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业救国。
光绪三十四年,裕达祥投机失败,拖了毛鑫的后腿。王余庆联系葛庄后,设立担保并负责归还欠款,使毛鑫渡过了难关。民国元年(1912),与新麦办主任蒲计划在沪合资开办面粉厂。由于缺乏资金,他们与荣氏兄弟协商合伙投资,并在上海筹集了4万元(其中荣氏兄弟2万元,蒲兄弟1.2万元,8000元)。民国2年建成投产后,面粉日产量为654.38+20万包。由于使用了原毛鑫“绿兵舰”品牌商标,加上王余庆的良好销售,第一年盈余3.2万元。此时,王也辞去了华兴面粉厂卖面粉的职务,来到阜新接任阜新一厂厂长。后来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面粉市场繁荣,阜新面粉厂迅速扩张。到了民国时期,阜新已经发展到8家工厂。其中阜新七厂规模最大,日产面粉1.4万包。王余庆,任阜新面粉公司经理、阜新七厂副经理。王历任阜新一厂、三厂经理,阜新七厂驻厂经理。他勤俭节约,管理工厂严谨。王余庆很精明,善于管理。兄弟俩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民国9年,帮助荣在沪创办面粉交易所,规定“绿军船”牌面粉为市场标准面粉。第二年,他和荣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纱布交易所,并收购了两家经纪公司,从事纱布、证券和其他业务。1年,他花了20多万在无锡五里湖旁建了梨园。他还在无锡开了尚云丝织品店。21年,王投资1万元在无锡市迎龙桥创办康宇布厂。民国22年,沈心纺织系统遇到经济困难,阜新工厂从毛鑫、阜新、沈心总公司分离出来,单独成立阜新面粉厂总公司。王余庆成了总经理。23年,沈心体制经济岌岌可危之时,曾担任毛鑫、阜新、中新总公司总经理。日军侵占上海后,阜新系统一、三、六厂都在沦陷区,损失严重。第二、第四、第七和第八家工厂在租界里,利润颇丰。民国二十七年,王与、在沪创办银丰毛纺织厂。民国32年,日伪成立面粉管制协会,王余庆被邀请担任协会主席,但他拒绝了。民国36年,上海阜新、阜丰、华丰、宇通面粉厂、无锡毛鑫面粉厂联合成立五厂联购组织,他任主席。这时他觉得自己老了,就把阜新系统的管理权交给了荣毅仁。上海解放前夕,王余庆去了香港。1965年4月,王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1965年5月,王余庆病逝于香港,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