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姓氏的来源
一、姓氏源流
齐(Qí 齐)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所载,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于营丘,建立齐国(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载:“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今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主要是说炎帝的后裔四岳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商朝末年吕国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马上去拜见西伯昌。却于渭水支流兹泉河边用直钩下钓,而且口中念念有词:“短竿直线守潘溪,这个机关谁人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见者无不惊讶可笑。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直钩垂钓之事以后,料定他决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称为霸主。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蔡国,齐国疆域扩展到山东东部,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尽属齐国。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卫大夫齐子之后,其名不可考,齐子为其字。其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一支。
3、出自是姓,为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之后,改为齐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原姓是,其后代改姓齐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晋书》所载(下同),武都氐人有齐姓。
② 清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齐佳氏等均有改为齐姓者。
③ 清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齐姓,为纳西族。
④ 今满、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齐姓。
得姓始祖: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因为商末吕国人,又名吕尚,炎帝后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被周文王礼聘为辅助大臣。武王伐商时,任统兵师氏(简称师),被尊为师尚父,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在牧野会战中,歼敌立功,是周朝的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齐后,原齐国王族乃以国为氏,称齐姓,尊姜太公为齐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由上文可知,齐姓源起周代的齐国。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认田和为齐侯。至此,齐国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属于一种和平演变,故齐姓子孙大多仍留居齐国。春秋后期,有史料表明,齐姓开始向河南、河北等地播迁。秦汉之际,齐姓在北方的分布之地更多,并在高阳郡、中山郡、汝南郡等地形成大的聚落,后经繁衍,逐渐形成了齐姓高阳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军阀纷争,夷族入侵,中原一带,十室九空,因高阳、中山二郡远离中原,而汝南郡地处中原腹地,汝南齐姓跟中原其他姓氏一样饱受战争之乱,无奈只得举族逃难。此际到唐初,汝南齐姓几遭灭顶之灾,迁徙于南方势在必行,本渴望战争一结束,即回归故里,无奈战火连绵,和平之境遥遥无期,只得安家定居,子孙留籍异乡。唐代,由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高阳、中山二郡的齐姓繁衍的尤为昌盛,可谓枝繁叶茂,高官不断。而前期播迁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齐姓也发展起来。宋元之际,由于赵构偏安江南,齐姓在南方分布更广,而北方之齐姓在外族统治后,反而战争较少,故此际北方齐姓依旧繁衍的很盛。明初,山西齐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清之际,有少数齐姓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清乾隆以后,河北、河南、山东之齐姓闯关东者甚众。如今,齐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东北三省和河北、河南为多,上述五省之齐姓约占全国汉族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三、历史名人
齐 映:瀛州高阳(今属河北省),唐代大臣。22岁高中状元后,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判官等职,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后被贬职,卒年仅48岁。
