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有什么特点?

(陈卫平、黄、范颖)

槟榔又名槟榔和青子。它是棕榈科的常青树。产于海南,云南,台湾省,福建,广西等省也有少量种植。种子(余浪),果皮(果皮)和花被用作药。种子主要含槟榔碱及少量的槟榔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碱、槟榔碱、高槟榔碱等。此外,还含有单宁、脂肪、氨基酸和糖类。苦,辛,性温。该种子具有健胃、驱虫、通便、治疗脚气、消食化积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痛、疟疾、水肿、脚气肿痛。它是一种治疗人畜绦虫的特效药。果皮具有促进水的循环和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胸闷、水肿和脚气。花有止咳、祛痰、化气、清热、暖胃的作用。

一.形态特征

树干直,圆柱形,无分枝,DBH约10-15厘米,高度超过10-13米..茎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幼干绿色,随树龄增长逐渐变灰。叶丛生于茎顶端,羽状复叶,长1.3-2m,叶柄呈三角形,环绕茎。小叶长披针形,表面光滑无毛。穗状花序,佛焰苞黄绿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两排,在花序小穗顶端互生,花小而多,约2000朵;雌花着生于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花少,约250-550朵。雄花有3个退化的雌蕊和6个雄蕊。许多雌花有6枚退化雄蕊,3个花柱,子房上位,一室。坚果,卵圆形;一颗种子是圆锥形的(图15-72)。

图15—72槟榔果形态图

1.植物2。花枝3。短粗水果4。果纵切面5。种子横切面2。生物学特性

(1)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果实收获后,种子具有在果实内成熟的特性。黄色成熟果实的发芽率为64.3%,半黄色未成熟果实为23.6%,未成熟橄榄为10.2%。橄榄室内贮藏20天,果实变黄后播种,发芽率可提高到665438±0.6%。

在高温潮湿的生长环境中,形成的种子不宜干燥,干燥失水会降低发芽率(表15-49)。

表15—49槟榔种子干燥处理对发芽的影响

由于槟榔种子干燥后容易失去发芽能力,带皮贮藏比不带皮贮藏更能延长种子寿命,带皮润沙贮藏保存种子活力效果更好,带皮瓶装贮藏也能延长种子寿命。由于槟榔的热带性,4℃冰箱保存的种子大大降低了发芽率,这是由于低温对种子造成的伤害(表15-50)。

表15—50不同贮藏方法对槟榔种子发芽的影响

槟榔籽被厚厚的纤维状果皮紧紧包裹,剥皮费力,发芽慢,不剥皮发芽率低。在花梗一端切掉1/4的果皮,既能使发芽快速有序,又能减少剥果皮的麻烦。催芽7天后的发芽率:剥皮60%;切掉1/4果皮的57%;只有3.3%没有脱皮。总发芽率:剥93.3%,切1/4;75%不脱皮。

槟榔种子发芽需要高温。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4月催芽播种加快,日平均气温25℃左右,7-20天和35-40天出现发芽。种子萌发需要条件阴凉、日温差小、干湿变化小的环境。室内催芽,日平均气温26.4℃,日平均温差65438±0.8℃,发芽率98%,发芽较快;在阳光下加速发芽,日平均气温28.1℃,日平均温差13℃,沙地干湿变化剧烈,发芽率仅为41.5%,发芽缓慢。

(2)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般槟榔种植后7-8年开花结果,早4-5年,晚10年。槟榔开花结果的早晚与种植环境和抚育管理密切相关。花期一般为3-6月,果实成熟期为次年3-6月。在成熟树的早期2-3年,有开花不结果或少量结果的现象。种植后20-30年是盛果期。一般使用寿命可达40-50年,最高可达100年以上。40年后产量会逐渐下降,50年后长势下降,可根据其情况更新改种。

槟榔,原为热带雨林植物,在我国长期生长于热带季雨林,形成了喜温、喜湿、喜肥的习性。

1.温度

一般年平均气温在265438±0℃以上,冬季无霜地区也能生长。但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当温度降至16℃时,会发生落叶;温度降至5-6℃时出现落果;3℃时,叶片变黄,叶尖枯死,果实变黑脱落,单株死亡。槟榔在-1℃以下死亡严重。一般老树的抗寒性比幼树和幼苗的抗寒性强。寒冷导致的死亡因地区和地形而异。山腰比海南的山腰重,山腰比云南的山腰重。一般山区比平原重,同一山丘北坡比南坡重。有时候虽然纬度偏北,但是植物因为避寒的特殊微环境而死的少。因此,在短时低温地区,应密切注意地形的选择。及时浇水防寒,可以减轻冻害程度。一般在低海拔地区生长较好。

