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钻石理论的案例研究

以海门叠石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海门家纺产业集群背景海门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田埠、三河、海门等镇,依托叠石国际家纺城形成。叠石,位于海门和通州交界处,从事家纺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叠石家纺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和款式由少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区域由窄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装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资6543.8+0多亿元。经过市场六次扩建改造,叠石形成了刺绣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四大商圈。拥有5000多个摊位,2000多家精品门店,营业面积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形成了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产业。在叠石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行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县市10多个乡镇,人口超过20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子、床单、窗帘、被子、凉席、窗帘等,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家纺市场实现了00亿元的营业额,是中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营业额最高、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竞争力分析

本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分析了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1.元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五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行业的依赖程度取决于行业的性质。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如下:

(1)资金资源。叠石石家纺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和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企业集团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世界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已经建成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现有企业194家,总投资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10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来自浙江、上海、广东的资本,以及来自美国、欧洲、非洲、亚洲等各大洲20多个国家的外资纷纷涌入,争夺发展机遇。在海门、三河、田埠、德胜等靠近叠石家纺市场的镇,外资也纷纷涌入,推动海门在2005年跃居苏中苏北第一,超过太仓、宜兴等苏南老牌城市吸引外资。

(2)基础设施。为打造一流市场,海门大力实施叠石家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该市投入近亿元建设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扩建停车场4000多平方米,不断优化市场配套功能,有效提升市场配套服务功能。餐饮、娱乐、休闲一条街基本形成;金融服务、产品研发、机械维修、纺织机械贸易、彩色印刷包装、中介服务、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商业流通等配套服务较为完善。大市场需要大物流。该市投资2亿元建设了一个占地200亩的物流园区,53条运营线路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并可通过附近的机场和港口运往南非、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物流中心运输货物200多万件,总价值70亿元,同时实现出口供货1亿元。已建成的叠石国际家纺城信息中心,能将人、货、资金等信息顺畅地沟通到每一个细节,并可随时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每个店铺都有闭路电视、宽带和电话,代表了未来市场发展的最新理念。

2.需求情况。为了满足市场上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刺绣产品有高、中、低档,交易方式灵活,有现货,也有订单。在精品城中,内地知名品牌众多,包括心愿、天发、殷炯、凯蒂、罗梅、迪尼诗、聚丰、凯盛等20多个内地知名品牌。赶集网在内地200多个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站,每年至少有300万张床罩和900万张被套畅销内地各大、中城市。同时,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南非、智利、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全镇已有300多人走出国门,注册成立了200多家海外公司和企业。刺绣城日客流量达3万人次,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刺绣市场。已经稳坐全国刺绣专业市场的“老大”

3.相关及配套产业。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叠石家纺行业进入了发展高峰期。叠石已经成为中国家纺产品的生产基地、销售场所和物流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规模。叠石所在的三星镇有家纺工业企业150家,个体加工户307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亿元企业3家。加上周边乡镇家纺工业企业,总量超过1000家。分工的社会化。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已经形成了专业分工,即使生产加工,一家一户只做其中一道工序。智能设备。枕套、床罩等家纺产品最早是手工刺绣,后来在缝纫机上刺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动绣花机被广泛用于刺绣。它已经向计算机化和自动化发展。叠石家纺行业拥有电脑绣花机8000多台,电脑多针缝纫机3000多台,工业缝纫机25000多台,喷胶棉生产线35条,其他相关设备2800多台,设备总价值20多亿元。产品系列化。起初,stacked stone的家纺业主希望生产枕套、电视机和其他家用电器。后来开发了床罩、窗帘、蚕丝被、沙发垫、靠背。其家纺产品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有200多个品种,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海门家纺产业的发展,商机不断扩大,家纺产业链也在拉长,形成了以纺织、R&D、加工、机械、包装、销售为中心的特色产业链。如今,叠石有专门的家纺生产机械制造商,从一针一束线到几十万。家纺生产最大的需求是面料和填充物,于是,天龙印染、金雪化工等企业应运而生。

4.企业战略、结构与横向竞争。

5.机遇。

6.政府的角色。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能靠政府的行政干预来形成,但政府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来正确引导产业集群。海门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90年代初以来政府产业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叠石绣城以4000元一年租一个面积1.2米的摊位,20万元一年租一个精品房(面积二三十平米)。欢迎海内外本地客户投资经营,经营户可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工商管理费第一年免,第二年减半;免收半年租金,免费提供有线广播广告、经营户电子显示屏广告等优惠政策。此外,对实际投资100万美元的境外投资者和企业,给予投资者400平方米别墅建设用地奖励;实际投资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奖励投资者一栋别墅;实际投资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在叠石中心区奖励一间营业用房;实际投资额超过400万美元的企业将优先获得一块商业用地供投资者开发。

7.产业规划。三星镇党委、镇政府依托“刺绣之城”,锐意进取,终于走出了一条集体工业、家庭工业“一业两业,与齐飞比肩”的新路子。海门叠石刺绣城,在三星镇党委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驱动战略,按照“城”(刺绣城)、“街”(农民街)、“区”(工贸区)、“带”(刺绣经济区)的总体规划,努力形成大刺绣城、商贸城、寄售城。投资900多万元建设6080平方米的刺绣城、精品楼、名品广场;投资10.5万元,建成了占地17亩的寄售城,设有26个寄售站,可将三星刺绣快速寄售到国内各大城市。

光明的前景

随着中国家纺产品与WTO成员自由贸易的发展,叠石家纺产业将抓住机遇,到2010将叠石打造成为中国家纺产业的研发中心。数量大规模扩张。计划到2010年,叠石市场交易额达到500亿元,叠石区域交易额达到800亿元,家纺生产企业达到3000家,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国际贸易额达到200亿元,形成国内外市场比肩齐飞的格局。质量有了很大提高。2010年,叠石家纺行业将形成3-5个国家驰名商标和8-10个国家名优产品,打造国际品牌。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有100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有213家。支持实现全方位的完善。外部条件正在成熟。宁启高速公路通车,苏通大桥建成,沪渝苏通道、崇海大桥、沪通铁路以及宁启高速公路叠石立交相继开工建设,叠石与全国各地的交通更加便捷。内部环境也比较优越。叠石国际家纺城三期工程和家纺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将使叠石成为全球最大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最好的家纺产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