齐 抗: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人,唐代大臣。历仕监察御史、侍御史、户部员外郎、仓部郎中等职,后被唐德宗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为官必求至精,无远智大略。
齐 唐: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人,宋代官吏、学者。少贫苦学,殿试中头名状元,官至职方员外郎。有《学苑精英》、《少微集》。
齐 泰:明初大臣。初名德,赐名泰。明溧水(江苏省溧水)人。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擢兵部左侍郎。太祖临终,召授顾命,辅皇太孙,建文帝立,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兵部尚书,建议削藩。“靖难”兵起,他请削燕王属籍,声罪致讨,力主伐燕。后建文军屡败,齐泰等被罢官,复受帝召还,旋遭贬。迨京师失守,齐泰奔走外郡以图兴复。被执京师,不屈而死,祸及九族。
齐 慎:河南省新野人,清代将领。因镇压白莲教、天理教、张格尔叛乱有功,升至提督。鸦片战争英军攻镇江时,战败,被革职留任。
齐万年:西晋时氐族豪帅,氐羌人民起义领袖。元康六年(296年),关中氐羌人民响应郝度元反晋,推齐万年为帝,拥众数十万屡败晋军。九年,被西晋军队击败并被俘。
齐季若:唐代进士,贞元中陆贽主试,试明水赋、御沟柳诗,与韩愈、欧阳詹、贾稷、陈羽等人同榜。“皆天下伟杰之士,号曰龙虎榜”。
齐天觉:宋代学者,字莘夫,青阳人。家贫,好读书,倦则依几而卧,三十年未曾睡觉。经史子集,无不精通。曾任温州天富知监,后迁知襄阳、宣城二县,再改赣州佥判。
齐德之:元代人,医学家。曾任医学博士,充御药院外科太医。结合自己多年外科疮肿诊治之临床经验,编成《外科精义》三卷,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齐召南:浙江省天台人,清代大臣、学者。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科,累官至礼部侍郎。熟于三礼,尤长于地理之学。与从兄齐周华合称天台二齐,其弟齐世南亦进士及第,可谓一门学者。有《水道提纲》、《历代帝王年表》等。
齐周华:浙江省天台人,清代旅行家。好游览,足迹遍及天下。为保吕留良而受磔刑(俗称五马分尸)。有《五岳游草》等。
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江西省婺源人,清代官吏、学者。嘉庆进士,曾任江苏金匮知县,有治绩,以知府后补。以诗文书法知名于世,精鉴赏。有《梅麓联存》等。
齐承彦:直隶天津人,清代大臣。道光举人,初为刑部主事,在刑部多年,以勤慎称。同治四年,累官至刑部尚书。
齐燮元:直隶宁河(今属天津市)人,北洋派直系军阀。曾任江苏督军等职,抗日战争时沦为汉奸,任绥靖军总司令等职。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枪决。
齐如山:直隶(今河北省)高阳人。又名宗康(1875-1962)。早年入北京国文馆学习德语和法语。后经营商业。曾三次旅欧。辛亥革命后,致力于戏曲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并任教于北平女子文理学院。1931年参加组织北平国剧学会,后增设国剧宣习所,编辑出版《戏剧丛刊》、《国剧画报》,并致力于北京民俗的研究。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前去台湾。病逝台湾。在大陆时曾与梅兰芳合作多年,是梅剧的舞台编剧与导演。为京剧理论家、戏曲家。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著名画家。早年为木工,后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擅作花鸟虫鱼,亦画山水人物。篆刻初学浙派,后多取法汉代凿印。解放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7年逝世,终年94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高阳郡:本战国时高阳邑。汉桓帝置高阳郡,治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东一带)。晋曾置高阳国,治博陆(今蠡县南)。北魏置青州高阳郡,仍治高阳。隋废。
中山郡:战国为中山国,国都顾(今河北省定县)。后被赵国所灭。汉高帝置中山郡,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
2、堂号
简礼堂:周朝初期,把姜太公封到齐国。过了五个月,子牙来朝廷汇报工作。宰相周公问他:“你们国家这麽快就绪了?”子牙答道:“我简其君臣,礼其从俗。”意思是简化君臣之间的交往,一切礼仪从俗。”周公听了赞扬说:“推行政策法令,如果过于繁琐,人民就不敢接近你;只有平易近人,人民才能真心拥护你。”
此外,齐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玉芝堂”、“中山堂”、“宝纶堂”、“高阳堂”、“赐砚堂”等。
五、宗族特征
1、齐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
2、齐姓在唐代时尤为风光。此期出现了齐姓历史上的两位宰相,即齐映、齐抗。两位宰相均出身于官宦世家。且齐映为瀛州高阳人,齐抗为定州义丰人,为齐姓高阳、中山郡望做了很好的注脚。
============================================================
齐姓宗祠通用对联
〖齐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名标龙虎;
识辨麒麟。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齐季若,贞观年间,与韩愈、欧阳詹、贾棱、陈羽等人同榜中进士,人们认为都是天下优秀杰出的人,号称“龙虎榜”。下联典指北宋会稽人齐唐,字祖之,少年时家贫而苦学,天圣年间进士,官著作佐郎,佥判南雄。当时,交趾进献“麒麟”,朝中无人能识,齐唐引经据典,认为那不是麒麟,众人都佩服他学识渊博。后官至职方员外郎。著有《学苑精英》、《少微集》(他曾在少微山筑庐居住)。
经修考证;
