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陶原料

在明白软陶是先进技术的产物后,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还是要靠娴熟的技法。谁也想不到,软陶的技术竟然起源于古代的玻璃工艺。早在公元前3世纪,美索不达米亚(即今天的伊拉克)就出现了玻璃作品。在古埃及,玻璃工艺一度成为尼罗河畔亚历山大城最迷人的艺术。直到15世纪,意大利人发现了美丽的玻璃工艺,这种工艺技术才传入欧洲。16和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可以说是玻璃工艺的巅峰时期。当时这种手工艺品被称为“Millefiori”,意思是“花纹像千朵花一样五彩缤纷”。今天,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仍然被称为“琉璃之乡”。

后来研究发现,上釉技术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玻璃。原来,玻璃加热后,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当加入不同的矿物质时,彩色玻璃作品会产生不同的光和颜色。随着科技的进步,“软陶”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已经超越玻璃,其魅力甚至创造了一种“另类”的工艺文明。

软陶在中国已经有十几年了。从起源上来说,软陶起源于欧洲,是纯舶来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很有必要从其源头去了解。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如果外国人写陶瓷文化的文章,是不是也应该从中国的公元前开始,呵呵。言归正传,据国外资料显示,最早出现在1930的德国。它是由化工原料聚氯乙烯合成,并添加了一些增塑剂和彩色颜料。从技术上讲,它的标准名称应该是聚合物粘土。

软陶的发明者应该是一位名叫菲菲·雷宾德的德国女性。刚开始只是部分个人使用。真正的商业品牌出现在1964。她把配方卖给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埃伯哈德·费伯。从此,世界上最早的软陶品牌FIMO诞生了。与此同时,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一家美国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粘土。开发了一个叫Polyform的产品用于商业用途,但是一开始并不顺利。白色多形石/Sculpey从1967开始小批量出售,直到1984才开始有艺术家为土壤增色。说到颜色,另一个重要人物玛丽·西格尔(Marie Segal)就不得不提了,因为她无意中开发并推广了一个聚合物粘土产品的新商标——普雷莫(Premo)。1994,玛丽·西格尔接触到Polyform/Sculpey,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美国人做的优质粘土?斯库佩需要一些改变。它需要更多的颜色和种类。Polyform/Sculpey喜欢这个想法,并进行了大量测试。此后,Sculpey的聚合物家族中出现了更多色彩斑斓的Premo系列。Sculpey也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美国软陶品牌。

随着聚合物粘土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其中。到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知名的公司和品牌。FIMO是德国Eberhard Faber的品牌,Cernit是德国Dreieich的T+F有限公司的品牌,Modello是德国Nueremberg的Rudolf Reiser生产的。Sculpey III和Premo来自美国Polyform Products公司。在亚洲,郑光CK。克莱和卡米尔是台湾省的品牌。在下面的介绍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最著名的FIMO和斯库尔佩的产品系列。以上只是对软陶起源和发展的简单介绍。这种材料在过去的100年里经历了太多的变化,无数人对它进行了测试和改进。相比之下,国内生产的软陶材料基本上是无品牌、无标准、无组织的。可以说专业性和商业化还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在进口软陶的销售上,中国主要是台湾省的品牌,而美国和德国的软陶品牌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进入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