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波,一个“农民工”,从草根到百亿影帝。他因其外表而被嘲笑。他经历了什么?

黄波娱乐圈有“三品”。黄波很丑,但除了丑,你说不出任何不喜欢他的理由。有一种男人可以无视颜值、腹肌、荷尔蒙这三个标准,那就是有趣的男人。黄波就是这样的男人,你不用看他的脸,就像林志玲那么漂亮,你不需要演戏。

有人说,长得丑就要多读书,但黄波偏了。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一个办公大院长大。从小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上清华北大,但他并没有像父母希望的那样成长。淘气的黄波在学校经常是最后一名,这对于父母来说更常见。改革开放给港台带来了娱乐。受其影响,十几岁的黄波爱上了唱歌和跳舞。黄波代表学校参加了青岛电视台的卡拉ok比赛,获得了第三名。90年代初,广州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城市。黄波与广州一家唱片公司签约。在同一时期,茂宁和杨钰莹发生了火灾,但黄波甚至没有去台湾。后来,他回到青岛,在一家酒吧唱歌。和他同时跑来跑去的满文军、沙宝良等人都火了,黄渤还是默默无闻。

音乐梦想破灭的黄渤开了一家江南皮具厂。结果皮具厂在第二年亚太金融危机中倒闭。此时,在黄波,他的生活正处于低谷,高虎帮助了他。2000年,青年导演管虎为了找一个会说山东话的农村男孩,打算拍一部电影《上车就走》,于是主角高虎向导演推荐了他的结拜兄弟黄波。让黄波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金鸡奖的最佳电视电影奖。颁奖当天,当他发现巩俐、文静、周星驰等大咖围坐在他身边时,黄波惊呆了。他唱歌跳舞近十年毫无建树,12天拍的片子居然拿了奖。这时,黄波也意识到,自己的绿色原创表演在专业演员面前是优势却是劣势。

光凭天赋演戏注定是一段很短的旅程,所以在他快30岁的时候,他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因为他在形象和体型上不占优势,所以北影的路相当曲折。连续考了三年,才勉强进入北电的配音部门。黄波比他的同学大65,438+00岁,他经常被他的同学嘲笑。黄波的老师曾经说过,上帝给了黄波一切,除了他英俊的外表。但是,让黄波在看脸的娱乐圈打拼,和同学一起试镜,他甚至会被认可为经纪人。上帝没有给黄波一张上镜的脸,但他给了自己一颗进取的心。哪怕只有几秒钟,他也会琢磨出多种演技,眼神和语气都充满了戏剧性。

2005年,黄波出演了关虎导演的电视剧《为生存而打工者》。豆瓣评分高达9.5分。有人说它是中国优秀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可以和《大明王朝1566》、《向着* * *和》相提并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演员的表演更是集体性的。没人会让你玩,其实是。

2006年,黄波参加宁浩电影《疯狂的石头》时,黄波跑过高架桥,钻过下水道。黄波曾在鲁豫的节目中自嘲为肢体演员。为了拍偷面包的镜头,他绕着高架桥跑了一天,到最后差点崩溃。拍摄下水道场景对观众来说是一个有趣的场景,但对黄波来说却是一场噩梦。发布后疯狂石不到3000。

然后在2009年,《斗牛》把黄波推上了金马奖男演员的位置。那一年,他35岁,所有的成功都是上天的赏赐。《斗牛》拍摄前,他在牛棚里待了几十天,与牛们培养默契。拍《斗牛》的时候,黄波每天来回跑40多次,跑了38双鞋,黄波那天泪流满面。成为金马最佳男主角后,黄波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成为百亿元最佳男主角。巅峰时期,春节和10月黄金期,三大剧同时在影院上映,最后一个风头这么劲的人是葛优。

票房仙丹+实力演技,他在短短8年20多部电影里做到了这一切,速度令人震惊,但在这“快”的成绩背后,隐藏着黄波一路走来的“慢”的经历,堪称“一出好戏”。这个时代从来没有辜负过人们。他只是磨练了我们,磨练了每一个试图改变命运的普通人。他称赞外面的世界。他始终认为,所有的阿谀奉承都是一种杀戮。在这个娱乐圈很少有这样的觉悟。黄波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在当今这个颜值当道,鲜肉横行的时代,有面子的人迟早会被更有面子的人取代,但有才华有人品的人会让人一路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