第二步:水分

槟榔喜湿不喜滞水,雨量充沛,分布均匀,有利于生长。槟榔可在年降雨量12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但在年降雨量1500-2200mm之间的地区生长较好,尤其是年降雨量1700-2200mm之间的地区。在干旱地区或旱季,必须加强灌溉。空气相对湿度高(80%左右),长期稳定,有利于生长。槟榔种植在山区的溪谷、平原地区的河流、田间,长势良好,果实多。幼龄时尤其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因为根系少而浅,茎尖嫩而嫩,容易旱死。

灯光

苗期和幼期需要一些阴凉。如果光线太强,容易灼伤幼叶,影响生长,造成死亡。但过度遮荫会导致植物白长,脆弱,病虫害多。一般苗期遮荫度为50-60%,种植前两年为40%。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遮荫量会逐渐减少,直到成熟的树要充分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

4.土地

土壤是槟榔经济生活的关键。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表土黑色、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中,如山区的腐殖土、冲积土中的河边花园土以及村前屋后。土层厚度大于100cm,下层土为红壤或黄壤。不适合种植在卵石小、未风化的浅层土、冲积海滩、盐碱地、多年干旱不能排水灌溉的土地、酸性强、难以改造的土地。

5.风

槟榔是一种风媒花。据报道,花粉被风传播的距离可达1000米。一定的风速有利于花粉的传播和授粉,但超过一定的风速不仅不利于授粉,还容易撕裂叶片,吹落花、枝、幼果,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历史罕见的14号台风1973袭击海南岛后,槟榔大部分被吹裂四片以上叶子,影响了正常的光合作用。在一些受灾严重的地区,槟榔将来会枯死。大部分槟榔连续两年不开花结果,直到1976才恢复正常。因此,在台风频繁袭击的地区,不仅要选择天然背风或低洼地进行种植,还要考虑修建防风林,为槟榔高产创造条件。

第三,栽培技术

(1)育种方法

用种子育苗。育苗前必须进行选种和催芽。

1.种子选择

据悉,印度从选种中可以获得10%的增产。产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槟榔籽进行增产。

(1)植物选择

母树应为15-30年生,结果正常,无病虫害,丰产稳产,每株果实不少于300个,花托不少于3个,叶片8片以上,深绿色略下垂,茎大小上下均匀,上部节间短。

(2)果穗选择(水果选择托盘)

槟榔种植已超过10年。一般有3-5个果托,7株单株。初果成熟早,参差不齐,个头小,芽不整齐,发芽率低。一般来说,选择第二和第三个支持物的果实作为种子使用更合适。

(3)单项选择

成熟的果实分为卵形、椭圆形、椭圆形、倒椭圆形、心形、圆形和橄榄形。最好选择椭圆形和卵形。选择个大、饱满、无病斑、无裂纹或裂纹不明显、果实成熟时呈金黄色的。

加速发芽

萌发的果实萌发率快且整齐,有利于种苗管理。加速发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堆积,苗床,箩筐。苗床发芽法,种子发芽不一致,管理劳动强度大,面积大;大量筐催芽,成本高,代价大;积累催芽法一般比较简单,容易管理,不太费力,可以大量催芽。产地多采用堆积催芽法,方法如下:

将收获的果实放在地上1-2天,使种子蒸发一部分水分,吸收一部分热能,促进种子的生理生化变化,提早萌发。如果劳动允许,削去1/4的果皮,发芽会更快。然后选择水源附近排水良好、阴凉的地方,如大树下、室内或人工搭建遮荫棚作为催芽场所。在选择种植的地面,种植厚度一般在20cm以下,不宜过厚。长度和宽度取决于苗地的实际情况。种子较多时,每隔1—1.2m留一条人行步道,方便浇水、巡查等管理工作。堆好后盖上一层稻草,以免种子外露,并用水充分淋透。以后注意把草盖好,保湿。大约15-20天后将检查种子发芽,然后每7-8天检查一次。发芽的种子会被挑出来育苗,没发芽的种子会继续发芽。室内催芽效果更好,发芽率在90%以上。催芽期间苗床日平均温度应低于36.65438±0℃,日最高温度应低于36.5℃。当日平均气温超过36.1℃,日最高气温超过36.5℃时,可能产生烂果,发芽率降低(表15—51)。

