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的主要方面有哪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和写字是读写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人生从聪明和识字开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将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新课标在第一阶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的要求:“我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阅读的欲望。”这个要求很好,从情感态度出发,这是我们之前教学所欠缺的。这种热爱和渴望可以让汉字学习变得更轻松、更主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汉语产生兴趣。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实行认写分离,多认少写,将识字与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儿歌童谣、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识字环境富有文化气息,拉近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阅读的欲望。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反映学生很难读懂,因为方块字不表音,而且这些汉字的外观没有从易到难的规律可循,存在大量的背诵。也有家长反映,学生害怕认汉字,逐渐不喜欢上语文课。照这样下去,问题就严重了。经调查,主要原因有:(1)学生之间素养差异较大;教师对识字不够重视,仍然喜欢花大量时间分析和理解课文,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阅读;学生经常接触生词的机会并不多。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像学习汉字一样,渴望拥有主动的识字能力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这种爱和欲望需要老师去激发,去培养,如何在平时的教育行动中去激发和培养。新课标实施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识字教学应以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注重传授识字方法,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认真学习理解这段话,很受启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首先,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一次识字课上,老师创设了优美的识字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1.图片创造情境
教室四周是几块大展板,上面画着公园的美景。在开始上课时,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这些美丽的图片,并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宝塔、桥、红花、洞穴、划船...学生看到的这些东西就是今天要学的单词。学生们在这样美好的情境中开始了识字活动。然后老师让学生去发现画中的小秘密。原来画中有一些小窗户,里面写着今天要学的单词。孩子们一个个发现了这些小秘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老师让孩子们再读这些单词时,他们的情绪大不相同。我对读书很感兴趣,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小秘密。
2.音乐创造情境
这几句话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根据这个特点,老师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有趣的阅读环节。先把这些词读成一首带音乐的诗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想象画面,读出来,把这些话读成一首诗。孩子们非常兴奋地读着它。老师给学生看音乐。伴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孩子们真的像读诗一样陶醉其中。这种创造性的设计将孤立的文字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首可爱的诗。随着学生阅读的兴起,和老师一起阅读伴随着行动,枯燥的阅读文字也变得如此有趣。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学会了单词,学会了文字,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另一个例子是“小竹筏在图画世界里旅行”这一课。黑板上有一幅漂亮的简笔画:绿色的稻秧、湍急的水流、飞翔的鸟儿、游来游去的小鱼...江南的风景多美啊。孩子们被深深吸引住了,有的说:这里树多草多,看起来像一片绿洲。有的说:河水很美,河水以最美的方式流淌。老师接过话:江南风景秀丽,土地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被称为“鱼米之乡”。今天,我们就和这个小男孩一起坐在竹筏上,欣赏江南美景。老师用图片和语言营造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这种情境的创设使识字教学变得有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调动了学生的识字欲望。
第二,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
人类发展的差异是绝对的。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学前教育差异很大。有些学生上学前就已经认识几百个单词,而有些学生只认识几个单词。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有的孩子看几遍就记住了,有的孩子看十几遍就很难记住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肯定会扼杀一部分孩子的学习热情。基础好的孩子会吃不饱饭,失去求知欲。基础差的孩子会吃不下饭,失去学习的信心。我试着照顾每一个人,却没有照顾到他们。比如高一《识字1》第二册,老师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眼中的春天,并就此写一个单词、句子或童谣。这种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层次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开始上课时,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从三个级别中选择一个,并在投影上显示出来。孩子们写道:“春暖花开”“我喜欢五颜六色的春天”“春天来了,鸟儿来了,花儿开了,小雨沙沙作响,我笑了。”老师对三次作业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个孩子都很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感觉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再比如,在学习这节课的生词时,老师没有急着教学生统一读,而是问:“你认识这些单词吗?知道该学哪个。”有些同学很兴奋,跃跃欲试,都起来读自己认识的单词。在这部分教学中,识字多的孩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识字少的孩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触动,希望下次有机会表演。
第三,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阅读,激发兴趣。
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一年级学生更喜欢游戏,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引导学生阅读,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布鲁纳说:“对学习最大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最古老、最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汉字的有趣文章和故事数不胜数。听了这些故事,学生们不禁对汉字产生了好奇。
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习和玩耍的同时,同时参与多种感官的识字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比如高一识字第二册1的老师设计了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比如坐火车读书、比赛读书、用单词卡玩拼字游戏、看图贴字等。这些都是学生喜爱和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参与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习热情高涨,不知不觉中就置身于快乐的玩耍中。
