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北坡冷泉碳酸盐岩的脂肪酸和碳同位素特征
关红香(1981-),女,博士,主要从事E-mail:guanhx@ms.giec.ac.cn冷泉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研究。
注:本文发表于《科学通报》2010第4 ~ 5期,此次有所修改。
1.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广州510640。
2.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510640。
3.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5.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岸研究所
分析了墨西哥湾北部水深约540m的上坡GC185 (GC-F样品)和下坡AC645 (AC-E样品)冷泉碳酸盐岩中脂肪酸及其单体化合物的δ13C。在AC-E和GC-F冷泉碳酸盐岩中检测到30多种脂肪酸化合物,均具有低碳数(
关键词:脂肪酸;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硫酸盐还原菌;甲烷的厌氧氧化;冷泉碳酸盐岩;墨西哥湾
墨西哥湾北部大陆坡冷泉碳酸盐的脂肪酸及其613C特征
关宏翔1,2,3,4,冯东3,5,吴能友1,2,罗伯茨哈里H.5,陈多福1,3
1.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广州510640
2.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转换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5.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岸研究所
摘要:本文报道了采自绿色峡谷185(GC 185;样品GC-F)在大陆坡上部(水深:~540米)和阿拉米诺峡谷645(GC 645;样本AC-E)位于墨西哥湾的下大陆坡(水深:~2 200米)。两种样品中均检测出30多种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在C16时达到最大值。在碳数范围内有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脂肪酸主要由正脂肪酸、异/反异脂肪酸和末端支链奇数脂肪酸(异/反异)组成。n-C12:0、n-C13:0、I-c 14:0和n-c 14:0的δ13C值亏损(-39.99‰~-32.36‰),表明它们可能与渗漏点的化能合成群落有关。不饱和脂肪酸n-c 18:2和c 18:1△9具有相同的δ13C值,可能来源于Beggiatoa/Thioploca。与其他脂肪酸不同,末端支链脂肪酸(iso/anteiso)显示出更耗尽的δ13C值(低至-63.95‰),表明可能与硫酸盐还原菌有关,这在渗漏点甲烷厌氧氧化过程中很常见。
关键词:脂肪酸、个体脂质碳同位素、硫酸盐还原菌、甲烷厌氧氧化、渗漏碳酸盐、墨西哥湾
0简介
墨西哥湾是一个富含石油和天然气的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盆地在断层作用下开裂,沉积了厚厚的石膏层。石膏层的变形和活动断层为流体从盆地深部油气系统向海底渗漏和运移提供了有效通道,控制海底冷泉发育的方法纠正了脂肪酸甲酯化增碳。
2个结果
在墨西哥湾下斜坡深水区的AC-E和上斜坡浅水区的GC-F冷泉碳酸盐岩样品中检测到30多种脂肪酸化合物,主要由正构脂肪酸、异构(I-)和反异构(AI-)脂肪酸组成,具有低碳数(
AC-E样品中正构脂肪酸的碳数分布范围为C12-C28,GC-F样品为C12- C24,C14:1△7、C16:1△7、C1 △ 7均有检出。A C-E样品中最丰富的脂肪酸是n-C16:0,其次是C18:1△9,n-C14:0和n-C18:0,G C-F样品中最丰富的脂肪酸是N-。AC-E中正常饱和脂肪酸的δ13C值为-32.36 ‰ ~-27.64 ‰,正常不饱和脂肪酸的δ 16: 1 △ 7和18:1△9分别为-13C值。GC-F中正常饱和脂肪酸的δ13C值为-39.99 ‰ ~-26.52 ‰,正常不饱和脂肪酸Cl8:1△9的δ13C值为-31.04 ‰。
图3墨西哥湾冷泉碳酸盐岩AC-E样品中的脂肪酸化合物
图中数字对应表1中的数字和脂肪酸,n代表未知化合物。
图4墨西哥湾冷泉碳酸盐岩GC-F样品中的脂肪酸化合物
图中的数字对应于表1中的数字和脂肪酸。
表1墨西哥湾冷泉碳酸盐岩中的脂肪酸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
除正构脂肪酸外,在下斜坡深水区AC-E冷泉碳酸盐岩样品中还检测到奇数碳数的支链脂肪酸(iso/anteiso-C15:0),其δ13C值分别为-63.95 ‰和-50.48 ‰。上坡浅水区冷泉碳酸盐岩GC-F中的奇碳脂肪酸主要包括ISO/Ante ISO-C13: 0、-C15: 0和-C17: 0,其δ13C变化范围为-48.62‰~-44.05‰。466666
3讨论和结论
