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听故事怎么办?
乐乐的外公一到吃饭就忙活了起来——不是忙活自己吃,而是要跟乐乐玩“美食大转盘”的游戏他才肯吃,乐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手指到哪道菜,外公就要把它喂到自己嘴里,否则就不吃,一顿饭下来要一个小时,而外公不得不饿着肚子,陪着笑脸,坚持到底……
琪琪最喜欢画画,一到吃饭,所有的菜都变成琪琪的创作素材,把西兰花咬上几口方放在盘子里就变成了小树苗,小手举着黑木耳当作“蝴蝶”飞个半天,把面条绕在手指上一根一根吃,非要把馒头咬成猫咪形状才罢休……
常常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玩,一顿饭下来至少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到了大冬天饭都凉透了,孩子还乐此不疲,有时实在忍不住喂孩子吃,小家伙空出的两只小手玩的就更欢了。长此以往,孩子不仅没有养成独立用餐的好习惯,还变得越来越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和责任心,眼见吃饭这件小事,俨然变成每天令一家人头疼的大问题,这要怎么办呢?
其实,每个孩子虽然行为上是边吃边玩,但背后的形成原因却各有不同,要改善孩子的坏习惯,我们先要找到问题的源头。一般来说孩子不好好吃饭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吃饭
是一种探索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这个世界最原始的动力,一方面,孩子在玩食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食物的了解:“一根面条有多长?能绕在手指上转几圈?”另一方面,边吃边玩时孩子想要知道成人会有什么反应以及自己的控制与决定权有多大。前者通过观察他人反应修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方式,后者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促进其自信心的发展。所以这样看来,吃饭的确是一件值得探索的乐事。
过度
溺爱:习惯了随心所欲的孩子不喜欢规则的束缚
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这在老人带娃时非常常见。孩子不吃就喂,喂了还不吃就想法儿哄着他吃。一方面对孩子来说,大人给他们喂饭是一种爱的表现。大人喂饭时对他们无比专注,而他们正喜欢这种被关注和重视的感觉。另一方面,吃饭成了大人的任务,他完全不用停下手头在玩的东西,只要张嘴就好,这样久而久之,吃饭成了大人忙活的事,孩子的依赖变得理所当然。
同伴
之间的互相模仿
孩子在模仿中进行社会学习,并发展各种智能,尤其是在2-5岁,孩子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也不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3岁以后的孩子开始有了伙伴,小朋友之间的行为是会互相模仿的。如果孩子的好朋友吃饭时也热衷于边吃边玩,那么孩子自然也乐于加入。
饭前
零食吃得过多,孩子并不饿
有时大人出于爱,在饭前让孩子吃了太多零食,导致吃饭时没有胃口,只能把食物当玩具了。我们可以把点心或零食时间提前一些,跟孩子明确规定好,饭前2个小时不吃东西,这样到了饭点,面对香喷喷的饭菜自然就没有招架啦!
寻求
家长的关注:孩子常常要确认自己没有被冷落和抛弃
一些父母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就是一起吃饭时可能也很少和孩子交谈,孩子常常希望父母看看自己,陪伴自己,在和父母的玩耍中感受到爱的滋养,如果长期得不到关注,孩子会用不良行为来呼唤父母的目光。不好好吃饭便成为这些可利用的行为之一,可惜,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呼喊,而是一味指责打骂孩子,会使孩子的内心更加匮乏不安,情感需求更加得不到满足。
用餐
氛围太无趣了,孩子只好自己找乐子
一家人一起吃饭,是一个绝佳的交流情感的机会,谈谈各自一天遇到的有趣的事,可以让气氛活跃起来。如果这时父母还拿着手机,或者看着电视新闻,或谈着孩子不明白的话题,那么难以融入的孩子就会选择自己的玩法。
家庭
关系紧张,不安的心情压抑了食欲
没有孩子是不害怕父母争吵的。父母吵架时,孩子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甚至会觉得是自己造成了家里的“战火纷飞”这种情况下要他心情愉快的吃饭恐怕很难了,边吃边玩可能还能缓解下紧张的情绪。
以上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孩子边吃边玩的行为,找到原因,我们就更容易入手去改善了。那么如何重塑孩子好的行为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
轻柔的音乐,愉快的聊天,这样谈笑风生的夜晚,怕是谁都会沉醉其中。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树立吃饭的好榜样,千万不要再捧着手机了,用心珍惜一家人围聚的时光,不要只谈论公司的事或成人的话题,可以选择让孩子能够一起参与的话题来讨论,也可以在这时夸夸对方的优点和进步,感谢家庭成员的付出和努力,那么每个人吃饭的心情会越来越愉快哦!
2.明确规则,坚持执行
包容不是纵容,关爱不是溺爱,孩子的成长不能被替代。就吃饭的规则,我们可以先开个家庭会议,制定出可行方案。比如:吃饭时要坐着自己吃、吃饭时不能玩玩具、吃完才能下桌子等等。在有人未能遵守时给予适当的处罚。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渐渐明白规则的份量。
3.让孩子在用餐前后有所参与
做饭时让孩子参与择菜、洗菜或者切菜等工序,餐前让孩子一起来摆放碗筷,盛饭等,孩子会更认真对待吃饭这件事哦!
4.跟孩子一起想象与创造
孩子的想象力正值指数爆棚阶段,脑洞大开,用在饭菜上并不是一件坏事。不妨顺势跟随孩子玩一把——“看,西蓝花多像小树啊?我们让它种到你肚子里吧!”“黑木耳像不像黑蝴蝶?”你的嘴巴能捉到它吗?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愉快的接受了孩子平时不吃的东西也是一种引导方法。不过家长需要能把握一个度,因为吃饭时过多的游戏会让孩子上瘾,我们只需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就好了。
说到底,吃饭是人的本能,过于强调问题本身,就弱化了孩子本来就存在得好好吃饭的动力了。家长不妨放下焦虑,明确规则,不过度关注孩子在饭桌上的表现,做好榜样,相信温馨的用餐气氛会让孩子爱上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