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扩建的初步设计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建质[2008]第216号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3初步设计

3.1一般要求

3.1.1初步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包括总体设计说明和各专业设计说明。对于建筑节能设计涉及的专项dk,其设计说明应当有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内容;

2相关专业果汁设计图纸;

主要设备或材料清单;

4.项目概算;

5.相关专业计算(计算不是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件,但应按本规定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编制)。

3.1.2初步设计文件的排列顺序。

1封面: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份;

2.扉页:编制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的姓名,由上述人员签名或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可单独成册);

6 .概算(应单独成册)。

3.2设计概述

3 2 1工程设计基础。

1政府有关部门的批文,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方案设计文件等批准文件的文号、名称;

2.设计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和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份和版本号);

项目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和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 .公共设施和交通条件;

5 .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资料;

6.施工单位提供的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的资料。

3.2.2项目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项目的设计规模和项目组成;

2.分期建设;

3设计范围和承担的分工。

总体指标。

1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和反映建筑功能规模的技术指标;

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3.2.4设计特点。

1简述各专业的设计特点和系统组成;

2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

3.2.5提交设计审批过程中需要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及水、电、汽、燃料等能源供应合作;

2.总建筑面积和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

3.设计选择标准中的问题:

4.主要设计基础数据和实施建设条件等影响设计进度的因素;

5.明确专题研究的内容。

注意:一般描述中已经描述过的,在各种专业描述中就不重复了。

3.3总平面图

3.3.1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图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规范和设计图纸。

设计说明。

1的设计依据和基础数据。

1)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总结资料和说明书中与本专业相关的主要内容;

2)相关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用地性质、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城市绿线、用地红线、建筑控制高度、建筑退让及各项控制)

线距、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日照标准、高压走廊、入口位置、停车位数量等。),以及总平面布置、周边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

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和分期建设的特殊要求;

3)本工程地形图的编制单位和日期,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4)一般设计说明中已说明的内容可以省略。

2站点概述。

1)说明遗址名称及其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

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

2)总结场地地形(如山丘的范围和高度、水域的位置、流向和水深、最高和最低海拔、总坡度方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3)描述遗址内原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它们的保存情况(包括名木、古迹、地形、植被等。)和拆迁;

4)总结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震、湿陷性或膨胀土、地裂缝、岩溶、滑坡等地质灾害。

3总平面布置。

1)阐述总平面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说明如何因地制宜,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气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日照、通风、防火、卫生、交通等因素。

和环境保护,满足使用功能、城市规划、技术安全、经济合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

2)说明功能分区、近期整合、预留发展用地的思路;

3)说明建筑的空间组织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说明环境景观和绿地布局及其功能性和观赏性;

5)说明无障碍设施的布局。

4垂直设计。

1)说明竖向设计的依据(如城市道路、管线的标高、地形、排水、最高洪水位、最大洪水位、土方平衡);

2)说明如何利用地形,综合考虑功能、安全、景观、排水对竖向布置的要求;说明竖向布置(平坡或台阶)、地面雨水的收集利用及排除方法。

类型(明沟或暗管)等。如果采用明沟系统,还应说明排放场地的地形和标高;

3)按要求标明初平土方工程量;

4)防灾措施,如洪水、滑坡、潮汐和特殊工程地质(湿暗或膨胀土)的技术措施。

5文同组织。

1)说明人流、车流的组织,路网的结构,出入口、停车场(库)的布置,停车数量的确定;

2)高层建筑消防车道和灭火救援场地的布置;

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如路面宽度、路面类型、主次道路的最大最小纵坡等。).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3.2)。

注:1当项目(如城市居住区)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规范时,技术经济指标应按其执行;

2计算容积率时,通常不包括0.00以下的地下建筑面积。

设计图纸。

1区域位置图(按要求绘制)。

2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貌和特征;

2)场地范围、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的测量坐标网、坐标值、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

3)场地周围原有和规划道路、绿化带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及主要建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储水池等隐蔽工程)的位置与各类控制线的距离,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有坐标。

(或定位尺寸)、与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以及建筑物的总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

5)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停车位、消防车道、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现场的布局,必要时交通流线标志;

6)绿化、景观、休闲设施布置,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被指明;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 . 3 . 2);