同时经常玩下面的游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越来越大。比如填字游戏:老师根据字形的特点,制作字谜,学生猜底。学生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记忆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住的,印象深刻的。渐渐地,老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填字游戏,扩大联想,与同学合作或自己创作填字游戏,让大家猜。学生看到同学能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填字游戏,会开心地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还有儿歌,故事,送生词回家,给生词找朋友等等。
四、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阅读和写作。
一学期认识400个汉字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史迪威说:“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自主地掌握它们。”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记忆,生搬硬套,学生马上就会厌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逐步掌握识字方法,形成独立的识字技能,主动阅读,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使学生的兴趣持久,使单纯的兴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
汉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汉字的构词规律和儿童的认知来进行识字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教他们“钓鱼”,把握汉字的声、形、义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分析字形,自主阅读。
比如识字的第二课,嘴巴和耳朵,都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文字和图片,让学生在图片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在比较中发现规律。这些文字和图片很像。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记住他们想要知道的单词,而且可以在将来通过象形规则来学习它们。
第四节识字课,《操场上》有很多形声字,比如球、球拍、跑、铃、课等。联系以前学过的一些形声字,让学生从大量的表象中认识到形声字的音义特点,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很多单词,并根据其象形字逐渐推断其含义。然后我体会到了学习形声字的一般方法,从形猜词义,从音猜读音。
此外,还有认识法、联想法和比较法等。结合课文,教师自然渗透这些方法,学生通过自主识字逐渐理解。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用这些方法大胆学习,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越来越浓,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如前所述,儿童的读写能力差异很大。所以,我们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有些孩子学前就有基础,有强烈的表达欲。让他当个小老师,教大家读书。小老师和小学生都充满了兴趣。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一起阅读,提高交际能力;有的喜欢读儿歌、故事,在语言环境中巩固;有的喜欢临摹;有些善于联想...只要学生能尽快记住汉字,方法并不统一。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觉得无聊,反而是一种乐趣,是对自己需求的满足。
五、语言环境中的素养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忆强于有意识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我们发现学生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看到学过的单词,不能一下子读出来,而是马上背诵单词所在的童谣。当他读这个单词时,他记住了它的发音。这个现象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认识到,离开了语言环境,学生很容易忘记。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学会这个词。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使用它。无论这个词出现在哪里,你都能认出它。当你需要用这个词来表达你的意思时,你也可以准确地写出来。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从课堂上的知识过渡到其他语言环境中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识字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与阅读同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语言交际的实践中发展。
教材里的儿歌儿韵朗朗上口,学生能很快背出来,但那些方块字不一定认得。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把识字和学单词、学句子、口语表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新单词、说句子形成新单词。通过将读写能力与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已经与新单词建立了联系。它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了解他们所学的单词。同时培养学生的多语种能力,发展思维。此外,我还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写一些短小有趣的儿歌、儿句,每天写在黑板上“我的创作”固定栏里,使识字的巩固和语言运用的发展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创作应用中享受到了极大的成就感。
我们还结合课文精选了许多课外读物,订阅了拼音小报,编写了《同步阅读》一书,指导学生阅读,让所学的单词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遇到这些单词。久而久之,通过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实践,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所学的单词也就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从小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尝到了乐趣,识字会更积极,也会在无意中认识更多的单词。
第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汉语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把识字教学放在生活的背景中,识字是生活中一种非常方便和重要的方式。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本身就创造了真实的生活场景,比如在家里、操场、超市等。与儿童生活紧密结合,反映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时代生活等。,并拉近了读写能力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文中的几个单词,还鼓励学生以剪报的形式交流这些地方记忆的课文中没有的单词。
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识字氛围。开学时,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漂亮的卡片上,放在桌子上。当我们休息的时候,我们互相认识,介绍彼此的名字,并记住了很多单词。前面的黑板上,老师根据学过的生词,每天写一两首童谣,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在黑板的后面,专门设置了“我会认”一栏。学生们在课后写下或张贴他们将认识的单词,并相互交流。学生很有成就感,精力充沛。还有学校的标语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比如我们充分挖掘校园资源,根据学校校园环境的特点,开设一堂“校园素养”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校园内积极阅读。学生通过拼音、咨询他人、自己试猜的方式参与练习,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随时随地识字的兴趣。
引导学生形成在社会上随时随地读书的好习惯。结合中国园林4,举办了一场生活中的识字比赛。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路牌、路牌、单位铭牌、电视、卡拉ok等等都成了学生阅读的教材,学生乐此不疲。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不仅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能力也比以前的学生更强。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可以阅读简短的拼音书籍。