诗论风骚。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学者齐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晚年号息园,浙江省天台人。乾隆初年举博学鸿词,任检讨,历官至礼部右侍郎。参与纂修经史考证,分撰《礼记疏考证》、《前汉书考证》等;尤其长于地理,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撰《水道提纲》二十八卷,又著有《宝纶常文钞·诗钞》。下联典指唐代诗僧齐己,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人。少年时就喜欢佛学,曾住江陵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好吟诗,与诗人郑谷多酬唱,风格清润,语言简淡,有《白莲集》十卷,诗论《风骚旨格》一卷。
汝南世泽;
太公家声。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太公吕尚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
济流肇氏;
东海连封。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齐季若事典。
班联隽杰;
学者精英。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齐季若。下联典指宋·齐唐。
姜女寄咏;
齐娥善讴。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古代女子称姓,周朝的齐国为姜姓,故齐侯女又称“齐姜”。下联典自语出陆机诗句,韩娥东至齐,缺粮,卖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齐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莲中花更好;
云里月常新。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齐镐诗句联。
三思难下笔;
一枝几成名。
——齐白石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自题联。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改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1953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名标龙虎榜;
知辨麒麟征。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进士齐季若,贞元中与韩愈、欧阳詹、贾稜、陈羽等同榜。“皆天下伟杰之士,号曰尤虎榜”。下联典指唐代职方员外郎齐唐,天圣进士第一。交址进麒麟,唐据史传非之。众服其传识。
慷慨谈世事;
卓荦观群书。
——齐彦槐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嘉庆进士齐彦槐自题联。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江西婺源人。历任江苏金匮知县,有治绩,以知府后补。后罢官,侨寓荆溪。以诗文书法知名于世,精鉴藏。有《梅麓联存》等。
-----------------------------------------------------------------
〖齐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雄风遥遥华胄;
睦族密密连枝。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齐氏祠堂联。
-----------------------------------------------------------------
〖齐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周华芳躅遍天下;
莘夫医名满乾坤。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旅行家齐周华,雍正诸生。好游览,足迹遍及天下。为保吕留良而受磔刑。有《五岳游草》等。下联典指宋代学者、赣州佥判齐天觉,家贫,好读书,倦则依几而卧,三十年未曾睡觉。经史子集,无不精通。曾任温州天富知监,后迁知襄阳、宣城二县,再改赣州佥判。
向阳青藤开新径;
老缶大匠有遗风。
——张奚若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张奚若挽齐白石联。
-----------------------------------------------------------------
〖齐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东海连封,济流肇氏;
班联隽伟,学著精英。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齐季若。下联典指宋·齐唐。
丈夫不敢祖诸侯,表海雄风,莫问遥遥华胄;
途人其初本一体,敬宗睦族,当思密密连枝。
——佚名撰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齐姓宗祠联。
============================================================
附录:齐姓典故、趣事
〖国画大师——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幻仙奴、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等。
