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成都和周庄哪个更好玩?
桂林旅游景点介绍
桂林市区很小,但是风景很多。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说,有“名洞三十余处,都到城里不过七八里,最近的也有两三里,一日可游尽。”清代山水画家朱树德不仅讲述了桂林最美的十六景,还画了出来。如今,这里有许多美丽的山川和新的风景。不可能在一天之内看完桂林的所有风景,只能仔细挑选和欣赏。这里只介绍市内一日游和两日游的游览安排,供游客参考。
桂林的城市旅游可分为山水旅游和名胜古迹旅游。
在景观游中,一日游可以看到芦笛岩、叠彩山、富博、象鼻山、七星公园和民俗园。两日游分为东西两条路线。东线一天,可游览瑶山风光、七星公园、船山、东方游乐村、象鼻山等地;在西部的一天,你可以看到芦笛岩、叠彩山、富博、西山公园、楠溪山和民俗园。
在名胜古迹的游览过程中,可以在一天内游览明朝皇城、靖江陵、桂海古迹林、瓯亍岩、独秀峰等地。
在桂林,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象鼻山、富博、叠彩山、楠溪山、瑶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簪碧岩、明代王城、榕湖、珊珊湖。
象鼻山,又名香山。明代诗人孔雍曾写道:“象鼻明明饮玉河,西风吸水应浪。青山自然是奇骨,白天相见,百看不厌。”这座百年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交汇处。山形似巨象,伸鼻从河中吸水,故名。树干和树干之间的大洞就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是“完美的圆形,它的末端看起来像一个月亮轮”。河水流经水月洞,一船可淹。明月当夜,其倒影构成“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上”的“香山水月”奇观,令历代诗人吟咏。洞内外峭壁上有50多处古代石刻,其中以宋代爱国诗人张孝祥、范成大、陆游的作品最为著名。尽管陆游从未去过桂林,但他被这里的奇山异水迷住了。他给时任肇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知府的好友杜思恭送去诗词和书信。而杜思公则“命人将作品刻在摩崖石刻上,与世* * *同”。象鼻山脚下,有通往山顶的石板路。山顶平坦,绿树成荫。当年太平军就是用这把枪攻城的。山顶东端,有一座明代实心砖塔,因嵌有普贤像而得名。塔身似圆瓶剑柄,有人称之为花瓶塔或剑柄塔。云峰寺位于象鼻山南麓,近年重建,始建于唐代。庙里陈列着太平天国的历史文物。庙的西边是一座佛塔,这里曾经是一座开元寺。唐朝僧人鉴真第五次渡海失败,漂流到海南岛。在回北方的途中,他经过桂林,住在开元寺,主持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并讲学。可惜古庙早就废弃了,只剩下这座佛塔诉说当年的大事。象鼻山,风景优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也是桂林城市的象征,最受中外游客喜爱。
富博位于桂林东北部的漓江上。它因汉代富博将军马援庙而得名,建于唐代。这座山是一座美丽的孤峰,一半插入河池,另一半歇在土地上。每到春夏,河水暴涨,山麓阻挡了迅猛的潮水,使河水天翻地覆,有了制服波涛的力量。富博山有美丽的风景和奇怪的洞穴。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依山而建的吸波茶馆和听涛阁,西面有攀登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当你爬上去时,你可以看到桂林如画的风景,所以它有“富博风光”的美誉。山东脚下还有著名的朱桓洞,雕刻精美,连接流畅。洞壁上有100多种石刻,其中题跋、宋代大画家米芾自画像、诗人范成大诗词等都是珍品。朱桓洞的名字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据传说,一个渔夫进入这个洞穴,在一个形状像狗的神秘动物面前看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它正闭着眼睛睡觉。他带着珍珠回来了。宫政知道后,命令他归还宝珠。当渔夫返回洞穴归还珍珠时,这只像狗一样的动物仍然醒着。所以后人把这个洞叫做朱桓洞。洞东豁然开朗,正对河池。在水边,有一根石柱垂下来,上粗下细,底部有一寸多的缝隙,与地面不相连。据说是被富博将军用剑砍断的,所以被称为试剑石。从这里可以到达千佛洞,里面有200多尊唐代的摩崖造像。当进入富博山门时,你还可以看到一个重达5000多公斤的铸铁钟和一个可以煮大米的千人锅。这两幅清代丁岳寺巨幅画像虽历经300多年风雨侵蚀,但仍保存完好,纹饰和碑文清晰可辨。丁岳庙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铁钟和铁锅被移到这里。
