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马自达、海马、马自达、一汽马自达、长安福特之间的关系
马自达是福特旗下的日本汽车生产商。
最初在我国的合资厂是海南马自达,当时生产的是老款马自达323,具有当时日本车的很多特征,尾灯长条块的,前灯细长造型方方正正。有些地方用做出租车。因为海南马自达自己没有轿车生产目录,上不了国家发改委的公告榜,他们生产的马自达轿车、马自达旅行车(造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标致旅行车的风格,方正巨大)只能用客车的目录进行销售(轿车的生产目录代码是7,如红旗7118A什么的,第一个数
字7就代表是轿车。而客车的代码是6,如此一来,海南马自达的轿车和旅行车就不能理直气壮的销售了,只能以“偏房”的身份求生存)。为了有个生产轿车的目录号,海南马自达主动向一汽集团投怀送抱,成为一汽旗下的一员。结果海南马自达如愿以偿,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轿车生产目录号,可以名正言顺的生产轿车了。海南马自达的第一步就是引进新款的马自达323,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福美来。由于一汽并不看好海南马自达,加上后者是因为政策上的原因才和一汽结盟,所以一汽没有为海南马自达生产福美来投入过多的精力,当然也不可能投入很多的资金。海南马自达不得不用滚动生产集资的方式运作福美来的生产销售和提高产能。福美来的市场表现让海南马自达又惊又喜,销量节节攀升,影响力也扩散开来,被称为“新三样”之一。海南马自达随后又引进了普力马,希望借福美来的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海南马自达和一汽结盟的最大后果就是马自达看中了一汽的市场影响力和销售网络,想抛弃海南马自达,转而与一汽合作。2003年,一汽马自达在中国投产了最新型号的马自达6。强强合作的市场表现果然不同凡响。马自达6凭借动感的造型、不错的操控性以及独特的卖点宣传,在帕萨特、雅阁、君威、索纳塔等重量级对手的围追堵截中抢得不少市场份额,表现抢眼。很多汽车媒体和车友封其为2003中国年度车型。这些都被日本马自达看在眼里。随后的几年中,一汽马自达不断扩充马6的产品线,先后推出了马自达6轿跑车、马自达6wagon等,让原本在日本属于二线品牌的马自达在中国大放异彩,可以和本田丰田日产这样的大佬叫板了!然而让马自达不放心的是一汽集团本身有很多合作伙伴,有最初的大众、奥迪(两者同一集团,定位不同),后来的丰田等。最重要的是一汽丰田引进的是家庭轿车的常青树,也是三好学生——影响力远大于马自达所有车型的——花冠。这让马自达看清楚了自己的位置:在一汽眼里,马自达并不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是对马自达来说,一汽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只不过当时的一汽更器重丰田而已。于是马自达决定不和一汽合作生产新车型,转而找自己的老东家——福特——合作生产马自达3.
大家都知道,福特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长安集团,自然,新马自达3也应该在长安福特马自达生产。马自达3被寄予了厚望,长安福特马自达上上下下都想借助这款车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毕竟长安在中国一直只能做做面包车微型车什么的,销量虽大,可利润不高;福特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丰田本田蚕食,日子已大不如从前了;马自达在哪儿都是配角,始终无法挺胸抬头。综合以上因素,他们的新公司——也就是长安福特马自达——将马自达3这款车视为救世主也就不难理解了。可是马自达自己走了一步昏招:找一汽马自达,想用一汽马自达的销售网络来卖马自达3。一汽马自达本身就对马自达一女嫁二夫不满,再加上新车型不在一汽马自达投产,大佬的颜面何在?你居然好意思用我的网络卖你的车?做梦!!直接后果就是马自达3被迫停产数月,几方围绕利益分配问题紧急商谈。最终达成了什么协议不是很清楚,只是马自达3的元气伤了不少。原本差不多时候上市的福克斯、思域等都已经红透半边天了,而马自达3要从头做起,默默喝下自己酿的苦酒。
海南马自达在马自达撤资后更名为海马汽车,不是海南马自达的简称,而是他们最初的企业名字,车型还是福美来、普力马、以及在福美来基础上改进的海马3。海马汽车准备走自主品牌研发的路线,只是路很漫长,也很坎坷,前途不荣乐观。
说了这么一大堆,不知道楼主是看明白了还是更糊涂了。有疑问请提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