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要果树类型及质量分布
1.石榴
山区各县均有石榴种植,但品质好、规模大的石榴主要分布在元氏县。现已注册“满天红”商标,并制定了企业标准。石榴在我国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博物学和广群芳谱中都有记载,尤其是西汉中期至唐代。目前,凤龙山的石榴山庄仍然保留着丰富的中华文化遗址,这与当地广泛种植石榴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氏县全县有石榴5.05万亩,年产量约400万公斤,已成为元氏县一大经济支柱产业。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的北正乡、黑水河乡、前贤乡。根据调查和采访,三道坡和南子沟的一些石榴树已有200多年的树龄。石榴按其酸甜口味可分为酸石榴和甜石榴(表1-6-1)。酸石榴,含糖量和含酸量都很低(约1.1),是南子沟最著名的石榴集中产地,和一大块甜石榴一起构成了凤龙山南子沟石榴山庄。南子沟可能是酸石榴的发源地。甜石榴,糖酸比高(约19.06),主要分布在丘陵半山区的扈家庄、三道坡、北正、芦台、乾县、黑水河。
表1-6-1南子沟甜石榴和酸石榴质量对照表
根据肉眼观察、触觉和味觉等感官评价以及当地果农和农业专家多年的观察,甜石榴的品质分布在空间上也是有规律的,其中扈家庄和三道坡的名气更大,品质更好。为了定量测定不同产地石榴的品质,验证感官知识,国土资源部环境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对元氏县不同产地的石榴进行了品质检测。结果表明,甜石榴品质的空间分布与果农和农业专家的观察结果一致。甜石榴的品质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变化。三道坡和扈家庄地区的石榴固形物和糖酸比均较高,一般达到21.00左右,品质优良(表1-6-2)。相比较而言,芦台、南子沟、北正的甜石榴品质略差。
表1-6-2元氏县不同产地甜石榴质量对比表
2.柿子树
山区各县都有种植。大面积高产县主要是元氏县和赞皇和平县,仅平山县年产柿子就达970万斤。赞皇县优质高产柿子主产区在源头镇大石门、小石门。平山县优质柿子产区主要在东王坡周边。知名度高、品质好的柿子是元氏县的大红袍柿子。大红袍柿子在元氏县分布最广,百年老树多,以散植为主,多分布在梯田、梯田边缘。根据当地果农和林业专家多年的观察,大红袍柿子的品质在黑水河和明秀村最为出名,品质极佳。林业研究结果表明,柿子的内在品质不能单纯用糖酸比来表现,单宁能反映柿子品质的变化规律。元氏县不同产地柿子的糖酸比和单宁测定结果(表1-6-3)表明,黑水河地区柿子单宁含量较高,每百克果肉单宁含量达100mg以上,其他地区柿子单宁含量明显偏低。
表1-6-3元氏县不同产地柿子质量检测结果
3.枣树
片麻岩山区种植历史悠久。据《行唐县志》记载,早在明代宣德四年就有记载,已有560多年的栽培历史,被农民称为“铁杆庄稼”。在赞皇、行唐两县,红枣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优势。赞皇县红枣基地654.38+0.8万亩,年产鲜枣2万吨。行唐县有654.38+0.5万亩,果树800万株,年产量654.38+0.5万多吨。枣树有赞皇枣、行唐枣、行唐圆枣、长枣、大马牙枣、墩子枣、小龙枣等十几个品种。行唐枣和赞皇枣都是优良品种,但同一品种在基本相同的园艺管理条件下,不同产地的品质存在一定差异。赞皇大枣的优质分布区集中在昔阳泽西北部的大河道和吕庄地区。唐代红枣分布在两陵口、库沟、花沟、陆家峪,品质好,产量高。单宁含量高的地点是两岭口、苦沟和卢家峪。蔗糖分高的枣分布在苦沟、十字河、鲁家峪上联庄、花沟。可溶性糖含量高的枣分布在周家庄、苦沟、陆家峪(图1-6-1 ~图1-6-5)。
图1-6-1不同产地唐墩子枣单宁含量比较
图1-6-2不同产地唐唐大枣单宁含量比较
图1-6-3不同产地糖枣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比较
图1-6-4不同产地唐墩子大枣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图1-6-5不同产地汤原大枣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比较
行唐大枣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1-6-4)表明,行唐大枣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与沧州金丝小枣相比,K、Ca、Mg、P、Fe、Zn、Sr等元素明显偏高,反映了生态地质背景的差异。
4.胡桃
核桃在各县均有分布,仅平山县核桃年产量就达400万斤。根据果农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农业专家的观察,赞皇县最优质的核桃产于嶂石岩乡,灵寿县核桃年产量3000吨。乌旗口、南营核桃产量高而好,平山县优质核桃分布在泥里河、胡莎、榆树坪、白草等地。
表1-6-4唐枣(含水量27.65%)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
5.栗子
灵寿杨家台自古就有栗树,但规模较小。90年代以来,在山地开发热潮的带动下,板栗发展到8万亩,年产量300吨。赞皇县的板栗近十年也有发展,年产量30多吨。平山县这几年也开始发展板栗,还没成规模。其他山区县只是零星种植。
6 .胡椒
分布于各县,以平山县规模最大,年产花椒1.6万斤。产量高、品质好的主产区有百灵区、方圆、石盆沟。第二大的是灵寿县,产量高。规模产区有新开、寨南、瓦房台、汉坝、龙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