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转让有哪些风险和注意事项?

第一,在签订商标转让协议前,警惕风险商标质量低劣。

很多人在签订商标转让协议时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那就是商标之前是否被许可、抵押或转让过,是否被他人质疑或撤销过。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购房将陷入无休止的纠纷,法律风险和后果可想而知。所以,看到一个容易记住的商标,不要急着去卖。在签订协议之前,使用商标查询工具查询商标的状态是否有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商标受理通知书》并不代表商标已经注册成功,只有持有《商标注册证》的商标才能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买方明知商标在申请中仍坚持购买,也应在协议中注明责任和权利风险,否则有欺诈嫌疑。

二、非法转让,小心和你签协议的是“黑心”卖家。

目前我国《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只赋予商标局核准商标转让申请的权力,没有规定不当核准的责任。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法律漏洞,伪造商标持有人的印章和商标持有人的签名,将他人的注册商标转让给自己或其关联人,并向商标局申请办理相关手续,骗取“合法”的外衣。如果被起诉,他们就会跑路,永远不出庭,法院也无法向他们送达诉讼材料。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买家不仅赔钱,还会消耗宝贵的时间,错失商机。所以,在签订购房协议之前,一定要核实卖家的真实身份,或者找专业人士核实。

第三,缺乏诚信,临时变卦索要高额转会费

马上签了正式的商标转让协议,很多不诚信的卖家还是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转让或者张口闭口,只为索要高额转让费。最后,购房者往往觉得诉讼麻烦、费时费力,还要支付律师费、调查取证费等费用。他们不得不屈从于这些黑心卖家的要求,向他们支付额外的费用,并将已经谈妥的商标转让给自己。这样的行为实在可恨,如何才能规避这样的风险?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与机构签订交易损失赔偿计划。

四、相似商标不一起转让,漏洞会层出不穷。

在签订商标转让协议时,还需要警惕一些销售者故意隐瞒与转让商标相似的近似商标,未能一并转让。这样的行为不仅违法,更重要的是直接损害了购房者的合法利益。这样的案例很多,没有专业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我建议如果有购买商标的需求,一定要请专业人士进行风险分析,代为购买,同时在转让协议中注明相应的权利条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如果是代理购买,还可以要求其与卖家签订独占许可协议,既充分保证了商标的合法使用权,又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举两得,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