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泽家族是如何打造曼联的商业帝国的?

自疫情爆发以来,曼联的财务状况在媒体中一直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一方面是羡慕曼联因为收入结构合理,更有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高额的债务也让媒体感到担忧。自从格雷泽家族入主曼联以来,虽然竞技表现并不理想,但出色的商业拓展能力让曼联不仅仅是一家足球俱乐部,而是一个商业帝国,引领了欧洲足球俱乐部商业发展模式的新浪潮。富豪榜上鲜为人知的格雷泽家族,依靠曼联的全球知名度,成功打入欧美名利场,名利双收。

2005年5月,老格雷泽以2.7亿英镑杠杆投资7.5亿英镑,成功收购曼联。老格雷泽和他的六个儿女都加入了曼联董事会,成为曼联唯一的掌舵人。格雷泽家族的收购,让这家历史悠久、一战以来无债一身轻的俱乐部背负了高达5.8亿英镑的财务赤字,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高达6000万英镑。这显然吓坏了曼联球迷,抗议从未停止,看到曼联衰落的前景从未停止。

1.老格雷泽收购曼联的目的很明确。犹太血统的格雷泽家族不是贵族家庭。格雷泽长期从事投资业务,明白需要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来支撑长期的投资行动。投资曼联不仅是敲门砖,更是保值增值的工具。所以老格雷泽并没有大动作更换曼联管理层。老吉尔和弗格森爵士仍然控制着曼联的发展方向。老格雷泽除了沉重的债务和一如既往收获曼联的荣誉,几乎从不在媒体面前露面。但是,老格雷泽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完成曼联收购后,为了寻求更大的融资效应,赚取第一桶金,曼联被伦敦证券交易所摘牌,希望转而在亚洲金融中心发展业务。然而,在香港上市失败后,它迅速转向了美国市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它获得了654.38+0.5亿英镑,其中一半用于偿还债务,一半进入了格雷泽家族的口袋。

2.老格雷泽很聪明。很显然,依靠曼联每个赛季几千万英镑的利润,对于还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所以,只有保持曼联的竞技表现,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才能获得更高的俱乐部估值,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名气。所以在老格雷泽掌舵的那些年,曼联一直在持续投入竞技表现,转会投入也一直维持在曼联应有的水平。商业发展模式不像现在这样激进。在当时,曼联形成稳定的联赛表现或商业模式并不为过。2013一切都变了。当老格雷泽把曼联交给年轻格雷泽的时候,老爵爷已经决定退役,老吉尔也开始享受自己的退役生涯。曼联迎来了年轻的格雷泽时代,桑德齐主导了曼联的所有进程。

3.小格雷泽和桑德兹都认为,俱乐部的商品需要有文化内涵的包装。2005年8月,格雷泽完成了曼联收购的首个英超主场。当鲁尼进球的时候,小格雷泽忍不住问:你会用那个足球做什么?这个问题揭示了小格雷泽执掌曼联后的商业发展模式:一切都可以按照商业模式运作,也就是说,当鲁尼进球的时候,这个足球就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可以作为纪念足球进行拍卖。这种商业模式从2013开始被广泛推广,曼联的销售收入越来越高。当皇马、巴萨等一流俱乐部还在靠球星的号召力卖球衣的时候,曼联开始靠文化内涵卖产品了。在北京,曼联不是专卖店,而是曼联体验中心,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包装方式。

4.桑德齐认为,给曼联更多的曝光率可以给俱乐部带来更多的收入。英超转播费用全球第一,这不只是偶然。快节奏的比赛,高强度的对抗,大范围的比赛过程,迅速聚集了一批粉丝。早期尽管有“英语粗糙”的名声,但并不妨碍对热血的向往。在转播技术的带动下,英超球队的高曝光率自然可以转化为商业收入。当时称霸英超的曼联迅速走红,拥有庞大的球迷数量和关注度。为此,曼联已经多年没有提高门票价格,这是留住球迷,保证现场气氛的有效方法。在曼联的营业收入体系中,只有比赛日收入已经多年没有增长。

