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佛名的由来是什么?

问:你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非凡成功的事情吗?大安法师答:第四代祖师法昭法师有五次念佛,但没有流传下来。最后我们也不知道五会念佛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风格。据说在日本等地还有五届念佛,也有民间说是五届念佛,但过去听起来不是这样的。据法昭法师书,此佛名,相传法昭法师是念佛三昧,被阿弥陀佛教五会念佛。这五段念佛的音频旋律可以直达极乐世界。说它有破烦恼、开智慧、证佛性的巨大作用;并说这个佛名在这个世界流传了500年。有这些记载但这本书,法昭大师的手稿,是真是假,众说纷纭,但我们不必追究那么多。反正世界上听不到这种五会诵经。但是,念佛真的是以声音为基础的,我们要研究这个声音。林东佛的名字主要是基于《无量寿经》中的八个字。《无量寿经》把极乐世界描绘成音声之都。其声之美在于化为天籁,所有的音乐都不及西方极乐世界的音tsumoru的三分之一。所以这些,无论是水声、风吹树叶声、椴树声、空乐器声、鸟鸣一起,都能让人“念佛、读法、读僧心”。那为什么这些声音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它们有八个特点:清唱、凄清、含蓄、典雅。我们以前对这八个字有一些特殊的解释,甚至在我们夏令营的手册里也有。林东大佛,我们自己找到的。回想一下1999,曾经带着一群人在九华山祈年殿玩了一个跨世纪的佛七,一天24小时。他是中国佛学院的一群学生,也是九华山的一个学弟。一* * *是18人,其中僧人12人,居士6人。一开始我们也是语速很快的读完,但是过了两天发现不行。就是整个嗓子都不行了,都嘶哑了。我这才发现,你这样念佛,一个小时两三个小时都不会有什么感觉。一旦你24小时学习,你就不能继续学习了。到了半夜,全军基本全军覆没,声音嘶哑发不出声音的时候,也许是加了佛菩萨,一个慢吞吞的声音出现了。这种慢声的频率一旦降低,虽然声音破了,但也能通过发音的七部发出这种阿弥陀佛的频率,读起来很有穿透力。当时有几个居士过来保护我们。他发现我们在里面学习的时候,他去市场买米买菜。这个佛教名字可以跟随他,跟随他到很远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个佛号很有穿透力。后来才想,为什么西藏内蒙蒙古这样的人会在草原上唱歌?他为什么唱得低沉?因为会流传很远,不能唱得太高。所以对于七佛,我们基本上设置了一个模式:第一,缓一缓;第二,一个佛名需要四个步骤。我在2001出家后,在我居住的智提山继续修炼这个法名,慢慢总结成现在林东法名这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