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风俗
一日三餐,这地里的人早晚吃稀饭,中午干米饭;“气海”人早上吃粥,中晚吃。中午做饭,俗称“炒菜”,早晚吃咸菜。沿海居民通常喜欢用泥蝇(即蛤蜊)等海鲜给蔬菜调味。“气海”人喜欢吃“咸茶”(即咸茶),三天不吃盐汤,脚腕酥脆摇曳。沿海居民的咸配菜有蟹渣、蛾酱、蛤蜊酱等。我也喜欢吃生海鲜,比如呛蟹、虾、蛾子、蝎子、醉螺等。海鲜食品也因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如“通化牌”紫菜、去头虾、蟹肉辣酱、虾仁热油、“迎海牌”三伏虾仁油等。其中,很多产品不仅满足当地需求,还远销国外。更不用说著名的“世界上最新鲜”的蛤蜊了。
如东请客人办酒席,一般都是以所上的茶来命名,如鱼翅席、鱼皮席、海参席等。在油茶一带,“白煨芋头干”常被作为第一道菜,被称为“芋头之首”。其汤乳白色,肉嫩如玉,色香味俱佳。
如东出产50多种海鲜,宴席上绝对少不了海鲜。每天涨潮时,来自县城的鱼虾、水产品挤满了乌鸦园湖、烟墩桥、王棚村市场,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鲜美的腥味,俨然一座“鲜味之城”。著名的歌谣《十二月的新鲜孩子》道出了美:
万里覆盖着黄海和海水,
我家住在黄海。
全年十二个月,
每个月都有一条鱼是新鲜的。
正月里,龙灯和鱼来报喜。
二月,刀鱼就在那个时候。
黄花鱼三月份上市,
红烧红烧由你决定。
四月鲵鱼的大眼睛,
五月的鲭鱼在家,
六月,一条鱼又肥又大。
陈酒成就音乐。哈哈。
七月八板九箭,
十月,鲻鱼数着它们的钢铁脑袋,
十一月带鱼白如银,
12月的鲈鱼最有名。
想吃鲜鱼就开网。
想吃龙肉吗?到海里去。
渔民比大海更有野心。
金银财宝会被找回。
如东人与海鲜关系密切,也有茶。如东地区自古就有“洗三”的习俗,即婴儿出生三天后,要用温水洗澡。第一道工序是用水泡茶洗头。据说用茶洗头后,头皮会变蓝(健康的标志),不容易产生头皮屑。还有“平肝降火,平抑性情”的功效。成年后,如果一个女生“吃茶”,就意味着“订婚”;在新婚之夜,新娘和新郎喝的茶叫做“浓茶”。在过去,在元宵节、清明节和端午节,人们会把黄成勋爵带到街上请人喝茶,这被称为“献茶”。因为如东地处海边,井水河水都是咸的,落水(雨)成了给客人泡茶的上品。天水口味清淡。在如东这个没有名泉、名瀑、名河、名水的地方,喝天水茶,甘甜爽口,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