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考试,地域文化参考资料?

岭南地域文化体检答案

家庭作业1

首先,填空:

1.岭南东部汉族的“三大族群”是指广府族群、客家族群和福佬族群。

2.广府族群是岭南三大族群中最早的常驻* * *同构,最能代表岭南的文化特色。

3.广东本土少数民族主要有黎、壮、畲。

4.最早关于“夷人”的记载是金代的《华阳志》。

5.光孝寺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

二、名称解释

1,伏老族

答:福佬人是指说闽南语和闽北方言的群体。它们分布在潮州、汕头和海南岛,有的从福建迁到广西。

2.鸡蛋人

答:“蛋人”都是水房。由于没有固定的区域住所,他们认为家船漂泊,分布广泛,体质特征与珠江口各县水网地区的陆地居民相似。他们群体的共同语言是广州话。虽然有一些语音上的变异,但是并没有发现任何属于其他语系的特殊成分,所以解放后并没有被认定为一个“民族”。

3.“三梅山”

它是以坐在岩石上的刘三妹命名的。

4.惠能

答:慧能的含义是:利益者,利益众生,促进众生;万能的,神奇的,非凡的。

5.好听的粤语歌

a:广东人在节日里用来欢迎客人的歌曲有:送花歌、民歌.....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广东民歌”。

三、简答题

1.试总结百越古人的神韵特征。

答:百越古人的魅力体现在黎、壮、畲族的风俗文化上。比如黎族妇女脸上纹身的习俗,壮族妇女喜欢用黑布裹头,畲族妇女还穿着“凤衣”,这些都体现了百越古人的魅力。

2.岭南民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岭南民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老老少少,碰撞的火花无处不在生成。古老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使人们欣赏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那些轻轻载歌载舞的喜庆习俗。“三月三”是这样,“歌厅”也是这样,尤其是年底的“花街”。

3)、极其浓郁迷人,具有强烈的街头风格。

3.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有什么区别和特点?

a:很浓郁很有韵味,很浓的街头风。不用说,走亲访友时,人们总不能忘记带上一些“亲笔信”。过年大人给孩子“压岁钱”;长辈给晚辈“橘子”;与对象的“亲和”,与花的爱等等。广东人感情细腻,不善于表现。他们没有北方人那种热情大方的风格,但也绝不会在他们面前面带微笑的打招呼,在他们背后远远的吐口水。这些都体现了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特点。

4.广东涉外故事开放的原因是什么?

答:广东涉外故事的开放性主要有四个原因:

1),广东地处南疆,远离传统文化圈核心,又靠近沿海,海岸线长,形成开放的地理格局,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2)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历代封建王朝对广东一直实行灵活的政策,以促进广东商业贸易的发展。广州是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和手工业基地。

3)广东人的祖先大多来自南方,是因为受到淘宝中原战乱或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打击。他们对中原故土并没有太多的眷恋,也没有对古文明的丧尽之后的失落。处于中西文化核心的广东,在不同层面的文化冲突中,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现代文化的变通。

4)广东华侨遍布四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构成了广东涉外故事开放性的原因。

5.慧能舍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六祖慧能的许多舍利子往往承载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不仅成为佛教的历史遗迹,还具有作为“中心点”或“纪念物”的传说意义。

四、材料分析问题

1,答案:

广州的起源与古代传说密切相关。据传说,很久以前,大约在周懿王时代,广州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农作物歉收,人民生活困难。有一天,他们突然来到仙乐很长一段时间,天空中出现了五朵彩云。五位仙人穿着红、橙、黄、绿、紫五颜六色的衣服,骑着不同颜色的仙羊,手里拿着稻穗,来到了初亭(广州)。神仙们把稻穗送给这里的人们,祝愿他们丰衣足食,不闹饥荒。他还丢下五只仙羊,然后开车走了。人们把稻穗撒在大地上,从此广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五只仙羊化作石羊,留在山坡上。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广州城”、“仙城”之称的涞源。“隋”也因此得名。

2.回答:

广东灯谜的制作非常讲究神韵,不仅要求灯谜写得有诗意,更要求各方面配合得漂亮,尤其是潮汕灯谜,灯谜之美,灯谜之精,答案之切,底扣之妙,底上所用新材料,表现手法之多样,以及灯谜在实践中的参与,都是无可挑剔的。可以说是“各种巧妙的新点子在打架,争议无数。”

家庭作业2

首先,填空:

1,“三元里”

2、陈皮、生姜、稻草草

3.“北苑饭店”

4、脚离门短,绊倒,硬木门

5、春、火(夜)

二、名词解释

1,粤菜

答: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主要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和海南菜,以广州为代表。

2.拱廊

答:骑楼指的是建在楼前悬挂在街上的房子。

3、妈妈和姐姐的着装

马庄洁得名于顺德马庄洁。

4、浮动颜色

答:飘色是流行于番禺沙湾和吴川梅陇的一种民间娱乐。

5.自我打扮的女性

答:自我修饰的女性本质上是同性恋女性。

三、简答题

1,答:广州茶馆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1)历史悠久。

2)美食与艺术的结合,趣味十足。

3)中西合璧,博采众长。

4)独树一帜,引领潮流。

2.答:岭南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经历了以下八种类型:

(1),早期民居——从窑洞到甘兰风格

(2)广州竹楼

③、西关大屋

④、“骑楼”建筑

(5)客家围龙场

(6)潮汕民居中的“四分金”和“商陆根”。

(7)黎族船屋。

(8)水上居民的“家庭船”。

3.简述岭南现代服饰文化的主要服饰类型?