距离富博山仅一公里的是叠彩山,它位于桂林北部的漓江岸边,包括王思山、于越山、明月山和仙鹤山。因山石层峦叠嶂,如彩帛织锦,故名桂山,因古山多桂花树,又因山中有一洞四季分明,故又称风情洞山。山南麓有一条古登山道,拾级而上数十级即可到达叠彩阁。亭东的山是岳跃山,亭顶是岳跃亭。从亭子里看岳明峰的岩石,你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层,你可以最大限度地体会“五颜六色”的含义。叠彩阁西为王思,王思西北为仙鹤峰,仙鹤洞自东向西贯穿山腰。叠彩山的主峰是岳明峰。走过山腰上叠叠的彩门,可以看到“成仁碑”和“养智堂”。明朝末年,大臣瞿士祯和张同敞在桂林被俘,死后留下了他们的合唱诗《英雄歌》。过了“阳之堂”,就能感受到从风洞里吹来的微风。风洞略呈葫芦状,前后敞开,中间狭窄,南北交叉,终年凉风习习,所以古人写下了“六月云雾锁洞寒”的美句。穿过风洞便是五彩楼,清澈开阔,便于观赏,有“山川风光”之美誉。出了叠彩楼,沿山势向右走到望江阁,再往上爬,便可到达明月峰的那云阁。这是五代楚王马冲修建的马王台遗址。1963年春,朱德、徐特立以80岁高龄,大踏步爬山,走上听云亭,写下了《无杖登高,脱帽赏东风》和《从听云亭仰视,为春风打水》的大合唱。游客站在那云亭,仿佛能摘到星星月亮,摩天大楼带云;向下俯瞰漓江,蜿蜒向南;远眺群山,美丽而陌生;近距离看桂林全城,给你一个全景,是桂林揽胜欣赏风景的最佳地点。叠彩山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一个旅游景点,历代留下了许多诗歌和碑文。其中以唐代的慧远、宋代的朱熹妍、明代的刘泰和清代的袁枚最为著名。清末康有为来桂林讲学时,曾住在风洞前的景风阁,留下了“康炎”“苏东”等题字和“力争崇明之德,随时爱景光”的书法对联。第二年,为了变法,他在北京发起了著名的“公车请愿”。在各省的签约国中,广西的数量最多。
楠溪山位于市区南部将军桥头,距火车站约1公里,故以楠溪山命名。它有东、西两座山峰,彼此并排,高耸于千尺之上,北面是悬崖峭壁和白色岩石。雨后天晴,云初散去,阳光照射在岩石上,会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在古代,“南溪新集”是桂林八景之一。楠溪山有许多奇怪的洞穴,北方的白龙洞最有名。它的入口又高又宽,像一个高大的石头房子,有白色的石墙,还有一个像水龙头一样的牛奶挂,所以它被称为白龙洞。洞内有双狮石、玉笋迎春、白龙吐珠等奇观。出了白龙洞向右走,就来到了玄岩,一个由钟乳石组成的五彩画廊。这个洞分为两路。右边,可以穿过云岩。甬道短,云常过门。洞口有许多珍贵的石雕。左侧道路通往观音岩,因洞口有一组形似观音菩萨的钟乳石而得名。从观音岩沿着左边的一条小路,就可以到达龙脊洞。龙脊洞的洞壁奇特而宏伟。现在这三个洞已经串通好了,从白龙洞入口游到玄岩,然后游龙脊洞,再出来。楠溪山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马鞍,马鞍的凹部是龙脊坳。这里如果坏了,就是东高西低,很像隆基。龙脊坳南侧山腰有寻仙岩,洞内全是宋明以来的石刻。出了刘仙岩,可以到达一只上小下大的蜗牛,故名蜗牛洞。楠溪山已建成公园,竹林葱郁,松柏繁茂。南溪桥南有一泉,名为白龙泉。泉水清澈,在古代曾是皇帝的贡品,所以也叫贡泉。现在有一个饮泉茶馆,供游客喝茶休息。
尧山位于城市的东郊,因传说秦朝时姚笛庙建在这里而得名。这里曾经是桂林古海中的一个岛屿,也是桂林唯一的土山。这里山峦起伏,气势磅礴,海拔909米,是桂林的最高点。群山苍翠,苍松翠柏。春天,杜鹃花盛开,争奇斗艳,花红遍地。冬天,山中有雪,银海茫茫,颇有北方风情。因此,“瑶山冬雪”成了桂林的一处风景。明代诗人严阵称赞说:“北风从东方来,吹走了雪;洒在山顶上,最是惊艳。“尧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古迹丰富。最著名的是明代靖江陵和反清英雄张同敞之墓。
靖江陵位于尧山西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曾孙靖江王铸守谦及其子孙的墓地。除第一代靖江王朱守廉和朱恒嘉、朱外,其他十一位靖江王均葬于此。在方圆65,438+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0多座王陵、嫔妃墓和皇族墓,是中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墓葬。每个国王的坟墓都有两堵墙,里面和外面,地球是巨大的。在墓前,有一个大厅和一个亭子。两侧有高大的石像、中国名表、虎、狮、羊、象、麒麟等石兽,雕刻精美,古朴深刻,值得观赏。游客可以重点参观朱、第三代王、王皓的墓。爬到墓顶可以俯瞰整个墓地。松柏与红墙朱殿相得益彰,十分壮观。