表15—51槟榔不同发芽方法和温度与发芽烂果的关系3。育苗

苗床和营养袋可以用来育苗。苗床育苗选择严格,管理运输不方便,种植时容易伤根,成活率不如营养袋育苗高。生产中经常使用营养袋育苗。育苗时需要适当遮荫。

(1)营养袋育苗

一个长25cm,宽18cm的营养袋,用塑料薄膜制成(小一点的营养袋可以接受,但营养供给差),袋的下半部打四个小孔,透气透水。营养土与腐熟牛粪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装入袋中至4/5,然后放入河沙中至袋满,以免表层土壤板结。每个袋子里横放或竖放一颗发芽的种子(芽点朝上),种子分七个深度浸泡,盖住种子。以后要一直保持湿润。

(2)苗床育苗

选择水源附近土壤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作为苗圃地。翻耕耙平后,施入粪肥或塘泥作为底肥,与土壤混合做畦。边界长4-5m,宽1m,高12-15cm。并在边缘铺一层约4厘米厚的细沙,避免表层土壤板结,便于幼苗生根。按照20×30cm的株行距挖坑,每个坑里放下一颗发芽的种子,用种子顶部盖好土,使嫩芽刚好露出土。轻压土面,盖草浇水。第一片小叶展开时,可施稀人屎或硫酸铵,每月1-2次,每年除草起垄3-4次。

(2)土地选择和整地

宜选择无低温和潮湿、疏松、土壤肥沃的地区。如山下、河边、田边、村旁、房前屋后等。偶有低温的地区应选择南坡和东南坡的山麓、山谷及避开西北风的地方。把杂草和过于密集的灌木砍掉烧了当肥料,适当保留灌木遮荫。陡坡周围的等高梯田,行距为3米。阶地表面向内倾斜约15度。65438+种植前0-2个月,株间距2m挖坑,使土壤充分风化。穴宽50cm,深40cm,每个穴施10kg土壤混合肥料或粪肥作为底肥,同时将表层土壤还满穴。此外,还可作为成排种植速生飞草或豆科植物的临时遮荫,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水分,将来还可作为绿肥抑绿。

(3)种植

槟榔苗生长一年左右,高50-60 cm,可植5-6片叶。海南春季2-3月或秋季8-10,云南5-6月适宜暖雨季节种植。种植最好选择阴天,种植前1-2天浇水。运输过程中不要弄破营养袋;苗床育苗时不要伤根。大川要尽量多带土,保护根部。种植时营养袋要丢弃,种植不要太深,要盖草淋根。以后要保持阴凉和土壤湿润。

(4)现场管理

1.除草和培土

幼树需要经常除草培土,一年至少2-4次,保持植株无杂草、土壤疏松,同时用杂草覆盖槟榔头。开春时结合除草培土,将裸露在土中的肉质不定根覆盖。在土壤培养后,不定根经常生长,扩大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第二步:追肥

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主。幼龄三年内每季度施肥一次,在树冠外20cm处挖坑或开沟,东南西北方向交替施肥。每次每株施人粪尿5公斤左右或硫酸铵25-50克,拌绿肥5公斤,覆土浇水。三龄后开花结果前的春秋两季每年施肥一次,每株施绿肥或粪肥10kg,混合硫酸铵100-150 g,过磷酸钙150-250 g。每年3月和6月5438+00对开花结果树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绿肥或粪肥10公斤,加尿素100—150克,过磷酸钙250—500克,氯化钾100—150克。

3.排水和灌溉

槟榔喜欢潮湿的环境,但不适合积水。因此,降雨量少、旱季长的地区需要及时浇水,保证充足的供水。在雨季降水过多,容易造成积水的地区,要提前挖好排水沟,排除多余水分,防止根系腐烂影响生长。

4.遮荫和间作

种植后三年是槟榔的幼龄,根少、浅、嫩,经不起日晒、土壤干燥。需要适当的遮荫来保持土壤湿润。可种植绿肥如飞机草、日本青、木豆、非洲山毛豆等作为行间短期遮荫,种植第二年可种植间作作物,第三年可将绿肥植株剪去压青。间作作物可选择灌木药材如栀子;草本植物如长春花、肾茶、益智仁、穿心莲等。香蕉、菠萝、辣椒、可可等经济作物。既能在槟榔开花结果前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又能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经济收入。但要注意增肥,防止槟榔和间作作物争夺养分,缺肥。槟榔开花结果树的上层需要充足的阳光。此时,如果有高于槟榔树的间作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间作作物不会长得比槟榔树高。