墨西哥湾是一个油气大量聚集的盆地,盆地内沉积了厚厚的膏盐层,GC185和AC645断层发育。盐层变形和活动断层为流体从盆地深部油气系统向海底渗漏和运移提供了有效通道。主要由烃类组成的流体通过裂缝等渠道漏入海底附近的沉积物中,发生微生物氧化。海底有大量的微生物菌垫、管状蠕虫、双壳类等冷泉生物,表明它很可能来自现代海洋沉积有机质。例如,在海洋微藻中检测到高含量的C16:1△7脂肪酸,表明奇数碳异构(IS-)/反式异构。目前对海底天然气泄漏区沉积物和菌垫中脂肪酸的研究表明,碳同位素极低的奇碳数异构(i)/反异构(ai)脂肪酸主要来源于甲烷厌氧氧化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生命活动[15,18,20-21,42-44]。因此,本文研究的冷泉碳酸盐岩中δ13C值极负的支链奇碳脂肪酸(ISO/Ante ISO-C13: 0,-C15: 0和-C17: 0)来源于硫酸盐还原菌。
鸣谢:冷泉碳酸盐岩样品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H H Roberts教授提供,实验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得到副研究员徐世平、贾荣芬和胡建芳的帮助。
参考
[1]Weimer P,Rowan M G,Mc Bride B C,等.通过综合盆地分析评估墨西哥湾北部含油气系统:综述[J].AAPG公牛,1998.82:865-877。
[2]Milkov A V,Sassen R .墨西哥湾西北部大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估算[J].Mar Geol,2001,179:71-83。
[3]Sassen R,Joye S,Sweet S T等.复杂化学合成群落中的热成因天然气水合物和烃类气体,墨西哥湾大陆slope.Org地质化学,1999,30:485-497 .
[4]Roberts H H,Aharon P .墨西哥湾北部大陆坡的烃源碳酸盐堆积:潜水调查综述[J].地理标志列特,1994,14:135-148。
[5]Roberts H H,Fisher C R,Bernard B,等. ALVIN勘探墨西哥湾北部深海斜坡[J].EOS,2007,88:341-342。
[6]陈大福,Cathles L M,Roberts H H .天然气水合物场所可变气体排放的地球化学标志[J].3月彼得地质,2004年,21:317-326。
[7]MacDonald I R,Boland G . S,Baker J . S,等.墨西哥湾化学合成群落ⅱ:布什山渗漏生物和碳氢化合物的空间分布[J].玛氏生物,1989,101:235-247。
[8]Nelson D C,Fisher C R .深海喷口和渗漏处的化能自养和甲烷营养内生细菌[C]//Karl D . M,《深海热液喷口的微生物学》。纽约:CRC出版社,1995,125-167。
[9]张春林,李燕,沃尔等.与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共生的甲烷氧化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脂质和碳同位素证据[J].地质学,2002,30:239-242。
[10]张春林,潘科斯特,萨森,等.与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厌氧甲烷氧化的古细菌脂质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证据[J].组织地理化学,2003年,34:827-836。
[10]兰石油B D,Sassen R,La Duc M T,等.与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物理相关的细菌和古菌[J].Appl Environ Microb,2001,67:5143-5153。
[12]Mills H J,Hodges C,Wilson K,等.墨西哥湾表层天然气水合物丘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J].FEMS微生物生态系Eco1,2003,46:39-52。
[13]瑙豪斯K,特鲁德T,博提乌斯A,等.甲烷厌氧氧化的环境调节:ANME-ⅰ和ANME-ⅱ群落的比较[J].环境微生物学,2005,7:98-106。
[14]Pancost R D,Chopmans E,Sinninghe J S .地中海冷渗漏中的古细菌脂质:厌氧甲烷氧化的分子替代物[J].Geochim Cosmochim Ac,2001,65:1611-1627。
[15]Boetius A,Ravenschlag K,Schubert C J,等.一个明显介导甲烷厌氧氧化的海洋微生物群落[J].自然,2000,407:623-626。
[16]陈多福,陈先培,陈光谦。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2002,20:35-40。
[17]陈志,闫伟,陈明辉,等.南海北部陆坡渗漏碳酸盐结核的发现为天然气排放提供了新证据[J].Chin Sci牛,2006,51:1228-1237。
海洋沉积物中消耗甲烷的古细菌[J].自然,1999,398:802-805。
[19]Birgel D,Thiel V,Hinrichs K U,等.加利福尼亚中生代会聚边缘甲烷渗漏微生物岩的脂质生物标志化合物模式[J].Org Geochem,2006,37:1289-1302。
[20]Pape T,Blumenberg M,Seifer R,等.与甲烷渗漏有关的黑海碳酸盐的脂质地球化学[J].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2005,227:31-47。
