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案例策略分析?
一:
车便利:从渠道商到服务商的转型之路
在“互联网+”的形势下,从全球范围来看,B端电商作为必不可少的渠道商,势必面临重大的战略转型。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的可能性。但如果渠道商不进行战略转型和调整,不拥抱互联网,不连接上下游资源,其生存价值将不复存在。
车便利模式是经销商又一个新的转型整合模式。
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的连接
车便利由郑州经销商宋永正发起,新日,另外两家电动车经销商* * *一家是爱玛经销商,一家是雅迪经销商* * * * * *,基本占据了郑州大部分电动车市场。
据宋永正介绍,车便利的理念在2011、2012、12、31年底获批,正式打造车便利品牌,定位为汽车后市场运营平台。
当时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线上线下的概念就已经被车便利打出来了。
车便利的主营业务是以售后服务为出发点设定的,具体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统一离线镜像。车便利整合多品牌服务店面,将其变为统一的商标和统一的形象,将原来分散的组织形式变为统一的模式来交付线下服务体系。
第二,线上发布APP。车便利在线服务软件,基本模式和滴滴打车一样,目的是打通线上线下。* * *有两个轻量级的微信终端和重量级的app。任何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车便利平台随时随地发送指令* * *,比如修车* * *,所有在线的网络维修技术人员,包括内部技术人员和社会技术人员都可以响应。通过与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车便利可以在1米范围内精准定位。后台通过数据匹配,用数据决定谁来抢单,而不是人工抢单。互动点评和网上商城的功能也是围绕着维护的业务展开的。
第三,跨境服务。当数据积累到可以运营大数据的程度,车便利就会进行服务外包。
1.快递服务。目前,申通快递已与车享签约。在申通没有覆盖的地方,车享线下网点可以代为设置收件点,承担申通的落地功能,车享也可以为其承担投递服务。
2.网络线路。车便利以后还会代电信局装宽带,做线路的基础维护。
3.网商。车便利也是淘宝上电动车带配件的郑州落地商家,负责电动车在淘宝商城的配送和组装服务。
4.租车。目前仅限于两轮车。车便利也研究纯电动汽车,在杭州做了第一轮调研。通过互联网租赁,直接交付给用户,但至今未投放市场。
目前,车便利的核心是做好服务,打响品牌,以快修业务为起点,进一步延伸到其他业务。
整合金融和社会资源
在宋永正看来,只有各项工作做好了,才能产生财务,财务是企业的最高表现形式。目前车便利的主要财务表现是支付。快修APP和微信上线后,用车便利将改为线上支付。
目前整合了37个车辆便捷的线下网点,注册136。宋永正的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从郑州、杭州、北京、武汉开始;第二步,在此基础上拓展10个省级市场城市;第三步,扩展到地级市。整个周期分为三年,从2016到2018。宋永正的最终目标是,在一个省会城市布局200家线下网点,在一个地级市布局50家。这些都是线下加盟体系,通过线下* * *体系建立品牌存在感,以线下为基础,以线上服务为灵魂,有形无形结合* * *-线下网点服务于附近用户,也是员工休息的中继站和配件;有形门店经郑州200家门店测试,可在15分钟内回复线上指令。
被问及整合社会资源的难度,宋永正表示,对服务质量的控制是基于消费者的评论。一个月连续投诉三次,三个月超过六次,就不能再抢订单服务了。还有暗访和第三方评估,从而制定电动车行业的服务标准,不需要社会资源的任何承诺,穿着方便的工装,使用方便的车辆,遵循方便的运营规则。
基于对消费者的考虑,汽车便利性产生了一个大的集成系统。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能够提供信用支持和系统规模服务的品牌,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散、乱、差。没有保修或者承诺修车。由此,用车便利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服务速度,消费者也增强了服务信任。
任何企业要想在未来真正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从个体思维转变为联盟思维,从封建思维转变为民主思维,把自己的品牌当成社会品牌,把自己的服务当成社会服务。
B端作为渠道提供商肯定会被稀释。会以什么形式重生?除了便捷的服务商转型模式,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形式,只要你想活下去。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
阿萨姆的小奶茶:老树开新花,感情不合。
2015,整个饮料行业的情况不是特别理想。很多企业推陈出新力挽狂澜,但效果并不显著。统一的新阿萨姆奶茶慢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这种小奶茶,以其可爱的形象,高价进入市场。去年6月,先后在北方、上海、广州试水。
最近笔者在超市看到了这种传说中的萌。看到实物后,我试了一下。我不禁想到,这个小奶茶上市半年了,一直不温不火。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产品定位:卖情怀很难吸引消费者。
