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上的桔梗属于哪里?
桔梗产于池上镇。池上镇是淄河的源头,是淄博市的水源保护区。这里地表水丰富,远离污染源,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为桔梗的健康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桔梗作为一种特色蔬菜,口感好,备受市场青睐。目前,桔梗不仅在国内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在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很受欢迎。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了繁荣池中经济,拓宽致富门路,我镇建立了20多家桔梗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桔梗生产基地与桔梗加工企业互动的良性循环。其中,6家大中型企业获得了自主进出口权,年加工各类桔梗654.38+0.5万吨,桔梗制品数万吨,实现了出口创汇600多万美元的目标。
池塘上的桔梗今天如此灿烂,昨天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慢慢回到它的昨天。
30年前,在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的70年代,在池上公社站长李的带领下,桔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悄然来到了这片沃土。
据说桔梗种子的来历很不一般。原桔梗是野生的,很稀有。为了大面积发展桔梗,李站长背着干粮,爬山涉水,走遍了庐山的崇山峻岭。他收集了一个葫芦头和一个葫芦头(成熟的种壳像葫芦头,小种子藏在里面),最后积攒了半个茶杯(相当于1两)的桔梗种子。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他终于可以下到村里,实现大面积发展桔梗的愿望。
前面说过,《庄子》中对村庄和村民的称谓会随着断尾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村里叫庄,村民叫社员,村长叫大队长。)虽然收入入不敷出,但营长们对是否接受桔梗种植还是持谨慎态度。此时,我出生长大的小村庄吴家台,勇敢地接受了种植桔梗的挑战。幸运的是,具有挑战性的制作团队还是我家所在的第三团队。
当时走的是集体化生产的道路,村里大部分土地都是由组长带领集体种植,只有少数偏远的土地有专人管理,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方便年底给社员分红。我们生产队也不例外,偏僻的年珠玉成了经济作物种植点。年珠玉由两边的山谷和山脊组成,土壤非常贫瘠。
没想到,这里是桔梗的天然家园。虽然没有得到轰轰烈烈的欢迎,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壤中发芽、生根、茁壮成长。
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我家所在的生产队实行了集体承包制。家庭土地生产配额意味着桔梗也将走进千家万户。面对桔梗这种刚刚入驻的新生事物,大部分成员都不愿意接受,怕给自己带来麻烦。这时,父亲和几个队员从队里拿了种子,回家试种。自然见证了桔梗艰难的生产发展史。
可见,经过几年的相处,父亲对桔梗产生了浓厚的好感,也摸到了很多种植桔梗的门道。为了大面积种植桔梗,父亲承包了村边最平坦的土地育苗。桔梗出苗后种植,适应性强,山坡和平地均可使用。育苗的时候,不能乐观。土地越肥沃,土地越肥沃。
爸爸在家精心培育种子,直到种子发芽,然后我们就去田里播种。这块土地一直是我父亲所期待的。这时候我和爸爸一个个把地平整好,施肥,浇水,播种,覆土,再盖一层薄薄的沙子。后期的出苗、种植、除草、切片、晾晒等具体管理,需要相当的精准和耐心,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
所有的新事物,一旦被市场认可,都是很受青睐的。这个时候,被公认为药材的桔梗一下子就变质了,桔梗的种子马上就变贵了,30块钱1斤的新鲜种子不容易买到。看到喜人的收成,村民们开始家家户户种植。不过这个东西发展比较慢,至少要两年才能有收获。
这是桔梗第一个辉煌的年份——80年代初。
经历了几年的风雨,村民们的脸上渐渐绽开了笑容。
好景不长,货太多。村民大规模种植桔梗,但桔梗的销量并没有扩大。有一段时间,桔梗出现了臭市场现象。晒干的桔梗片从1.5元1斤迅速降到0.09元,里面的小块和边角料都要用粗筛过滤掉。村民们看着他们精心处理的药丸从筛子的大网眼中落下,他们的心断断续续地流血。
渐渐地,村民们少种桔梗了。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紧张地想:池上可爱的桔梗,你还有明天吗?
慢慢地,在镇政府和优秀人士的不懈探索下,池塘上的桔梗拓宽了市场渠道——桔梗从单一的神奇药材变成了美味佳肴。此时,新建的池上食品加工厂及时建起了桔梗半成品车间,可以吸收一部分滞销的桔梗。
桔梗收割后,村民们先挑选优质产品做出口生意,再挑选二等产品刮下卖给食品厂。然后,将剩下的桔梗去皮晾干。最后只剩下从皮肤上刮下来的发根,割下来晒干卖药。
此时,无论是鲜桔梗还是去皮后的桔梗干,都主要出口到韩国。
这是桔梗第二个辉煌的年份——90年代初。
市场的繁荣刺激了村民们再次大规模种植桔梗。
但是,市场的规律是不人道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家都以为可以大赚一笔,桔梗的价格又大幅下跌。鲜桔梗从3.5元的1斤降到0.35元,去皮晒干桔梗从5元的1斤降到0.50元。村民的心又凉了。
但池中执着而聪明的人,面对桔梗的沉浮,从不放弃。当桔梗已经上桌,当桔梗又卖不出去,池中有识之士看到了创办桔梗深加工企业的光明前景。他们想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大力工作!十年来,池上桔梗深加工企业从最初的1家,2家发展到现在的20多家。出口创汇从单一的韩国发展到美国日本。
桔梗的深加工解除了村民大规模种植桔梗的后顾之忧,村民也可以大胆去做了。近年来,鲜桔梗的价格逐年上涨。今年价格一路飙升,甚至达到7元1斤。村民们喜气洋洋。
这是桔梗在池塘里的第三次辉煌——2011年。
池塘上的桔梗有着美好的未来。
为了满足桔梗市场的需求,我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池中桔梗的优良品质。村民们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产前、产中、产后各道工序都纳入标准化生产轨道。
目前,池塘里的桔梗已经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目前,我镇桔梗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年产值8000万元。
池塘里的桔梗产量坚不可摧。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周边地区或其他省份桔梗的生产。如果你仔细追溯,会发现远在安徽或者内蒙的桔梗也在池塘里,它们的哥哥就是那半个茶杯里的种子之一。
目前,池上已成为博山区首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桔梗集散地。作为泳池里的人,我们以此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