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经济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1.1.8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43.98亿元,增长9.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结构由2011的25.5: 46.3: 28.2调整为25.6: 46.0: 28.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1%,同比上涨2.1%,其中:食品类上涨4.7%;烟酒类增长1.2%;服装类上涨5.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2.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3%;居住类上涨0.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普及科学技术。1957年实现了糖、蔗、麻、花生、水果的全面丰收。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秋。由于“* * *风”、夸大风力和盲目指挥,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全县农业生产连年下降,农民生活异常艰难。从65438年到0962年,实行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简政放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后,农业产量开始回升。1966“文革”后,实行“穷过渡”,斩断“资本主义尾巴”,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发展缓慢。65438年6月至0976年10月65438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特别是1978年6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1985后,通过进一步完善生产责任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开始过上了小康生活。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7824万元(按1990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49增长4.98倍,比1978增长2.18倍,年均增长6.7%,农民人均纯收入857。
2008年,农业总产值44.32亿元,增长4.9%。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县级龙头企业31家,全县主要农产品营销人员257人,促进了茶叶、食用菌、兰花、香蕉、麻等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业品牌争创力度加大,“南京兰花”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全县新增省级名牌产品6个,著名商标1个,绿色食品2个。农业科技意识增强。该县引进并推广了咖啡等4个农业新品种和物理防治果蛾等4项农业新技术,建立了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等6个农业示范园。2011 12.30经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组委会评定,南靖县被确定为“中国金线莲之乡”。
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129800亩,其中稻谷面积110300亩;水果种植面积23.2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9.9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4.67万吨,比同期2011下降1%。其中稻谷产量401万吨,与2011持平。水果产量41.7万吨,比201.1增长6.2%。肉类产量5万吨,同比增长9.2% 2011;蔬菜产量31.6万吨,比201.1同期增长1.6%。食用菌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0.3% 2011;水产品产量1.2万吨,同比2011增长3.3%;茶叶产量14500吨,比201增产1.9%。民国38年(1949),南京工业只有两个发电印刷厂,职工只有10人,年产值0.110000元(按1970不变价格计算,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大力发展工业生产。1955经过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创办国营和集体工业企业。到1957,工业企业23家,从业人员3943人,工业产值444万元。65438年至0958年“大跃进”期间,工业一哄而上,投入“大炼钢”运动,战线拉得太长,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衡。许多企业也因原料供应脱节和产品质量不佳而停产。1961 ~ 1963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工业整顿,工业生产开始走出困境,向前发展。1966至1976“文革”期间,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计划无法完成,许多企业亏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调整产品结构,工业生产发生了显著变化。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61.66万元(按1990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78增长1572倍,比1978增长6.6倍。预算内17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532万元,其中利润896.3万元,税金956.9万元。形成了食品、化肥、机械、造纸、建材、电子、轻工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04年,工业总产值80.25亿元,增长465.438±0.5%;新增工业企业12家,工业产值47.55亿元,增长82.5%,居全市首位。百元工业总产值税率为1.34%,提高0.1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5.02亿千瓦时,增长23.2%;工业产品产销率99.5%;工业税收收入6543.8+0.7亿元,增长5865.438+0%;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56.8%提高到62.6%。
截至2005年底,全县私营工业企业1018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4.4%,产值69.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7%;私营规模工业61个,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1.7%,产值40.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87.5%。
一批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成为本行业的龙头企业。万利达集团年销售额35亿元,进入当年全国家电品牌50强,产品销售额连续5年位居同行业前三。民兴集团新成立闽航发特钢、福全合金等企业,年产值3.3亿元,年纳税654.38+00万元。
私营工业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私营工业上缴税收8947万元,增长74.4%,占财政总收入的48.3%,占全国税收的58.2%,占工业税收的83.4%。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冶金机械、水电、造纸包装、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
私人资本已经成为投资的主要形式。2004年,在建民营项目143个,占项目总数的65%,投资8.9亿元,占年度总投资的68%。私立南京实验中学、新中山幼儿园创办。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随着县内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万利达从单一的黑白电视机扩展到视听、医疗器械、小家电等门类齐全、品种齐全的系列产品,并产生了省内重点在建项目。南靖县首个以企业品牌命名的万利达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2009年,万利达科技、优科能源、漳州国旅太阳能等19家企业获得品牌商标和高新技术称号。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知名品牌2个,省级驰名商标1个,省级知名产品4个,市级驰名商标4个。万利达集团荣获“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称号,“南京制造”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万利达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两个产品被认定为“2009年省级自主创新产品”,一个产品获得省级优秀新产品二等奖;三得利涂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县共有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LEB路灯研制等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6月18整体成绩连续七年保持全市第一。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源公报制度,建立了县级节能监测站,实施了邢钢纸业等10重点节能项目和漳州美利德生物工程等8个循环经济项目。
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工业增加值6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1%。新增工业企业21家,总数150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34亿元,增长25.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8.4%。“3+3”工业产值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占工业产值的74.7%。其中,电子工业产值31.4亿元,下降7.1%;机械设备业50.8亿元,增长40.4%;食品加工业41.3亿元,增长381%;印刷包装行业21.4亿元,增长1.3.1%;生物技术产业2.7亿元,增长54.8%;新能源行业9.8亿元,下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