2013之前,关于曼联转会的传闻并不多,突然官方公布也不常见。虽然当时的信息传递速度和咨询的渠道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曼联的转会是以速度和准确著称的。2013之后,每个赛季都有几十个球星不好意思跟其他俱乐部打招呼,也就有了曼梯这个外号。对粉丝经济了如指掌的孙德子虽然不擅长转会谈判,但在商业模式上无可指责。很多转会传闻自然可以带来更多的曝光,更多的曝光无疑会带来更多的关注。这种媒体的高度关注无疑让桑德兹在商业谈判中占据主动,因为与曼联合作带来的广告收益非同一般。用国内娱乐圈的名言来说,一个没有绯闻的明星,意味着他已经过世了。

5.三德子不在乎俱乐部的历史和文化。只要他能给俱乐部带来业务收入,就可以坐下来谈。赞助狂热分子是球迷对曼联的昵称,但也是曼联近年来商业发展模式和球迷经济成就的重要体现。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品牌口碑好,竞技表现过得去,在媒体面前曝光率高,无疑是绝佳的生意伙伴。因此,三德子开展了从奶粉、巧克力到俱乐部出行所需的大巴、航班等业务合作。无论他期望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品牌信息,还是在区域内合作,他都可以坐下来谈,无论他想不想透露产品商标。就连同城对手曼城的主要赞助商阿联酋航空和桑多科也一直在协商能否成为曼联的胸前广告赞助商。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曼联拥有出色的商业开发能力,俱乐部衣食住行都有合适的赞助产品,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俱乐部的开支,另一方面也为俱乐部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目前曼联官网列出了25家全球合作伙伴,8家区域合作伙伴,14家媒体合作伙伴,14家金融合作伙伴,共计61家赞助商。

6.俱乐部的债务是合理的。现代企业追求的不是零负债经营。某种程度上,负债能力恰恰代表了俱乐部的融资能力。利用融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快速占领商业领域,是虚拟经济时代的主流。国内恒大撬动了高杠杆、高周转的快速房地产开发模式,从而成为中国第一房企。曼联的商业收入和品牌价值保证了曼联负责任的还款能力。只要曼联的商业利润仍然高于俱乐部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成本,它仍然是一个健康的商业发展模式。自从格雷泽入主曼联以来,曼联的债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波动,但是近年来债务金额越来越高,值得警惕。

7.在流量经济时代,桑德兹无疑是管理大师,充分履行了曼联的品牌价值,形成了商业发展和粉丝增加的双重促进作用。2013之后,曼联的营业收入再攀新高,这要感谢桑德兹。去年一度盛传沙特财团有望收购曼联,给出的估值是40亿-50亿英镑,这已经是世界顶级公司的收购价值了。商业发展模式也为俱乐部带来了丰厚的现金流。2013之前,曼联的转会和签约支出维持在5000万欧元左右。在皇马、巴萨、曼城、切尔西挥舞支票收球星的时候,曼联一步一步买来年轻球员,逐渐培养成人才。现在我们看到每个赛季的转会费都在65438+亿英镑以上。

8.自从格雷泽家族在纽交所上市后,曼联的股东就不仅仅是格雷泽家族了。此前媒体报道称,曼联董事会要向股东支付11万的股息,这不仅是格雷泽家族的收入,还要分配给所有购买曼联股票的股东。曼联每年平均花费约2000万英镑用于股东分红,在曼联竞技表现不佳、负债高企的情况下,这一点颇具争议。但是,这笔费用是必须的。只要持续分红,就能说明曼联在持续盈利,给股东更高的信心继续持有曼联的股份,让曼联有更多的资本投入营业成本,保证现金流。

格雷泽经营曼联,几乎是照搬美国体育俱乐部的商业发展模式,让英超俱乐部效仿,这无可厚非。然而,商业开发的成功并不能抹去格雷泽家族在曼联使命的模糊性。格雷泽家族摇摆不定,希望长期持有曼联,大估值后卖掉,从而带来2013后的动荡。当格雷泽邀请索尔斯克亚执教曼联并给予坚定支持的时候,曼联正在回归传统。希望格雷泽家族能以极大的勇气抓住2020年夏季转会窗的机会,在曼联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给球迷带来久违的荣耀。而不是以商业利益为标杆,一味讨好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