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酒的雅称
1,欢伯:因为酒能解除焦虑,给人带来欢乐,所以叫欢伯。这个雅号包含了借酒消愁的意思。
2、杯子里的东西:因为喝酒的时候,杯子是最受重视的,所以叫这个。又称“灯中之物”、“案上之物”。
3.酒鬼:指整天喝酒的人。
4.浮琼:指美酒。
5、琼浆玉液:《昆仑山笔记》载:“童鸣堂中,唯琼浆玉液,灵寿桃。”把美酒的酒精度和光泽描述为玉液和寿桃,可见其在神话传说中的崇高地位。
6.青州订婚:据南宋刘义庆《世说新俞舒捷》记载,晋代桓温手下的一位主簿,擅长辨别酒的好坏。他推荐了当时蒂奇青州产的一种名酒,当时叫“青州定亲”,后来就用这个典故来指好酒或褒奖名人。
7.忘忧:据晋代张华《博物志·杂方》记载,酒能治百毒,长期饮用能使人忘忧,延年益寿。所以“忘忧”用来指酒。
8、双秋:指喝双酒,即两壶酒。唐·杜甫《九天五首》诗中写道:“重阳独饮一杯酒,病时到河边戏台。”
9.幻波:因为酒能解除焦虑,给人带来欢乐,所以叫幻波。这个雅号包含了借酒消愁的意思。
10.水壶:最初是盛酒的器具,后来直接成为酒的代名词。
11、般若汤:佛教徒称酒为“般若汤”。佛教徒禁止僧侣饮酒,但有些僧侣却偷偷饮酒,并称之为“身心损耗”。
12、柳夏:酒仙世家之名,如仙人留宿,饮仙酒。
13、琼浆玉液:《昆仑山传注》载:“童鸣堂只有琼浆玉液。”形容美酒如玉液、灵寿桃般的醇和光泽。
14.壶中之物:因为酒能解除烦恼,给人带来快乐,所以叫壶中之物。这个雅号包含了借酒消愁的意思。
15,清盛:对酒的褒义词,相对于“浊圣人”。浊圣指的是酒的“别名”,是中国古代对饮酒的美称之一。
16,杯子里有什么:因为喝酒的时候杯子最值钱,所以叫这个。又称“灯中之物”、“案上之物”。
17,曲生:这是个笑话标题,因为酒能使屈,所以叫。宋代陆游在《戏》中写了一首诗:“屈生真助君独善其身,而不求名,欲成仙。”
18,杯子里有什么:因为喝酒的时候杯子是最重要的,所以叫这个。又称“灯中之物”、“案上之物”。
19.忘忧饮酒:先秦人用美酒表达饮酒之乐的饮酒方式和心态:后人把好酒称为被遗忘的东西。
20、饮料英雄:“般若汤”是佛教徒吃的阿魏药。后来僧人喝的酒也叫“般若汤”,就像称茶为“茶”,称酒为“饮品中的英雄”,取其除烦增智之意。
21,青州从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玲嗜酒,“常骑着鹿车,提着一壶酒,叫人提着铁锹,然后就叫:‘死了挖着埋’”。意思是他在坐的车上放了一壶酒,让人拿着铲子跟着他。如果他死了,他会挖个坑把他埋了。他酗酒,而且堕落。至于那个!他不仅时刻把酒壶放在手边,还经常把身体泡在酒里!他脱下衣服,跳进了泥塘。(“我不能喝给病人喝的酒......我大声喊道:‘让我死后有个名字,我还应该卖(买)喝(酒)江左!’让声乐演唱者(给卖酒的打电话)一一回答...").他死后,还叫别人把他的衣服浸在酒里,抬到地下埋葬(“遗言是于的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