9)说明栏中注明:地形图的尺寸单位、比例尺、测绘单位、日期、坐标、高程系统名称(如果是现场建筑坐标网,应说明其与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

补充图例和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3垂直布局。

1)现场实测坐标值(或定位尺寸);

2)场地周围的道路、地面、水面和关键标高(如道路出入口);

3)保留地形地貌;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名称(或编号),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室内外设计标高和层数,有严格限制的建筑物、构筑物高度;

5)主要道路、广场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终点的设计标高,场地控制标高;

6)用箭头或等高线标明地面坡向,并标明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

7)指南针;

8)注:尺寸单位、比例和补充图例;

9)本图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与总平面图相结合;

10)根据需要,利用竖向布置绘制上部简图,计算初平以上工程量。

3.4号楼

3.4.1初步设计阶段,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说明。

1设计基础。

1)总结设计任务书等基础资料中与建筑专业相关的主要内容;

2)设计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和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份和版本号)。

2设计概述。

1)描述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建筑总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和总高度、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基本地震烈度、主要结构选型、

人防类别及防护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屋面防水等级等。;

2)总结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技术要求;

3)简述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立面造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置,所用电梯、自动扶梯的功能、数量、吨位、速度等参数;

5)总结建筑防火设计;

(六)无障碍、智能化、人防的设计要求和内容,以及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以及公寓房数、宾馆房间数和床位数、医院门诊量、住院部床位数和汽车数。

图书馆的停车位数量等。

8)简述立面材料、屋面结构和材料、室内装修使用的主要或特殊建筑材料;

9)需要说明有特殊保护要求的门窗。

3多项工程中的简单子项可在建设项目主要特征表(表3.4-2)中全面描述。

4.对于需要分期建设的项目,说明分期建设的内容、续建扩建的思路及相关措施。

5幕墙工程、特殊屋面工程及其他需要委托设计加工的工程内容。

6.报批时需要解决或确定的问题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7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1)设计基础;

2)项目所在围护结构的气候分区和热工性能限制;

3)简述建筑的节能设计,确定体形系数、窗墙比、大窗顶比等主要参数,明确屋面、外墙(非透明幕墙)、外窗(透明破坏墙)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和节能结构措施。

3.4.3设计图纸,

1计划。

1)注明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注明各空间名称,并注明公寓内卧室、客厅(厅)、厨房、卫生间等空间的使用面积;

2)画出主要结构和建筑构件,如非承重墙、壁柱、门窗(幕墙)、天窗、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中庭(及其荷重牛)、夹层、平台、阳台、雨篷、平台等。

台阶、坡道、散水沟渠等的位置。;围护结构为幕墙时,应标明桩墙与主体结构的定位关系;

3)标明主要建筑设备的位置,如水池、卫生洁具及其他与设备专业相关的设备;

4)标明防火分区和防火分区分隔在建筑平面或空间中的位置和面积,并应单独绘制;

5)标明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及地上、地下各层地面标高;

6)在底平面上标出切割线的位置、编号和指南针;

7)绘制有特殊要求或标准的厅堂、房间的室内布局,如家具的布局;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绘制标准层、标准间或标准间的放大平面图和室内布局图;

8)图纸名称和比例。

2正视图。应选择画出主要标高,标高应标明:

1)轴和测量端编号;

2)立面的外部轮廓和主要结构和建筑构件的可见部分,如门窗(幕墙)、雨篷、檐口(女儿墙)、屋顶、平台、栏杆、坡道、台阶和主要装饰线条等。

3)屋顶、屋顶塔楼、檐口(女儿墙)、室外地面等的主要标高或高度。其不由平坦轮廓表示;

4)可以看到主要部位的装饰材料;

5)图纸名称和比例。

3个人资料。剖面图应在楼层不同、内外空间复杂的部位(如中庭和相邻楼层或错层)截取,剖面图应准确清晰地显示截取或看到的相关部分。

内容,并且应该说:

1)主要内外承重墙、柱的轴线及轴线号;

2)主要结构和建筑构件,如楼、地面、屋顶、大门、女儿墙、吊顶、梁、柱、内外门窗、天窗、楼梯、电梯、平台、遮阳棚、阳台、沟坑、

台阶、坡道等。;

