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人擅自授权他人无视品控问题是真的吗?不爱惜羽毛;然后呢。
原来,月初,为优化公司业务布局,南极电商发布公告称,拟与线下零售项目核心团队持股平台上海林超咨询管理中心及相关自然人张玉香、张赟* * *,共同设立公司,主要从事线下实体零售连锁业务。
其实南极电商早在2015就完全放弃了实体零售和直销。去年《南方周末》报道过南极电商。这家公司不再生产任何商品,只卖吊牌。只要你给钱,就可以授权给你,也给你广告位和活动报名。如果遇到调查,他们会给你提供证明,避免处罚。
换句话说,只有你买的南极内衣的吊牌可能是真的,他并不关心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难怪现在监管层对北回归线感到不解,要求南极电商明确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并补充控股股东是否违反同业竞争的相关承诺。
该回复的核心点是,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的经营范围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分属不同行业。公司主要提供品牌管理和品牌授权服务,不直接从事产品业务。目标公司主要从事产品的线下零售业务,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不同或相近,不存在主要供应商重叠的情况。
从标的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这家公司完全是100%南极的“原厂生产”。张玉香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张赟女士为张玉香先生的近亲属,上海林超咨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线下零售项目核心团队的持股平台。
在回复函中,上市公司还透露,标的公司拟主要从事线下实体零售连锁业务,主营业务为商业零售,主要以自有零售店为载体,经营店内有调性、有价值、高品质的商品,并在店内销售咖啡、奶茶、零食等简餐,为线下零售店提供社交场景的一站式服务。
虽然很多时尚品牌都走向了“生活方式”,比如蒂芙尼、爱马仕、迪奥等大品牌都有自己的咖啡店。但是,从产品和定位上,我们不难发现,南极人正在瞄准无印良品。
目标公司将以“南极优选”作为店铺招牌,主要销售服装及配饰、3C数码产品等产品,包括内衣、羽绒服、男装、女装、鞋子、配饰、3C数码产品等。
根据标的公司目前的规划,上市公司的授权供应商与标的公司拟合作的线下渠道供应商重合度不大,预计重合度不会超过20%。
南极电商还特别强调,标的公司拟开展的业务不仅不会减少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反而会基于“南极人”品牌授权费的定价和支付安排,通过拓展收入来源和增长点,直接增加上市公司主营收入。
一切都可以是南极,
一年9亿的商标销售额。
在你的印象中,南极人可能是卖内衣的,但实际上,“南极人”的产品线不会仅限于服装。只要商家愿意支付授权费,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是“南极人”。
调皮,南极人不生产商品,只是招牌的搬运工。与此同时,南极人生产的产品越来越便宜,质量似乎越来越差。绝大多数处于这种情况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不信你可以试试某万能宝。撇脂器、足浴桶、婴儿取暖器、汽车坐垫都是南极人的正品。
2018年,南极电商实现营业收入33.53亿元,同比增长24.012%,净利润8.87亿元。
产品方面,南极电商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接近9亿元,同比增长44.74%,毛利率高达94.11%;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总收入3385.55万,毛利率较高,为96.52%。
公司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本质是切断生产端和销售端的自营环节,转变为“品牌授权”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的服装生产销售环节由授权OEM厂商承担,南极电商为授权厂商提供品牌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实现轻资产运营。
目前南极电商有南极、卡地亚鳄鱼、经典泰迪、小马等一系列品牌。
品牌已经烂了,
还有人会买吗?
南极电商2019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634亿元,预计今年营收将超过30亿元,这对于一个曾经的保暖内衣品牌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继续这种高增长,南极电商必须不断挖掘最多的OEM客户。其全品牌授权厂商从2012年的70家增加到2018年的866家。
截至2019前三季度,公司合作供应商985家;合作经销商4321,授权店5559家。
虽然品牌授权并不少见,很多国际品牌也会采用这种形式,但是一般的品牌授权方都会严格控制代工厂的资质和产品的质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就是一个公司对商品的背书。
南极人只授权合作伙伴,但从不关心授权品牌的质量。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南极人的口碑越来越差,产品质量根本没有保障。
于是,电商平台上充斥着消费者对“南极人”素质的质疑和不满。有消费者表示,客服大多处理退货事宜,但对于质量漏洞,客服大多要求消费者将退货理由修改为“七天无理由”,而非“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2018以来,南极人多次被国家质监部门和各地消协列入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袄、童装、外套到电剪刀、卷发棒、按摩棒。
从短期来看,它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从长远来看,如果只靠过去积累的口碑和情怀,而品控不严,品牌管理不善,任意授权,总有一天会把品牌搞垮,现在是在透支品牌价值。
现在突然出现“南极优化”,或许是针对清理小作坊“南极人”的产品。但即使是南极人原厂生产的,消费者会这样买吗?
“南极人”几乎是一个口碑满满的保暖内衣知名品牌。如果它生产什么保暖产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不会太差,也会给品牌一个尝试。反而可以说,这种不顾产品质量的品牌授权运营,本身就能显示出一波。这样下去,会不会“砸了一手好牌”?更多商标信息,请访问八戒知识产权商标转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