(5)病虫害及其防治

1.叶斑病

槟榔的叶斑病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槟榔叶点霉(Phyllosticta arecae Diedecke ),引起灰棕色不规则斑点,从顶端延伸至基部,外圈为深棕色。掌叶假盘菌(Pestalotia palmarum Cooke)是多毛类的一个属,它在叶子的尖端和边缘产生病变,然后导致组织死亡。炭疽病。)叶片上有不规则的灰褐色斑点和轮痕。茶花茎点霉的叶子上有浅棕色的不规则斑点,边缘有深棕色的条纹。防治方法:(1)注意清园,经常清除枯叶并焚烧,减少菌源;(2)喷洒波尔多液1∶1∶150或用杜瑞霉菌防治;(3)苗期注意通风透光,不宜过密或过阴。

2.果实腐烂

(Hyalodendron sp .)和镰孢菌。

导致绿果蒂褐腐,导致落果。防治方法同叶斑病。

3.穗枯萎病

(胶孢炭疽菌。)

它危害果穗和果实,使其变褐腐烂,有小黑点(病原菌分生孢子)。防治方法:立即清除地上的落果和落叶,集中焚烧,幼果、青果期喷洒炭疽付梅和多菌灵。

4.根腐病

(疫霉属。)

它对幼苗有害,使它们的根腐烂成暗褐色,导致死亡。防治方法:控制土壤水分;发生期用800-1000倍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根;立即拔掉病株,用石灰消毒病点。

5.红脉穗螟

(蒂拉塔巴·鲁菲娜·沃克)

是槟榔的重要害虫,也危害椰子和油棕。成虫在裂缝、伤口、芽、果梗等缝隙和皱纹中产卵。刚孵出的幼虫吃花和果实,能吃光穗,清空坚果。幼虫吐丝,将虫粪和碎屑捆绑成成虫路径,不可见。花期和幼果期危害最大,导致落果。该虫在海南槟榔产区较为常见,对刚结果的幼树危害特别大,直接威胁产量。据粗略估计,这种昆虫造成的损失可高达40%以上。在海南,槟榔去年已经生了八代以上,没有明显的越冬和越夏阶段。当槟榔在秋冬季节收获时,它会损害心叶,并在不良的饲养条件下导致秃顶或死亡。防治方法:(1)注意随时捡拾掉落的果实,尤其是秋冬季果实采收后,将掉落的果实和凋落物清出园外焚烧,减少虫源。(2)在严重地块,3、4月份(小树应减量)配合施肥,施用3%克百威颗粒剂0.25kg/株,可基本控制花期和幼果期的危害,还可治疗其他害虫。施药方法是在根际挖深约10cm的半圆形沟,施药后覆土夯实,或在4、5、8、9月分两次施药,并在药剂中加入3%印楝油或100倍Bt乳剂和10%甲草胺。

第四,收获和加工

(1)收获

由于商品规格要求不同,收获期也不同。一般收割分为两个时期。在第一阶段,橄榄从11—65438+2月收获,并加工成干火腿。最好的品质是收获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基部有宿萼,里面有未成熟的细长种子的橄榄。在第二阶段,从3月到6月收获成熟的水果,并加工成余浪。收获圆形或椭圆形的橙色或鲜红色的成熟果实,并在其中充满种子,加工成余浪是一种很好的产品。采收的方法是把锋利的镰刀绑在要求高度的竹竿上,按照每个槟榔的果托顺序,从下到上把果托的基部剪掉。最好有人在树下接住切好的水果,防止水果落地时从部分水果的花萼上脱落,影响加工好的干锤质量。切的时候不要切果托基部以下的茎或叶柄,以免影响生长。

(2)加工

不同的产品规格有不同的加工方法。

1.余浪

将成熟的果实晒干1-2天,然后放入烘箱中用干柴火慢慢烘干约7-10天,然后取出冷却,用小锤敲碎果皮,取出后晒干1-2天即可得到产品。一般100kg鲜果可以加工成余浪17—19kg。

2.干朗干

将采摘下来的橄榄去枝,然后将果实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分钟左右,取出晾干,再将果实放入烘箱中用湿柴火烘烤。烤2-3天左右,翻一次,连续翻两次。烤8-10天左右。从上面把它粘到底层。如果是插入的,说明底层是干的。这时候拿出来就干了。烤好的干锤最好是花萼不脱落,两端不蓬松,呈深褐色有光泽,晃动时有响声。一般100kg鲜果可以烤20-25 kg干火腿。

3.大肚皮皮肤

将成熟的水果切成两半,去皮,晒干,松散后晾干。

4.槟榔花

晾干未开放的雄花。最好用卡其色或浅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