1)马褂2)旗袍3)唐装4)马5)中山装6)凤凰装7)桶组8)麻罩衫和凉帽

4.答:以下四个方面展现了广东民间动物舞蹈的特点和内涵。

1)浑厚深沉,风格特别。

2)图腾崇拜和分享上帝的祝福。

3)两种崇敬心理的重合。

4)自娱自乐和参与意识

5.答:抵制封建婚姻的两种特殊形式。

1)自梳女是珠三角特有的婚俗。

2)“争长跃短”是海南黎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形式。

四、材料分析问题

1.回答:广州是中国著名的花城。它种植花卉已有1000多年了。花田早已闻名于世。一年一度的花市已经形成130多年了。悠久的花卉市场孕育了许多深刻的花卉故事,产生了许多优雅的诗篇,形成了丰富的花卉语言。爱花是人之常情。花卉不仅以其自然美装点着世界,而且以其色、香、貌从不同角度激发着人们多层次的审美情趣,展示着人们心中的深层内涵。花卉的种植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行业,花卉的贸易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市场,也有一种特殊的插花艺术。关于花、花、花的诗,像花一样多姿多彩。

2) A:一年一度的花街,每天都有人逛,元宵节采绿花治百病,雨天补天,很神奇。

家庭作业3

一、填空

1,玉皇大帝

2、猪胗,猪润

3.摸龙床,爱青蛇,吃金猪。

4.雷神公司

5、胡璇朱雀青龙

二、名词解释

1,何仙姑

a:何仙姑是八仙人。相传他是增城镇人,姓何。小时候,我让吕洞宾超度成仙,就叫他何仙姑。

2.黄成

答:原来是城市的守护神。古代有水的护城河叫“池”,没水的护城河叫“锔”。起初,城隍神的意思是保护城市沟渠,后来它演变成了守护神和鬼神,负责保护城市的人民,并掌管鬼书。

3.朱荣

答:民间信仰中的火神。在广东,朱荣被当作水神崇拜,供奉在南海神庙里。

4.龙母信仰

答:从信仰的角度,她是从图腾崇拜到氏族崇拜,从自然神到氏族保护者。

5.答:求占卜,求神启示,是一种巫术。

三、简答题

1,A:主要表现为佛、道、儒的影响,耶稣伊斯兰教的传播;有上帝的观念,但没有西方那样纯粹的上帝。有自然神,但对星辰灵石的崇拜与人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氏族神,包括各路英雄,各路创始人,后来掌管自然的方方面面,成为神圣;还有鬼神,构成了冥界的另一个体系,很多都是和佛道以及世界有联系的。

2.答:粤语有七种具体类型的禁忌:1)语言禁忌,2)年俗禁忌,3)饮食禁忌,4)婚姻禁忌,5)丧俗禁忌,6)凶俗禁忌,7)行为禁忌。

3.答:广东现代民间迷信盛行主要有三个原因:

1)历史文化积淀;

2)没有高尚的理想和寄托;

3)不良教育和文化断层。

4.答:广东德清的龙母信仰主要表现在:

1)人的朝圣

2)慈母孝子

3)没有发布。

4)神迹迷信:摸龙床,喝圣水,奉香灰,吃金猪。

5.答:傅仙姑天人感应是一种贯穿阴阳的神秘游戏,流行于潮汕、梅县一带。三姑是民间传说中的阴阳行者。请他以“同体”的方式降落在死者体内,让死者体内的人可以探望死去的亲人。

四、材料分析问题

1,答:古籍中有很多关于广东风俗和女巫的记载。人们的笔记里有很多例子。森林那么多,记载无穷,真假难辨,鬼神难分。信仰与迷信的混合,禁忌与巫术的结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鬼神世界,对社会习俗和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广东人信仰祈求神灵,就像他们的人群构成一样复杂。有从中州南下的人;也有当地土人;受佛、道、儒的影响;还有就是耶稣伊斯兰教的传播;有概念神,自然神,鬼神。古人的禁忌很多,流传了很久,有些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语言禁忌、年份禁忌、饮食禁忌、婚姻禁忌、丧事禁忌、凶事禁忌、行为禁忌。

2.答:龙母简直成了西江人民的神,无时无刻无处不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放前,江西盆地各县有几千座龙母庙,德清县却有300多座。几乎所有的船只都供奉着龙母的雕像。经过龙母祠堂的船只放鞭炮迎接,有的甚至上岸祭祀。想要孩子和财富,可以向龙母许愿,祛病消灾,可以请龙母保佑。特别是,洪水和干旱是在龙母的直接控制之下。这些信仰深刻影响了西江人的习俗,如忌吃鲤鱼、放生、爱护青蛇、摸龙床、饮圣水等。龙母信仰对西江民俗文化影响深远,从民间故事歌谣到文人诗词戏曲;从古代文物到现代商标,甚至人们的习惯心理,都打下了龙母的烙印。至今在广州和南海还有一种说法:“正月生菜会,五月龙母过生日。”这是广东人特有的两个生日聚会。至于文人的诗词、笔记、杂文,关于龙母生日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