内航线和两条国际航线。开发区内地势平坦,地基承载力大,土地多为碎石荒地,地价低,开发成本低,极具开发价值。呼和浩特第二个通信枢纽位于开发区,通信网络四通八达,电话全部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开发区周边资源丰富。方圆方圆200公里内,有煤炭、天然气、高岭土、铁矿、稀土、石墨等数百种储量可观的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皮、毛、绒、肉、奶、草、沙棘、甘草、黄芪等野生药用植物。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一块适合工业项目开发和投资的宝地。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200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如意工业园和金川工业园。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设立“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金川区(西区)6平方公里。如意区(东区)3.8平方公里。出口加工区2.2平方公里。2003年9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有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孵化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科技产业园、市级软件园。
十五期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41%、52%、48%、42%和134%,占总量14的83%。2007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达到255.9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253.5亿元,同比增长23.5%。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8.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77.9亿元,同比增长24.1%。累计财政收入6543.8+0.286亿元,同比增长2654.38+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438美元+55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达7843万美元;2007年,全国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在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三。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业特色化、资源集约利用化、投资环境国际化、管理服务标准化的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目标,以吸引龙头企业和集聚配套企业为重点,着力引进高端、高附加值、高辐射、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形成以乳制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贵金属提炼与提纯加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结构;培育了以伊利集团、TCL(内蒙古)电器、创维电子、亿南科技、乾坤金银、圣纳基光伏材料、李梦新能源、双启制药、阜丰生物科技、一汽亿阳、中环数控机床功能件为代表的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企业和名、优、特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