先说口味。2009年6月,统一推出PET500ml阿萨姆奶茶,2065年9月,438+04,阿萨姆奶茶正式更名为“统一蓝色阿萨姆奶茶”。500ml阿萨姆奶茶口感特别,奶香浓郁,茶香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这次这款小小的奶茶延续了阿萨姆的口味,基本不变,口感和500ml瓶装奶茶一样。
在产品定位上,阿萨姆小奶茶主打情感牌,回忆童年的味道,还原奶茶的原味,想让消费者认同“阿萨姆小奶茶=单纯的牛奶+茶”。
很明显,阿萨姆的小奶茶是想卖情怀的,但这种情怀已经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现在很多产品都讲究返璞归真,返璞归真,但就奶茶品类而言,这种定位很难引起* * *声。像蒙牛纯牛奶,在这个方向发展的比较好。小时候经常出现奶的产物。这样的产品定位做牛奶相对容易引起消费者尖叫。
消费群体定位:跨度过大,群体定位不准确。
阿萨姆小奶茶的主流消费群体定位于18-30岁的年轻时尚群体。在我看来,这个消费群体的跨度其实是比较大的。18岁左右的年轻人是“95后”,3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85后”。95后和85后年轻人其实是有代沟的,消费观也不太一样。
95后是自我意识鲜明的一代。虽然讲究个性、娱乐、享受当下的快乐,但相比85后的冲动消费和强烈的品牌意识,95后认为价格和品质并重,可谓精明踏实的“经济人”。
在消费方面,“95后”会从价格、品质、外观、实用性等多个维度考虑一个产品是否物有所值。虽然他们也看重品牌,但心里品牌多了,意味着商品的综合得分一定高。95后对品质的认知是通过品牌和价格来完成的,也可以说95后的消费是相当理性的。
总体来说,阿萨姆奶茶的价格、质量、外观都有点不伦不类。实用性不如500ml阿萨姆奶茶,品牌个性不如小明同学。唯一的亮点可能是包装设计比较可爱——文艺小清新,但是真实的感觉真的一般。毕竟是PET做的。虽然有珠光效果,但是拿在手里没有什么质感,摸起来很不舒服。总的来说,小小奶茶基本不具备“90后”、“95后”所需要的个性和特殊性,如果这个包装放在一个25-30岁的年轻人手里,总显得幼稚。
都是统一新品,小明做的不错。消费群体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要卖给“90后”和“95后”,在口味、价格、包装设计、宣传等方面都非常契合消费群体的定位。
所以,笔者认为,单从包装来看,小奶茶的两包为青白两色,整体风格清新文艺,有一种温馨的气息,比较适合文艺女青年和温馨情侣。所以针对15-25的年轻艺人可能更好,多关注女性和情侣。
价格定位:差异化不足,产品与价格不符。
阿萨姆小奶茶瓶容量360ml,主流超市售价6元,便利店零售价7元。
阿萨姆奶茶的高档定位是因为包装和原料的高质感和高价值。产品成分很高,有澳洲进口牛奶和非洲红茶,印尼进口椰奶。从产品包装上对成分的描述可以看出,没有添加奶粉、植脂末、香精香料等新的添加剂。不过这款奶茶的目标人群是65,438+08-30岁的年轻人。对于这样一群年轻人来说,那些听起来很神秘的“高大上”的进口原料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更何况当时那里已经有了500ml的阿萨姆奶茶。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奶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健康的饮品,6-7元的高价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在超市和便利店,6-7元可以买到1-2盒牛奶或酸奶。在日益健康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很难轻易花6-7元买一瓶360ml的奶茶。
毕竟奶茶是用来喝的。决定销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口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其他因素。如果在口味上没有差异,其他附加因素不是特别能够支撑一个高端的价格,就会不温不火,起不来。
这种情况和农夫山泉的奶茶差不多。当时奶茶也推出了一黑一白两个版本,价格也在6.5元/320ml。打着高端的旗号,很多消费者尝了尝,后来消费者发现产品配不上价格,最后被打入冷宫,悄无声息。
价格定位:投放偏,宣传弱。
阿萨姆的小奶茶已经上市好几个月了,但基本没有宣传的痕迹,靠《花生漫画电影:史努比》造势的效果也不大。
宣传力度不够的原因是必然的,因为之前的产品定位很模糊,宣传起来自然也很模糊,效果也不好。
产品强调回归童年,最简单最纯粹,但消费群体是18-30岁的年轻时尚群体,而营销合作的电影是《花生漫画电影:史努比》。这些组合有很多矛盾。史努比的受众更侧重于小伙伴和小家庭,哆啦a梦则不同,史努比基本上是一个非常动画和儿童化的东西,而且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史努比的形象并没有哆啦a梦那么根深蒂固,所以这部电影不会有很多18-30岁的年轻人看。如果说统一是用娱乐营销,这一招显然有点偏。其他的营销和宣传,目前还没有看到什么大的动作。就这部电影而言,没有效果是必然的。
除了产品本身、定价、消费者定位和宣传,阿萨姆小奶茶现在不温不火,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毕竟阿萨姆小奶茶上市时间不长。对于这款产品的统一预期和规划是什么,不得而知。这款产品是否会昙花一现,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