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子,蒲东,黑粉,出自自然!
蒲东(1871-1952),字后宅,号西苑,红豆阁主人,爱新觉罗氏宗室,王永利第五子,嘉庆帝之弟,道光帝曼宁之孙。光绪七年(1881)被封为镇州二等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加为助理州,时年36岁。从小就被教导在自习室学习,学习经典和历史,写诗。喜欢收藏金石学、碑刻,擅长文物鉴赏。我会弹琴,会下棋,会书,会画,书画时常签“懒董”,善印。人们通常称之为董将军、董希源和董。曾经住在西城的老刑部街。
蒲东的父亲生了五个儿子,但四儿子蒲伦和五儿子蒲东长大了。进入民国后,溥伦、溥东兄弟对其财产进行了分析。大田水井胡同21号房子前半部分归蒲东名下,其余部分归蒲伦所有。海淀的两座园林,一座是“集贤书院”,是宣彤时期朝廷赐给溥伦的私产,归溥伦所有;一个是“知北子园”,是他父亲的遗产,属于蒲东。据说兄弟分家后,普伦在府界筑墙,与弟弟分开。一个朋友来拜访,我不明白为什么好房子要建墙。蒲东开玩笑说:“你看,我们兄弟已经把我踢出去了。”“赶出门”是京剧《田雷包》中的一句台词。但很快,由于无力偿还债务,浦伦的财产被法院查封,浦东的那部分财产安然无恙。蒲东补充道:“还好我哥把我赶出去了,这面墙还是我的。”
大田水井胡同是王府井大街西从南到北的第三条胡同,从东到西连接王府井大街和陈光大街,向南连接大纱帽胡同。明代称之为“香井”。据说是以胡同西口原来的甜井命名的。清朝宣彤年间,因为胡同南边有一条胡同叫“小香井”,所以这条胡同就叫“大香井”。虽是蒲东故居,但名曰“伦贝子宅”。因为这座房子是溥东的父亲留下的,而溥东的哥哥溥伦袭击了贝子爵,所以这座房子被称为“贝伦付梓”。
溥出身名门,漂亮、干净,在京剧表演中出丑。《群英会》这部剧可以演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个角色,而且个个都是精致高超。蒲东因其精湛的表演和高超的技术,被誉为票界之王。
红豆馆的主人喜欢看古典文学,熟悉旋律。从小受宫廷影响,经常在宫中看戏,这让他对北京和昆明艺术的热爱由来已久。由于家庭环境优越,我不惜重金请来了梨园的名师来家里授课,一次住几天,热情款待。走的时候会送一百银元和一包烟,因为那时候有名的女演员都喜欢抽大烟。受邀的著名歌手有、王、吴声、姚增禄、陈寿峰、青、黄润福、吴、罗百岁、姚坤丑、翁瑞迪和钢琴家梅雨田。
红豆馆的主人对他们非常尊敬,通常称他们为先生,尤其是对谭鑫培。逢年过节,他会亲吻前门外的“映秀堂”营帐谭羽,作为送别的礼物,还曾经把心爱的珍贵皮袍送给谭老板。从20岁开始,他就潜心钻研,学习表演京昆文武戏。虽然出身皇室,但他非常努力地学习艺术。为了练习和制作音乐,他不顾严寒酷暑,坚持刻苦练习,从未间断。再加上天赋和聪明,多才多艺。不仅能生,能勇,能洁,能丑,还精通昆曲和场景。他会吹笛子,会弦乐,会打鼓,可谓文武双全,昆曲混沌不可挡,六场通透,能打百余场。全盛时期,他经常向梅雨田、王、陈寿峰、姚增禄、姚等大师学艺,收获颇丰。
因为清朝禁止黑粉这种贵族出现,即使给了门票,也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光绪二十年(1894),苏亲王在东交民巷雨荷桥府组织了一次售票。宰勋、载涛、蒲东等政要出席活动,并聘请名人在此授课。民国以后,他可以做票友演出。民国二年(1913),著名票友范在崇文门外的市哲祠会馆创办了“春阳联谊会”。其规模和设施堪比专业剧团,并邀请了著名京剧艺术家钱、姚增禄、鲍吉祥、、曹二庚、卢佩芳、项等来校讲学和指导排练。陈德林、王瑶卿、梅兰芳、姜妙香、姚玉福和刘艳芳作为成员出席了活动。钱、、李舜亭、、程、等都曾在此演出。因为人才丰富,行当齐全,所以文武戏都可以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