3)各层地面和室外标高、建筑总高度、层间尺寸及其他必要尺寸等。

4)图纸的名称和比例尺。

4与其相邻的原有建筑,应绘制局部平面、立面和剖面图。

3.5结构

3.5.1在初步设计阶段,结构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和计算书。

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

1)项目位置、项目划分及主要功能;

2)各单体建筑(或隔墙)的长、宽、高,地上、地下层数,各层高度,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和形状,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2设计基础: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基本雪压、气温(必要时)、抗震设防烈度等。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或可靠的地质参考资料;

4)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

5)风洞试验报告(如有必要);

6)施工单位提出的与结构相关的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书面要求;

7)前一阶段批准的设计文件;

8)本专业设计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和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序号、年份和版本号)。

3建筑分类等级。应说明以下建筑分类等级及其所依据的规范或批准: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基础的设计等级;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5)地下室防水等级;

6)人防地下室的设计类别、常规武器抗力等级、核武器抗力等级;

7)建筑物的分类和耐火等级。

4主要负载(功能)值:

1)楼面活荷载和特种设备荷载;

2)风荷载(包括地面粗糙度、指示形状系数、条件允许时的风振系数);

3)雪荷载(必要时提供雪分布系数等。);

4)地震作用(包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场地特征周期、结构阻尼比、地震影响系数等。);

5)地下室水的温度作用和浮力的相关设计参数;

6)特殊荷载(作用)条件组合,包括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

上部和地下室结构设计。

1)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设置;

2)上部和地下室结构选型和布置说明;

3)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特殊技术说明、结构重要节点和支撑的说明或草图;

4)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室应明确抗浮措施;

5)特殊施工要求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6基础设计。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应包括各主要土层的压缩模量和承载力特征值(或桩基设计参数);地基液化、地基土冻胀融沉、特殊地质的判别

条件(如洞穴),如土壤、地下水对钢筋、钢材、混凝土的腐蚀性;

2)基础选择说明;

3)当采用天然地基时,应说明地基的埋深和持力层;采用桩基础时,应说明桩的类型、桩端持力层和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当采用地基处理时,应说明

地基处理要求;

4)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5)如有必要,说明对邻近现有建筑物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6)特殊施工要求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7结构分析,

1)所采用的结构分析程序的名称、版本号和编制单位;复杂结构或重要建筑至少应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程序;

2)结构分析采用的计算模型,整体计算的预埋件,结构分析输入的主要参数,必要时提供计算模型草图;

3)列出主要控制计算结果,可用图表表示;对计算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解释。

8主要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类型、砌体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钢绞线或高强度钢丝类型、钢材类型、特殊材料或制品(如成品索、锚具、铸钢。

零件、成品轴承、减震器等。).

9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1)必要时应提出的试验要求,如风洞试验、振动台试验、联合试验等;

2)进一步的地质勘察要求、试桩要求等。

3)建设单位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明确;

4)明确说明抗震设防需要进行专项审查和其他专项论证的项目;

5)提交设计审批过程中需要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设计图纸。

1基础平面图及主要基础构件截面尺寸;

2.主楼层结构平面图,标明主要构件的主要定位尺寸和截面尺寸;结构平面图中不能清楚表示的结构或构件,可用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等方法表示。

3结构主要或关键节点及支撑示意图;

4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和后浇带的位置和宽度应在相应的平面图中标明。

计算书。计算书应包括荷载统计、整体结构计算、基础计算等必要内容,并经校对后保存。

3.6建筑电气

3.6.I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电气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电气设备清单和计算书。

设计说明。

1设计基础。

1)项目概况:建筑类别、性质、结构类型、面积、层数、高度等。应予以说明;

2)相关专业为本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3)由建设单位提供并经有关部门(如供电部门、消防部门、通信部门、公安部门等)认可的工程设计资料。)、设计任务书和建设单位的设计要求;

4)设计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和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份和版本号);

5)对前一阶段设计文件批准的意见。

2设计范围。

1)根据设计任务书和银行的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的设计内容以及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分工和分工接口;

2)拟建建筑电气系统。

3变压器、配电和发电系统。

1)确定负荷等级和各等级的负荷能力;

2)确定电源和电压等级,所需电源容量和电路数量,专用或非专用线路,线路路由和敷设方式,近期和远期发展;

3)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的容量确定原则和性能要求;如有自备发电机,说明启动方式及其与市政电网的关系;