[26]鲁巴斯,阿洛伊西,潘科斯特,等.东地中海泥火山自生碳酸盐结壳中的古细菌和细菌脂质[J].组织地理化学,2006年,37:484-500。
[22]Sassen R,Roberts H H,Carney R,等.墨西哥湾北部大陆坡化能合成群落中的游离烃气、天然气水合物和自生矿物:与微生物过程的关系[J].化学地质,2004,205:195-217。
[23]Birgel D,Peckmann J .古代海洋甲烷渗漏处的好氧甲烷氧化:综合。有机地球化学[J]。Org Geochem,2008,39:1659-1667。
[24]冯德,陈达峰,齐力,等.墨西哥湾阿拉密诺斯峡谷渗漏碳酸盐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科学牛,2008,53:1716-1724。
[25]Mac Donald I R,Guinasso N L,Sassen R,等.墨西哥湾大陆坡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J].地质,1994,22:699-702。
[26]Tryon M . D . Brown K . M . Bush Hill的流体和化学循环:对富含天然气和水合物环境的影响[J].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2004,5:12004。
[27]冯德,陈大福,罗伯茨.墨西哥湾布什山(GC 185)天然气喷口和水合物场所渗漏碳酸盐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J].2009年3月,26:1 190-1198。
[28]Thiela V,Peckmann J,Oliver S,等.一种与厌氧甲烷循环相关的新的直链烃生物标志物[J].Org Geochem,2001,32:1019-1023。
[29]关宏祥,陈多福,宋·。冷泉渗漏区的微生物和生物标志化合物[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27:75-83。
[30]宋志国,王春平.墨西哥湾沉积物中2,6,10,15,19-五甲基二十碳烯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J].Chin Sci牛,2006,51:1736-1740。
[31]宋志国,王力,刘建峰,等.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与石油渗漏相关的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的表征[J].地球流体,2008,8:293-300。
段岩,宋建民,张宏.中国南沙海区生物个体脂质的碳同位素研究[J].Sci在中国的服务D-地球Sci,2004,47:593-598。
、许。南沙海洋沉积物中脂肪酸的地球化学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 23-31。
[34]Aharon P .海底碳氢化合物排放的碳和氧同位素示踪物:墨西哥湾北部[J].Isr J地球科学,43:153-164。
[35]Macavoy S E,Carney R S,Morgan E,等.墨西哥湾四个冷泉群落中贻贝Bathymodiolus Childressi和相关异养动物的稳定同位素变化[J].贝类研究,2008年,27:147-151。
[36]Paull C K,Chanton J P,Neumann A C,等.源自甲烷的碳酸盐和化学合成有机碳沉积的指示物:来自佛罗里达悬崖的实例[J].帕拉伊奥斯,1992,7:361-379。
[37]刘建民,刘建民.墨西哥湾冷渗漏的宏观生态学研究[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009年3月科学期刊,1:143-168
[38]张春林,黄志勇,坎图J,等.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相关微生物(贝吉亚托)席的脂质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特征[J].应用环境微生物学,2005,71:2106-2112。
,崔,罗宾汉,等.中国海洋沉积物颗粒的有机地球化学-有机质通量及烃类和脂肪酸的分布特征[J].中国科学,1997,27:442-446。
[40]Hunt J . M .海洋沉积物中碳同位素变化的意义[C]//有机地球化学进展。牛津:佩加蒙,1970:27-35。
[41]董丽华,,陶,林,,等.三种海洋微藻和三种淡水微藻脂肪酸组成特征的比较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226-232 .
王家生,苏瑟斯.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碳氧同位素示踪[J].科学通报,2002,47:1172-1176。
[43]Bart E,Dongen V,Helen M T,等.坦桑尼亚基尔瓦地区保存完好的古近系和白垩纪生物标志物[J].Org Geochem,2006,37:539-557。
[44]霍普曼斯·E·C,斯豪滕·S,潘科斯特·R·D,等.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分析古细菌细胞材料和沉积物中的完整四醚脂质[J].快速通用质谱仪,2000,14:58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