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市场策划

在市场策划与开拓上拟分三步走:即创新、创业与产业化三个阶段,根据三个阶段的内在规律和各校的相对优势整体运作、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创新、创业、产业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着“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扩大开放”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创新研究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属“多校一园”的结构模式,“创新”阶段以科研人员自主选题,结合学校教学和重点学科的方向,开展自主创新研究。

根据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程、环保工程、精细化工、纳米新材料、清洁能源、现代农业技术等领域项目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增加先期投入,对首批入园三校以及安徽省医科大学等高校中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进行开发研究,分阶段孵化逐步成熟,力争使之形成系列成果,形成优势群体。合肥工大拓峰生物机电研究所自主开发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生物产品膜分离等技术,并由此产生六个系列十余种高新技术产品。帮助高校申报各类政府科技计划,多渠道争取支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如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的网上IC设计中心、安徽大学的电能测试工程中心、安大皮革化工中心等实验室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成果资源,组织课题攻关,使高校成为创新的源泉。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对外开展横向项目合作与联系的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攻关,把人力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鼓励并支持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国家863、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的科研项目,进行孵化,鼓励课题组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引进资产评估、商标评估、技术作价评估、股权期权作价评估以及管理者权益等机制,对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包装上市转让。

在省校、市校、校企联合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咨询跟踪服务方式,对企业进行会诊分析。

2、孵化研究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不仅是科技成果孵化的核心基地,也是安徽省高新技术的中试基地、成果交易基地、科技管理人才培育基地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一方面创立优良的创业环境,吸引他们入园创业;另一方面承担高新技术成果中试孵化、评估、优化、转让、产业化的任务,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也是重点。 2000年,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已从各高校筛选出可供孵化并有产业化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15项,竭力推广转化。

对高校科技项目进行筛选,请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评估推荐。

与学校签定孵化合同,注入孵化资金,使小试成果在原材料生产与产品化生产、试生产与工业化生产、粗放式生产与集约化生产、单一品种与多品种产品、局部领域与多应用范围领域、高能低耗与高效益等环节进行孵化试验,以期取得高附加值的经济效果。例如,安徽大学的“阳离子松香施胶剂”项目,经过中试孵化、评估和鉴定,不仅具有对原材料深加工技术潜力,而且能提高造纸、涂料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替代进口,并有利于环保及三废处理。合肥工大电气学院与机械汽车学院联合研制的“电封闭汽车齿轮实验台”在替代进口,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该产品在南汽、江淮汽车制造厂、江铃汽车厂获得了用户好评。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孵化主体,与安徽芜湖市松香剂厂、芜湖市造纸厂签定合同,分别进行孵化中试研究,取得很好收益,使这项技术成熟的先进的科技成果能得到及时转化和应用。

与安徽省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利用该公司的1.5亿元风险资金,作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成果开发风险投资,从中试阶段就开始先行介入,***同发展。

成果孵化成熟后,以知识产权方式,对外转让或进行产业化生产。

对科技人员进行市场管理、法律服务、经营运作、市场调研、标准化管理等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建立评估核算和定量核算,对中试成果中的加工机器、生产设备、技术流程、产品定型、技术改造和原材料替代的方法进行优化分析,降低物耗成本,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益。这是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其孵化成果与否,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企业文化理念和协作协同精神。

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教育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5家***同发起成立“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首批注册资金1500 万元人民币,以企业运作、市场化经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承担创业中心的运作及项目孵化。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逐步增资扩股,上市融资。

3、产业化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产业化分流,即孵化成熟的科技成果通过科技成果对社会推广、作价入股、学校独资、与外商合作等方式开展多形式的合作,本着谁投资谁收益,力求使孵化的成果及时地得到推广应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框架内,制定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产业园、合肥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安徽大学科技产业园三个园区规划,使生产厂房布局合理、企业群体相对集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校企分开、政企分开,减少重复与割裂,避免搞“大而全、小而全”,提高生产设备、场所的利用率,提高整体效益。

利用安徽当地的原材料资源,注入成熟的科技成果,采用嫁接法、合资合作生产。例如:安徽大学物理系的“用铁砂制备永磁体、软磁体”的项目,便采用现有的技术成果与马鞍山、含山县、金寨县、怀宁县的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当地丰富的铁砂资源进行加工生产。合肥工大拓峰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超纯银杏内酯,就是利用安徽丰富的银杏资源而生产的一种高附加值的深受市场欢迎产品。

积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大学科技园为媒介,促进金融资本与高校知识资本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这是合肥大学科技园办园的指导方针,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合肥大学科技园积极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应与社会资本结合。下列入园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就是利用高校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与社会资金结合,培育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

项目名称 主要产品

1.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品

2.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合成产品

3.合肥兆峰科大药业有限公司 蝮蛇降纤酶等

4.合肥拓峰生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银杏内酯系列

5.安徽宏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MC尼龙管

6.合肥工业大学汉思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7.合肥工业大学金属复合陶瓷高技术有限公司 耐磨、环保节能构件

8.合肥工业大学力源工业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数控系统驱动器等

9.合肥安大科招精细化工厂 水乳型聚胺酯皮革

10.上海宝钢安大电能质量有限公司 电能质量测试仪

这十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三所高校在自身优势科技成果基础上,通过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培育并壮大起

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把科技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不仅使企业本身得到了发展,而且也使高校科研活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