4)高低压供电系统的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正常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的关系;母线联络开关的操作和切换方式;变压器间低压侧的接触方式;重要负荷的供电方式;

5)变压器、变配电所和电站的位置、数量和容量(包括设备安装容量、有功、无功和视在容量的计算、变压器和发电机的数量和容量)及类型(户内、户外或混合)、设备的技术条件和选型要求、电气设备的环境特性;

6)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

7)电能计量装置:采用高压或低压;专用机柜或非专用机柜(满足供电部门要求和建设单位内部核算要求);监测仪器的配置;

8)功率因数补偿方式:说明功率因数是否满足电力供需规则要求,需要补偿的容量,采用的补偿方式及补偿前后的结果;

9)谐波:说明谐波控制措施;

10)操作电源及信号:说明高低压设备的操作电源和控制电源以及操作信号装置的配置;

11)工程供电:高低压进出线型号及敷设方式;

12)选择电线、电缆、母线的材质、型号、敷设方式;

13)开关、插座、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方法;

14)电机启动和控制方式的选择;

4照明系统。

1)照明类型和照度标准,主要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2)光源、灯具及附件的选择,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

3)室外照明的种类(如路灯、庭院灯、草坪灯、落地灯、泛光照明、水下照明等。)、电压水平、光源选择和控制方法等。

4)照明线路的选择和敷设方式(包括室外照明线路的选择和接地方式);如设置应急照明,应说明应急照明的照度值、电源类型、灯具配置和线路选择。

以及铺设模式、控制模式和持续时间。

5电气节能环保、

1)提出的节能环保措施;

2)描述节能产品的应用。

防雷保护

1)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等级;

2)防止直接雷击和侧面雷击。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和高电位侵入的措施;

3)当建筑物、构筑物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应说明所采取的措施和要求。

7接地和安全措施。

1)各系统要求的接地类型及接地电阻要求;

2)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的设置要求;

3)对接地装置的要求。当接地装置需要特殊处理时,应说明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4)安全接地和特殊接地措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根据建筑性质确定防护等级和系统组成;

2)确定消防控制室的位置:

3)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台(柜)等设备的选择;

4)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控制逻辑关系和控制显示的要求;

5)概述火灾应急广播、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通信;

6)电气火灾报警概述;

7)主消防电源和备用电源的供电方式、接地及接地电阻要求;

8)传输和控制电缆的选择和敷设;

9)当有智能化系统集成要求时,应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方式和联动关系;

10)应急照明等的联动控制方式。

9 .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1)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确定风险等级、系统组成和功能;

2)确定安全保护区和保护区的划分;

3)确定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和门禁管理的位置、数量和监控范围;

4)访客对讲、车库管理、电子巡更等系统设置要求;

5)确定机房的位置和系统组成;

6)传输电缆的选择和敷设要求。

10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确定系统规模、网络组成和用户输出电平值;

2)节目源选择;

3)确定机房位置和前端设备配置;

4)用户分配网络,选择传输电缆和敷设方式,确定用户终端数量;

5)若设置闭路应用电视,应说明电视制作系统的组成及主要设备的选择。

11广播及扩声会议系统,

1)系统组成和功能需求;

2)会议扩声、投影、同声传译和视频会议系统传输方式;

3)同声传译模式;

4)确定机房位置和设备规格;

5)传输电缆的选择和敷设要求。

12回波信号和信息显示系统。

1)系统组成及功能需求(包括有线或无线);

2)显示装置和时钟的安装零件和类型;

3)设备规格;

4)传输电缆的选择和敷设方式。

13楼宇设备监控系统;

1)系统组成和控制功能;

2)确定机房位置和设备规格;

3)传输电缆的选择和敷设要求。

14计算机网络系统。

1)系统组成和网络结构;

2)确定机房的位置和网络连接部件的配置;

3)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和安全;

4)传输电缆的选择和敷设要求。

15通信网络系统。

1)根据工程性质、功能和近期、远期用户需求,确定电话系统的组成、电话配线形式和配线设备的规格;

2)设置电话总机时,确定电话机房的位置、电话中继线的数量及各种专业技术要求;

3)传输电缆的选择和敷设要求;

4)确定市话干线的设计分区、敷设和引入位置;

5)防雷接地、工作接地方式和接地电阻要求。

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