1863年(清同治二年)11月22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父贳政公,母周氏,均务农。齐白石8岁随外祖父周雨若读书,1年后因家贫而辍学,在家牧牛砍柴。喜画,常以习字描红纸画人物、花卉及动物。15岁后,相继拜同乡齐仙佑、周之美为师学木匠,始为粗木活,后为细木工,善雕花,名闻乡里。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并在雕花活计之余,为主顾画神像功对,如玉皇、老君、财神、火神、灶君、龙王等。1888年,拜湘潭纸扎匠出身的画家萧传鑫为师,学画像。后又经萧介绍得识另一画像师文少可,并得其指教。翌年,拜湘潭名士胡自倬、陈作埙为师,跟胡自倬学画工笔花鸟草虫,跟陈作埙学诗文。他从此以画像、画中堂以及女眷用的帐檐、袖套、鞋样等维持生活,不再做木匠而成为专门画匠。1890-1901年间,齐白石以卖画为生,并刻苦攻读唐诗、《孟子》及明清小说如《聊斋志异》等。他曾在70岁时写过一首《往事示儿辈》诗:“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这时期他除画像外,兼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其以仕女为多,人称齐美人。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伏根、谭子荃、胡立三等7人组织了龙山诗社,因年龄最长被推为会长,时常相聚作诗,人称“龙山七子”。他的诗不以用典和声律见长,而以抒写性情、歌吟自然取胜。与此同时,他跟胡自倬等学书法,以何绍基一体为主,兼写钟鼎篆隶。1896年又始学篆刻,以丁龙泓、黄小松两家刀法入手。他与黎松安是最早的印友,常住黎家客房磨石捉刀切磋印术。1899年,经张仲飏介绍拜湘潭著名诗人王湘绮为师。1900年,用卖画得来的钱,典住星斗塘附近的梅公祠,新盖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只此一年中,他在借山吟馆做诗就有几百首。这正是两个世纪的交接时期,齐白石的诗画篆刻渐渐成名,逐步由一名雕花木匠、民间画师成为一名具有士大夫文人修养的艺术家了。
1902年,齐白石结束了过去只图“奉养老亲,抚育妻子”,“不作远游之想”的日子,开始“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10月,应同乡夏午□之约,到西安,一路画山水,其中《洞庭看日图》、《灞桥风雪图》纳入《借山吟馆图卷》。在西安3个月,又与夏午诒同赴北京,途中游历了华阴、弘农涧。在西安识著名诗人、陕西臬台樊樊山,樊愿意将齐白石推荐给慈禧太后充当内廷供奉,夏午诒愿为他捐个县丞,都被他谢绝了。1903年春夏之交,经天津、上海、汉口返家。翌年春至秋,与王湘绮、张仲飏同游南昌、九江、庐山。1905年7月,广西提学使汪颂年约他游桂林,翌年春赴广东钦州,住同乡郭葆生家,将郭葆生收藏的徐渭、朱耷、金农等人的真迹都临摹一遍,是年秋返家。1907年应郭葆生之约再赴广东钦州,教郭夫人画并为郭代笔。先后游肇庆、端溪、东兴,作《绿天过客图》(收入《借山图卷》),年底回湘潭。1908年,诗友罗醒吾邀他到广州,仍以卖画刻印为生。罗醒吾为同盟会革命者,齐白石曾为他传递秘密文件。当年秋返家,冬末再赴广州、钦州,至翌年夏经香港、上海、苏州、南京返家。7年的远游,使齐白石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自己的视觉世界和内心世界,看到了很多传统名画,结识了许多名士和艺术家。他渐由工笔转向大写意,书法亦由写何绍基转而临《爨龙颜碑》,刻印亦由学丁龙泓、黄小松转仿赵之谦了。如他在自述中所总结的,远游成为他“改变作风的一个大枢纽”。
1910年,齐白石把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画一遍编成《借山图卷》,***计52幅,后又画成《石门二十四景图》。直至1916年,一直住在家里,想安心过日子、卖画。但连年兵乱,齐白石便应樊樊山之约到了北京,以卖画为生。从此与陈师曾、凌文渊、王梦白、陈半丁、姚茫父、林纾、林风眠、贺履之、胡佩衡等北京画家相交,其中尤与陈师曾相厚。当时齐白石的画近于朱耷冷逸的一路,不被北京人所欢迎,陈师曾劝他自出新意,于是齐白石开始“衰年变法”。1922年,陈师曾赴日本,携齐白石作品展览出售,此乃首次将齐白石介绍到国外。1927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请齐白石任中国画教授。翌年,《借山吟馆诗草》印行。1933年,《白石诗草》印成,书中选的俱是《借山吟馆诗草》所不曾选入的诗作。至此年,已3次拓印谱,至1934年始自称“三百石印富翁”。1936年游四川重庆、内江、成都、青城、峨眉,并与神交多年而未曾见面的黄宾虹、金松岑等相见。定居北京后的齐白石,以画花卉草虫著称,较少作山水。但凡作则反复措意,不落前人窠臼。1932年因答谢诸名家为《白石诗草》题词,连续画了《莲池讲学图》、《江山万里楼图》、《明灯夜雨楼图》、《辽东吟馆谈诗图》等,俱为经意之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齐白石辞去一切教职,闭门家居。翌年,画《超览楼禊集图》。1939年,为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纠缠索画,在大门上贴一纸条:“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像”、“与外人翻译者,恕不酬谢”。1944年,停止卖画,并以“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的诗句,表示宁可挨饿,也不取媚于恶人丑类。这一年他写了不少抒泄亡国之愤的诗。如《题胡冷庵(胡佩衡)山水卷》:“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题群鼠图》:“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炧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1945年3月,书《自挽联》:“有天下画名,何若忠臣孝子;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1946年,到南京、上海举办齐白石画展。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义卖画展。画和平鸽,并题“愿世界人都如此鸟”。