Hspace=0都秀峰位于古城中心的古王城。它因南北朝诗人颜延之的诗“如果你不是一个独特的人,你会发现一座美丽的城市”而得名。它巍然屹立,险峻雄伟,被誉为“南方天柱”,与叠彩山、富博山并列于市内。从正面看,杜秀峰威严凝重;从侧面看,又陡又美。在晨曦和晚霞中,仿佛是紫袍金带的君王,所以又叫紫金山。在山脚西边,有一条***306等级的盘山公路,直通峰顶。山路变身乐山一景,探奇观云,还有“螺旋穿云”“昆仑天柱立”等题字。从山顶上看,整个城市美不胜收,尽收眼底。虽然杜秀峰是独立的,但是有很多奇怪的洞穴。其中最著名的是东麓的雷丁岩,它就像一个石室,有天然的石窗和床。颜延之在桂林做知府时,政府在独秀峰以东,所以他经常到这里学习。西山脚下还有一个洞叫太平岩。山北麓有泉,名曰“厉安全”或“独秀”。明靖江王因泉水将地面雕成池,形似月牙,也称之为月牙池。独秀峰是古代桂林的著名景点,人称“独秀峰”。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诗赞美说:“一点脉络都没有,忽一峰在南。桂林山形奇特,绝无仅有的秀峰为第一。”
普陀山位于七星山公园的中心,由七星山西北部的舒天、田璇、天脊、天泉四座山峰组成。因山上有洞庭湖供奉观音菩萨,按佛教习俗称普陀山。西山脚下有个元风洞,盛夏炎炎,这里却凉风习习,所以明代诗人余安写了一首诗赞美:“深洞穿荫崖,冷风无尽。悬泉石垂下,热月吹成雪。”离这里不远,沿着桂花大道北行,就是普陀门。大门右侧,有一座碑亭,两块石碑直立。《逍遥楼》这本书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石碑背面是宋代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另一面是明代鱼宝的《重修桂省城碑》。从普陀门上山,进入左边的“超尘静区”,穿过翠庭和小蓬莱长廊,就到了普陀石林。这里奇石参天,石骨嶙峋。唐太宗李世民曾派李靖到此取瑞石,返回长安,刻上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李靖曾经在这里建过一个赏林景观。相传“赏林观”二字是唐太宗亲自题写的。山旁有一座普陀楼,俯瞰桂林风光,楼后有观音洞,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普陀楼旁是普陀岩,但岩左壁刻有篆书“碧虚岩”。这是明代道士潘长靖的一个印刷错误。碧虚岩说是七星岩,本应在七星岩口,却因潘道人耳聋,听不清,错刻在此处。穿过普陀岩,登上玄武亭,亭左窗外的山崖间有一幅“龟蛇合一”的浮雕。普陀山天际峰上有一座摘星亭。环顾亭中,可以看到宋代大诗人刘克庄笔下“千峰立野,一溪抱城”的壮丽景色。
“驼峰”是驼山的简称,因形似蹲在地上的骆驼而得名,又因形似古酒壶而得名。明朝末年,江南名士雷明春逃离战乱,隐居于此,遍植桃花,著书立说。他酒量很好,喝醉了就会尖叫,自称“酒客”。死后葬于山下,山上刻有“雷酒人墓”。每到春天,桃花遍地,仿佛给骆驼山披上一层红色的霞光,景色美不胜收,所以古人称之为“虎山红霞”,即驼峰红霞。这是桂林十六景之一。当游客来到这里,他们必须与他们合影留念,享受自己。普陀山后面,两边是动物园、盆景场、花坛、茶室。
桂林西北郊的光明山,外形并不奇怪。它南边的山坡上有一个洞,两边长着可以做成笛子的芦苇。当地人叫它芦笛岩。这是一个有60多万年历史的宏伟溶洞。洞内有大量的石笋、石柱、石帘、石花,形成了十陵朝霞、石乳帐、原始森林、云台揽胜、盘龙塔、帘外云山、远山城、静听笛声等多种美景,被誉为“自然艺术的殿堂”。它的洞有240米深,因曲折而行进了约500米。著名文学家邓拓在1962参观芦笛岩洞后写道:“乍一看,此洞又矮又小,似乎是一个普通的山洞。但是,一进山洞,我的印象马上就变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红色、绿色、黄色和白色钟乳石构成了这个神话世界的奇观。整个洞穴分为两部分,也可称为前洞和后洞。前洞是由马蹄形通道连接的一组又深又大的洞穴;后洞是一块又宽又深的岩石。前后洞交界处有一个水池,把洞分成了两部分,中间被岩石堵住了,需要进行一些修补才能顺利通过。芦笛岩里的钟乳石特别明亮精致,光彩夺目,五彩缤纷,处处绚丽。红如珊瑚,绿如玉,黄如琥珀,白如玉。整个洞府似乎全是用宝石、珍珠、珊瑚、象牙、绸缎和粉末堆积而成,就像传说中的元朗仙宫。.....我自己好像真的做过一个美丽的梦,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神话世界的迷人风景。”芦笛岩是65,438+0,000多年前参观的。至今洞内仍保存着唐宋以来的77幅壁书,大部分是笔墨书写,字迹尚可辨认。元明以后,此洞成为当地人的避难所,洞口被封锁,鲜为人知。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桂林时,游遍了桂林东部的溶洞和名胜古迹,却没有踏足桂林西北部。直到1959年,芦笛岩才被政府开发,并于1962年正式向游客开放,成为桂林著名景点,被誉为“芦笛岩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