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全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决定性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珠三角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珠三角地区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巨大机遇。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促进珠三角地区增加创新优势,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特制定《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为主体,辐射泛珠三角地区,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

本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意义

(1)改革发展30年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在全国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较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中国最外向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转变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经济总量相继超过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省,为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集中,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形成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全国三大城市密集区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珠三角地区已经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珠三角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挑战与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及其对实体经济的深化影响,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外部需求大幅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相互交织,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相互交织,经济运行难度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主要是:产业层次普遍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薄弱,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人力资源开发、公共服务和文化软实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加快,经济发展后劲强劲;特别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珠三角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为珠三角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3)意义。

新形势下,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该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实现我国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加快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有利于推动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辐射和带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勇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战略导向。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实验区。赋予珠三角地区发展更大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国家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鲜经验。

——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建设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创新国际和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战略导向,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建设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珠三角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将其打造成为带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更加强劲的引擎。

(3)发展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正视困难,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狠抓中央扩大内需各项部署的落实。要结合珠三角地区实际,大力改善民生和启动最终消费需求,大力拉动民间投资,大力促进外贸出口,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合力。

到2012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7年大幅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所需新增建设用地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形成世界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局面,形成粤港澳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世界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都市圈之一。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2012翻了一番,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实现全社会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城镇化水平达到8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带动的主体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结构先进、产业发展集聚、产业竞争力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支持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多元化、相对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尽快在深交所推出创业板,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支持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业,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业后台服务基地。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会,扩大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级会展品牌。推进白云机场、宝安机场、广州港、深圳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现代物流业配套基础设施,带动广东建设世界级物流中心。建设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物流信息交流中心,进一步确立珠三角地区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着力发展外包服务业,到2012年,培育2-3个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链。支持研究设计、营销策划、工程咨询、中介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发展,促进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发展。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扶持一批立足本地、辐射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培育一批创意产业集群,加快珠三角国家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在珠三角地区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港口条件,重点发展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在核电装备、风电装备、重大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及系统、海洋工程装备五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形成国际一流的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拥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汽车产业集群,建设2-3家产值超千亿元的超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发展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等船舶关键配套设备,建成世界级千万吨级大型造船修船基地和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宝钢重组韶钢、广钢为契机,建设千万吨级现代化湛江钢铁基地。石化产业集约化发展,以深水港口条件好、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大的沿海地区为重点,依托现有条件好的企业,高标准建设2-3个千万吨级炼油和千万吨级乙烯炼油一体化项目,努力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超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支持通用飞机制造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培育精细化工、医药等产业,提高规模和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近期要适度控制新增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为长远发展打基础。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设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带。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聚,促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新能源和海洋产业。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软件及集成电路设计、新型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下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家庭等产业,推动数字视听产品转型升级,提升通信设备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建设现代信息产业基地。在生物领域,重点加强干细胞、转基因、生物信息学等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研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产业。在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新型电子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和设备,发展环境服务业。在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海洋领域侧重于海洋生物的开发和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围绕重点领域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重点加快广州科学城(北区)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加快科技成果科研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三步走步伐,把广州、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到2012年,培育3-5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打造3-5家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实施转型升级、品牌提升、以质取胜、转型升级战略,做好家电、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中药等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整体竞争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两端延伸。以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工艺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开发环保节能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转化。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带动作用,打造佛山家电建材、东莞服装、中山照明、江门造纸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高优势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比重。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推动资源型低端产业逐步退出,淘汰落后产业和落后产能。

(5)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稳定粮食面积,建设标准农田,实施优质水稻产业工程,确保现有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降低。加强蔬菜、水产品、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基地建设,突破农产品保鲜加工和流通瓶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改造灌溉设施,加强良种繁育、动植物防疫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业设施装备结构,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产品追溯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拓展珠三角外向型农业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通过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潜力企业,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当前,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同时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围绕主业开展行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专业化支撑的合作体系。到2012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将超过100家,其中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约8家,世界名牌产品数量翻一番。到2020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左右,世界知名产品达到20个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