翌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作《百花与和平鸽》,向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献礼,是年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1953年1月7日齐白石90诞辰,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同年,徐悲鸿逝世,齐白石继徐悲鸿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为老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1953年,被推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翌年,在北京举办齐白石绘画展,并当选为第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荣誉状。与陈半丁、于非誾等14位画家集体创作巨幅《和平颂》,献给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1956年,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周恩来、郭沫若、茅盾参加了授奖仪式。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见北京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逝世于北京。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与著述,可分为 5个阶段:
① 27岁前,为民间雕花艺匠,接受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观念熏陶阶段;
② 27-40岁,在从事民间画像、民间工艺的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绘画,提高诗、书、画、印诸方面修养阶段;
③ 40-50岁左右,以文人艺术家身份出游各地、广泛观察、观摩与结交各界人士阶段,画风由工笔逐渐转向大写意;
④ 55-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指劝,苦心“衰年变法”阶段;
⑤ 65-94岁,是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臻于化境。
--------------------------------------------------------------------------------------
〖齐白石戒烟〗
国画大师齐白石,青年时跟师傅学雕花木时就学会了吸水烟,出师后,齐白石历经苦练,集诗、书、画之绝于一身,众多慕名者前来结交。其中最知名者有黎德恂、罗醒吾、王仲言等。这些年轻人为学业进步成立了“罗山诗社”,公推齐白石为社长,齐白石说:“既然是诗社,就要立几条社章。”大家便提出不要赌博,不要谈女人,不嗜烟酒。在一片赞同声中,唯齐白石闷闷不语。罗醒吾问道:“齐兄为人,一向是我们的表率,为何却不说话?”齐白石只是笑而不答。他是对不嗜烟这一条难以接受。他不仅仅吸烟成癖,还有一根考究的烟筒,每天都随身带一只用水牛角制作的烟盒,并在盒上刻一幅精致的,“太白醉酒”图,视为随身之宝。大家看出缘由,就不勉强了。
有一次,黎德询提议去罗网山旅游,众人响应。大家面水而坐,王仲言开口道:“请问各位窗友,孔老圣人最爱好什么?……”罗醒吾笑道:“那自然是爱听音乐……”黎德恂忙接着说:“不,不,我看恐还是吸烟了?”众哗然大笑。黎德询又继续说:“请不要笑,去年我去王秀才府上拜年,他那大字馆的孔夫子牌位边贴下一幅对联,叫‘笔墨不当善,烟茶待客人。’据说请他代写书的人实在大多。一用心就要吸烟,所以这‘烟茶待客人’之句,就有要人家送礼之意。王秀才号称孔夫子门徒,如此嗜烟,想必孔夫子也是吸烟的。”黎德询话未完,齐白石的脸刷地红了,他不好意思他说:“德恂老弟,实话说了,我写诗也喜欢吸几斗水烟,你们这样诚意相劝,那我决意戒掉它,说完便从衣袋里取出那只精致的烟盒,远远地向溪流抛去,还随口吟出两句:“烟从水上去,诗向腹中来。”从此,齐白石再也不吸烟了。
-----------------------------------------------------------------
〖齐白石的伟大成就〗
1958年2月,《美术》杂志发表该刊记者的通讯文章,报道"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的情况。文中说:好画百读不厌,齐白石遗作展览会数次延期,观众仍然络绎不绝;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召集的、研究白石老人艺术的座谈会举行了三次,与会者的兴趣正浓,还要继续开下去。
齐白石出身于劳动人民,毕生保持着劳动人民优秀的品质和作风,他的高尚的人格,对创作有极好的影响。发言者认为,由于老人是劳动人民的艺术家,无论是"为百鸟传神,为万虫写照",或是其他的所抒所发,都画得非常自然,得到劳动人民的理解和爱好。他的艺术青春没有因年迈而衰退,到了年近百岁,仍然有新鲜的、诗意的艺术构思。
参加座谈会的美术家们也认为,齐白石一生坚持艺术反映生活、艺术应为群众喜爱的现实主义道路。他既虚心的学习中国历代优秀艺术家的长处,可又绝不模仿因袭;他用“拾”字讽刺落人窠臼的可耻,要求大胆突破前人,“画吾自画”。他认为艺术的源泉是生活,但艺术表现要高于生活,“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刻板的自然主义要反对,不求神似的形式主义也要不得。这种革新的精神是前人所没有的。许多平凡的对象,在他的图面上变成有生命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画笔过处,形神兼备,应有尽有,笔情墨趣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拥有近70年艺术实践的白石老人,证实了国画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与会者认为,这对于今天国画创作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老人一生的创作实践,解决了中国绘画的许多规律性的问题,比如接受遗产与创作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